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彥,章 力
(杭州市下城區婦幼保健院西醫全科,浙江 杭州310003)
未成年少女避孕知識特點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
葉 彥,章 力
(杭州市下城區婦幼保健院西醫全科,浙江 杭州310003)
目的 探討未成年少女避孕知識、態度、行為的特點及相關影響因素。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杭州市下城區婦幼保健院婦科門診的128例因意外懷孕要求終止妊娠的未成年少女(年齡<19歲)進行避孕知識、行為及態度的調查。結果 調查對象避孕知識得分為8~15分,平均(12.85±2.12)分,(滿分20分)。避孕行為方面:首次性行為應用避孕措施者78例(60.94%);近12個月持續應用避孕措施者僅35例(27.34%);避孕措施以避孕套為主。避孕態度方面:104例(81.25%)認為有必要了解避孕知識;74例(57.81%)認為應優先考慮方便的避孕方式;認為以不妨礙雙方感覺為重的有28例(21.87%);而認為確保避孕效果的僅有12例(9.37%)。被調查者的避孕知識主要源自網絡、傳媒,而來自于學校及家人者僅占7.81%、6.25%。影響妊娠少女近12個月避孕措施應用的主要原因是抱著僥幸心理。影響少女重復流產的因素包括流產后醫護人員健康教育、家庭生殖健康教育、學校生殖健康教育及男伴避孕知識掌握程度(χ2值分別為14.47、17.55、19.68、27.22,均P<0.05)。結論 學校、家庭對少女缺乏性及避孕知識教育是導致少女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首次人流手術后加強少女及其伴侶避孕知識的宣教,改善其性行為態度可降低少女再次意外妊娠發生率。
未成年少女;避孕知識;態度;行為
未成年少女妊娠是指發生在10~19歲青春期女性中的妊娠[1]。據聯合國相關調查顯示,每年全球出生的新生兒中,約有10.6%的新生兒為少女母親所生。少女妊娠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難題,少女非意愿妊娠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2-3]。通過加強少女性教育及避孕知識宣教,可有效降低少女妊娠發生率。研究表明[4],少女妊娠受其避孕知識、態度、行為及家庭教育影響。近年隨著我國國民性觀念的轉變及思想開放,少女非意愿妊娠發生率、流產率及重復流產率逐年升高,嚴重影響我國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健康。為了降低少女意外妊娠發生率,提高少女避孕知識,本文將對未成年少女避孕知識、態度、行為的特點進行探討,并對影響少女重復流產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杭州市下城區婦幼保健院婦科門診的128例因意外懷孕要求終止妊娠的未成年少女為研究對象,被調查者年齡為15~18歲,平均年齡(17.12±2.78)歲,均同意參與本次調查。同時排除慢性疾病、精神障礙及自愿妊娠者。
1.2 調查方法
參照相關文獻,自行設計避孕行為、態度、知識問卷。問卷經多位專家評審及修訂,并經Cronbach’sα值檢驗,問卷的整體信度值為74.3%,證實該問卷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問卷內容包括調查者人口學資料、避孕知識、行為、態度等部分。避孕知識部分共8個條目(5個單選,3個多選),單選答對1分,多選題答對1項得1分,滿分20分,總分<9分為差,10~15分為一般,16~20分為良好。避孕行為部分8個條目,避孕態度部分共個條目,均不計分,以百分比表示。
1.3 問卷調查
問卷由研究者向符合要求的妊娠少女發放,所有調查者均采用無記名調查方式現場完成問卷填寫,填寫完畢后由調查者檢查確定無項目遺漏后收回問卷。本次共發放128份問卷,有效回收128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妊娠少女人口學特征
本次研究調查對象年齡15~18歲,平均年齡(17.12±2.78)歲,在校學生52例(40.63%),職員32例(25.00%),無業44例(34.38%)。首次流產90例(70.31%),重復流產38例(29.69%)。孕周10~16周,平均孕周(13.5±2.14)周,來自農村88例(68.75%),城市40例(31.25%)。
2.2 妊娠少女性行為調查
118例(92.19%)少女承認首次性行為是自愿的,其中1個性伴侶102例(79.69%),其余26例(20.31%)承認首次性經歷后性伴侶個數為2個或以上。
2.3 妊娠少女對避孕知識的了解
調查對象避孕知識得分為8~15分,平均得分為(12.85±2.12)分,處于一般水平,其中避孕知識掌握較差55例(42.97%),一般70例(54.69%),良好3例(2.34%)。妊娠少女對避孕套掌握率較高(66.40%),對各種避孕方法了解情況見表1。

表1 妊娠少女對不同避孕方式的了解情況[n(%)]
2.4 妊娠少女對意外妊娠的認識
少女對意外妊娠風險認識較低,其中認為意外妊娠對身體無危害62例(40.62%),認為可導致婦科疾病32例(25.00%),認為可導致不孕癥20例(15.62%),認為可導致異位妊娠14例(10.94%)。
2.5 妊娠少女獲得避孕知識的途徑
調查者避孕知識源自網絡55例(42.97%)、傳媒35例(27.34%)、男友10例(7.81%)及同伴10例(7.81%),而來自于學校10例(7.81%)及家人8例(6.25%)。對于避孕知識開始階段的調查中,100%少女認為學校教育不足,其中認為從小學開始教育65例(50.78%),從初中開始教育45例(35.15%),從高中開始教育18例(14.06%)。
2.6 妊娠少女對避孕的行為
