韓冬梅(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大港分公司,山東青島266000)
中央自動控制系統在青島港的應用發展與組成
韓冬梅
(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大港分公司,山東青島266000)
摘要:以青島港碼頭為例介紹了中央自動控制系統技術在碼頭工業自動化控制中的實際應用。關鍵詞:中央自動控制系統技術;組成;碼頭自動化
1.1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
(1)PLC自動控制系統一般由兩臺PLC主機組成。一臺負責輸入系統的控制,另一臺負責輸出系統的控制。作業時,兩臺PLC同時共用,每一臺PLC都有輸入系統和輸出系統的全部程序,在一臺PLC故障的情況下,另一臺PLC將繼續運行,并作兩個系統全部的工作,兩臺PLC之間的切換將自動完成。中控室和電器室(包括變電所)之間的信號傳送,由PLC的遠程I/O實現。
(2)中間繼電器柜:用于PLC與有關設備的連接。
1.2監視系統的基本組成
(1)多臺用于人機接口的彩色圖形顯示器(CRT):彩色圖形顯示器和用于該彩色圖形顯示器的微型計算機都能與輸入系統和輸出系統對話。彩色圖形顯示器(CRT)不但能同時對應一個系統,而且能分別對應不同的系統。
(2)工業電視系統(ITV):為了在中控室能監測到現場的作業情況,設置了工業電視設備。工業電視設備在現場設置了多臺攝像機,在中央控制室安裝有多臺監視器,分別監視不同的作業場面。
2.1生產的組織指揮中心
在生產作業的組織過程中,中控室通過各種通訊手段與現場各個崗位進行信息的傳遞,并將得到的信息進行處理,然后反饋給有關單位,下達各種作業指令,從而進行有效的生產組織。
2.2控制中心
在中控室可以實現對現場設備進行集中手動或流程化的自動控制,中央自動控制系統根據現場設備的狀況、中控操作人員的指令,由預先編好的控制程序實現現場設備流程化自動控制。
2.3監視中心
(1)流程的圖形顯示:現場設備與中央控制系統建立通訊,現場設備的各種作業狀態傳輸到中央控制室,實現設備動態的模擬顯示。??(2)運轉條件的確認:碼頭前沿設備、堆場設備的運轉條件傳輸到中央控制室,由預先編好的程序進行確認。當堆場內的行走機械正在移動,有可能發生碰撞的時候,發出報警。分兩級表示,一級向中央控制室和移動機械發出警告信號,二級向移動機械發出停止信號。
3.1前港煤系統
煤系統設備自動化水平高,中央控制和各單機控制共使用了14臺美國AB公司生產的可編程序控制器,組成一個完整的DH+通訊網絡,其他電氣設備主要采用日本歐姆龍、東芝、三菱、德國西門子等公司產品??蓪崿F煤炭的卸車堆存、取料裝船、車—船直取、配煤裝船等多種作業方式。
3.2前港10萬礦系統
采用GE公司的自動化控制設備,可靠性高,相應中央控制系統一套,可以實現船到堆場、堆場到船、堆場到車、20萬堆場到10萬堆場、20萬船到10萬堆場、20萬堆場到船等作業流程。
3.3前港20萬礦系統
20萬礦中控室是20萬噸級礦石碼頭的控制中心,它通過先進的計算機,實現了對現場各設備的控制和管理。通過計算機操作畫面,操作員可以啟動或停止流程,并對現場各設備的運行情況及故障情況進行監控。
3.4大港糧系統
青島港散糧接卸系統該系統設備自動化水平高,中央控制和各單機控制共使用了2套美國GE公司生產的可編程序控制器,組成一個完整的TCPIP與現場總線通訊網絡.該系統在作業過程中,除了由門機完成卸船供料以外,其余的全密封式作業均在中控室運用微機進行中央集中控制。
3.5青島港液體化工碼頭續建三期自控系統
青島港液體化工碼頭控制系統將考慮所涉及的輸油臂、罐體、卸船管線、輸油管線等,對整個系統進行全過程的控制、監視、報警、顯示、計量統計、管理及保護。現場設備包括泵、閥門、裝卸臂、儀表等??刂葡到y采用以下控制方式:現場手動控制、碼頭控制室操作控制和后方罐區控制中心控制室的遠地控制。優先級順序為現場控制、碼頭控制室控制、中心調度控制室控制。
3.6小港池堆場皮帶機自控系統
PLC控制系統包括PLC,電器柜,現場保護開關,現場操作箱等,對高低壓電機進行啟動停止控制,發生危險情況是可以實現現場和中控急停,停止。PLC控制軟件采用美國羅克韋爾公司RSlogix5000系統編程軟件,組態編程軟件為美國羅克韋爾公司RSVIEW32.主要功能是監視皮帶機電氣系統的高壓電機,制動電機、拉繩、跑偏、打滑等參數、運行狀態,并通過遠程操作實現對皮帶機系統及各個設備的遠程控制。
綜上所述,在青島港,中央自動控制系統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目前,中央自動控制系統已是整個青島港煤炭裝卸系統、礦石裝卸系統以及油碼頭、糧倉裝卸系統等的控制中心、監視中心、生產組織中心、管理中心,負責對整個生產作業全過程的控制、通訊和管理工作,是整個系統的中心樞紐。
參考文獻:
[1]芮延年.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王中杰,余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綜述[J].基礎自動化,2006(06).
[3]章浩,張西良,周士沖.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農機化研究,2006(07).
[4]梁俊彥,李玉翔.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及應用[J].科技資訊,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