避孕行為上,被調查對象首次性行為應用避孕措施者78例(60.94%),近12個月持續應用避孕措施者僅35例(27.34%),避孕措施以避孕套為主,見表2。影響妊娠少女近12個月避孕措施應用的原因依次為:認為偶爾性行為不會影響懷孕58例(45.31%),性行為前無計劃應用避孕藥具28例(21.87%),男友不同意應用14例(10.94%),不好意思購買者10例(7.81%),不知道避孕藥具用法者10例(7.81%),其他8例(6.25%)。

表2 妊娠少女的避孕行為[n(%)]
2.7 妊娠少女避孕態度
妊娠態度方面,104例(81.25%)少女認為有必要了解避孕知識,其中74例(57.81%)少女優先考慮方便的避孕方式,認為以不妨礙雙方感覺為重者28例(21.87%),而認為確保避孕效果的僅有12例(9.37%)。68例(53.12%)少女認為避孕責任在于男女雙方,32例(25.00%)認為在于男方,18例(14.06%)認為在于女方,10例(7.81%)認為雙方無責任。
2.8 重復人流對少女的危害
128例被調查者中重復流產38例,與首次流產組相比,其宮頸炎、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滴蟲陰道炎、淋病發生率均顯著升高(均P<0.05),見表3。
2.9 影響妊娠少女重復流產的因素
影響少女重復流產的因素包括流產后醫護人員健康教育、家庭生殖健康教育、學校生殖健康教育及男伴避孕知識掌握程度(均P<0.05),見表4。

表3 重復流產對少女的危害[n(%)]

表4 影響妊娠少女重復流產的因素[n(%)]
3.1 妊娠少女避孕知識
本次被調查對象避孕知識得分為8~15分,平均得分為(12.85±2.12)分,處于一般水平,其中避孕知識掌握較差55例(42.97%),一般70例(54.69%),良好3例(2.34%)。說明盡管未成年少女對避孕知識有一定了解,但其認知水平仍較低,這主要與少女性教育不足有關。本次調查中顯示,妊娠少女避孕知識主要來自網絡及傳媒,僅有極少數妊娠少女的避孕知識是來自家庭或學校,表明家庭及學校對少女的性教育力度不夠,且缺乏正確的引導。這些非正規渠道獲得的信息可能對少女產生誤導作用,從而導致少女對性充滿好奇,增加其婚前性行為及意外妊娠發生率[5]。近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及人們思想的轉變,在不可避免婚前性行為的情況下,提高青春期男女避孕知識,動員學校、家庭、社會對未成年青少年男女進行性及避孕知識的宣教,讓其對意外妊娠及人流產生的不良影響有深刻的理解及認識,對降低少女妊娠發生率有一定作用[6-7]。
3.2 妊娠少女避孕態度方面
本次調查顯示,104例(81.25%)少女認為有必要了解避孕知識,表明對未成年少女普及性與避孕知識有重要意義。此外,調查顯示在選擇避孕方式時,74例(57.81%)少女優先考慮的是方便的避孕方式,認為以不妨礙雙方感覺為重的28例(21.87%),而認為確保避孕效果的僅有12例(9.37%),提示少女對避孕方式的態度是導致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這與國內學者研究結果一致[8]。本次調查在進行避孕責任討論時,大部分妊娠少女均認為意外妊娠是男女雙方共同的責任,提示妊娠少女已經摒棄傳統的看法,同時也反映她們追求兩性關系中男女平等的事實。
3.3 避孕行為方面
本次調查發現,大部分妊娠少女在首次性行為時均有防護措施,其中最多用的防護措施為避孕套,其次為體外排精,表明隨著計劃生育及避孕知識的普及,使得少女對避孕套的認識有所提高[9]。本次調查還發現,妊娠少女近12個月持續應用避孕措施僅占27.34%,影響妊娠少女持續避孕的原因依次為認為偶爾性行為不會影響懷孕、性行為前無計劃應用避孕藥具、男友不同意應用、不好意思購買、不知道避孕藥具。此外,本研究調查還發現,影響妊娠少女重復流產的原因包括流產后醫護人員健康教育、家庭生殖健康教育、學校生殖健康教育及男伴避孕知識(均P<0.05)。因此,對于行人流手術的少女術后應對其及其男伴加強性知識普及,并呼吁學校及家庭重視未成年青少年性及避孕知識的教育,降低少女妊娠發生率,促進未成年身心健康發展。
[1]段秀玲,柳怡,顏焰,等.人工流產少女的性行為及避孕現狀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2,20(12):822-824,831.
[2]Dalby J,Hayon R,Carlson J.Adolescent pregnancy and contraception[J].Prim Care,2014,41(3):607-629.
[3]Yoost J L,Hertweck S P,Barnett S N.The effect of an educational approach to pregnancy prevention among high-risk early and late adolescents[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14,55(2):222-227.
[4]張欣文,周寒鷹,李芬.妊娠少女相關性行為的定性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8,19(6):532-534.
[5]陳佩飛,施瑾.未婚人工流產女性避孕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9):4-7.
[6]沈娟萍,金新麗.人性化護理在青春期少女人工流產中的實施[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6):56-58.
[7]馬亞婷,余小鳴,張運平,等.多性伴行為在未婚流產少女男伴中的現況及影響因素[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4):447-448.
[8]郭麗萍.56例未婚女性中期妊娠引產原因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144-145.
[9]任姍姍,龐成,何電等.我國三城市未婚女青年人工流產后服務需求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2,20(3):179-182.
[專業責任編輯:楊文方]
Features of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derage girls
YE Yan, ZHANG Li
(DepartmentofWesternMedicine,MaternalandChildHealthCareofXiachengDistrictinHangzhouCity,
ZhejiangHangzhou310003,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KAP) on contraception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derage girl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3, 128 underage girls (<19 years) with unwanted pregnancy requiring to terminate pregnancy at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Xiacheng District were surveyed with questionnaires on KAP on contraception. ResultsThe average score of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was 8 to 15 (full score was 20), with an average score of 12.85±2.12. There were 78 cases (60.94%) with contraceptive measures at first sexual behavior, only 35 cases (27.34%) with continuous contraceptive measures in last 12 months, and condom was the major method. Totally 104 cases (81.25%) considered that they should understand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and 74 cases (57.81%) paid more attention to convenient contraceptive method. There were 28 cases (21.87%) putting emphasis on not disturbance of feeling, and only 12 cases (9.37%) thought that contraceptive effect should be considered. Most of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were from network and media, and that from school and family members only accounted 7.81% and 6.25%, respectively. The major cause of influencing contraceptive method in last 12 months was lucky idea.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peated abortion included health education from medical staff, 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from family and school, and the contraception knowledge of male partner (χ2value was 14.47, 17.55, 19.68 and 27.22, respectively, allP<0.05).Conclusion Lack of education on sexual and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from school and family is the major cause of unwanted pregnancy of underage girls. The incidence of unintended pregnancy can be reduced by enhancing contraceptive education for underage girls and their sexual partners after first artificial abortion and by improving their attitude towards sexual behavior.
underage girls;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attitudes; behavior
2014-12-25
葉 彥(1981-),女,主治醫生,主要從事全科醫生工作。
章 力,副主任醫師。
10.3969/j.issn.1673-5293.2015.02.017
R713
A
1673-5293(2015)02-02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