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娜,張永愛,張蘇梅
(西安醫學院護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
痛經時間對女大學生月經癥狀及應對方式的影響
徐 娜,張永愛,張蘇梅
(西安醫學院護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
目的 了解不同痛經時間女大學生月經癥狀及月經應對方式的差異,為我國女大學生經期健康保健工作的科學開展提供依據。方法 通過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以中國不同地區共10所醫學院校的2 508名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自制問卷、月經癥狀量表及月經應對方式量表進行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①不同痛經時間女大學生的總體月經癥狀得分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88.63,P<0.01);②不同痛經時間女大學生的對月經癥狀的應對方式得分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23.39,P<0.01)。結論 不同痛經時間女大學生的月經癥狀及應對方式存在差異,因此應該對痛經予以重視,并根據我國女大學生的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提供健康指導。
女大學生;痛經;經前期綜合征;應對方式
痛經是高校女生常見的心理、生理問題,其發生率國內外報道不一[1-2],國內近5年研究指出:女大學生痛經發生率為43.6%~83.77%[3-5]。由于痛經對女學生的學習、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了進一步為女大學生的健康保健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礎資料,本研究探討了我國不同痛經發生時間的女大學生經前期綜合征癥狀及月經應對方式的差異,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0至2011年從北京、西安、廣州、濟南、延邊、烏魯木齊、長沙、成都8個城市的10所醫學高校抽取樣本,每所高校抽取6個新入學的班級,將抽得班級內符合以下條件的2 508名女大學生全部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入學體檢健康合格者;②充分了解本研究且自愿參與者。
1.2 倫理原則
研究對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采用匿名方式填寫調查問卷。本研究在實施之前已通過西安醫學院倫理委員會審查。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工具
一般情況及女生痛經情況采用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月經癥狀采用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Moos(1968年)開發并經Park(1988年)修訂的月經癥狀量表的中文版進行評價。該量表從疼痛、注意力下降、行為變化、自主神經系統反應、水鈉潴留及否定情緒6個方面全面概括了被調查者的月經癥狀,分數越高癥狀越明顯。在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α=0.94[6];月經對策方式采用Kim(1993年)和Billings等(1981年)開發經翻譯后形成的中文版量表進行評價。問卷內容包括關于月經周期內的一般處理項目8項,積極行為處理5項,積極的認知處理4項,消極處理7項,共24項,分數越高,提示在該領域采取的應對方式越多。本次研究中月經應對方式量表的Cronbach’sα=0.71[6]。
1.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方法;多重比較選用LSD(Post Hoc)方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參與本研究的女大學生共有2 508名,年齡在16~29歲,平均年齡20.51±1.35歲。初潮年齡<12歲85人(占3.4%),12~15歲2 258人(占90.0%),>15歲165人(占6.6%)。月經周期按照每次月經的間隔天數分為:很不規律1 400人(占55.8%),比較規律(30~40天)701人(占28.0%),很規律(28~30天)407人(占16.2%)。疼痛時間:經前2~3天210人(占8.4%),月經開始當天1 127人(占44.9%),月經來潮后406人(占16.2%),沒有疼痛660人(26.3%),其他105人(占4.2%),由此可見,在經期發生疼痛的人數,即月經開始當天疼痛和月經來潮后疼痛的人數總和為1 533人(占61.1%)。
2.2 不同痛經時間女大學生經前期綜合征癥狀得分情況
不同痛經時間女大學生的經前期綜合征總體癥狀得分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進一步分析癥狀量表的6個領域,均得出:痛經發生時間不同的女大學生在疼痛、注意力下降、行為改變、自主神經反應、鈉水潴留及否定情緒上的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1。
在總體癥狀得分及量表6個領域中的兩兩比較結果見表2。

表1 不同痛經時間女大學生經前期綜合征癥狀得分的比較

表2 不同痛經時間女大學生經前期綜合征癥狀得分兩兩比較后P值現狀
2.3 不同痛經時間女大學生月經應對方式得分情況
不同痛經時間女大學生的總體月經應對方式得分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進一步分析月經對策量表的4個不同領域,均得出:痛經發生時間不同的女大學生在一般處理、積極行為、積極認知、消極行為上的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3。
在月經應對方式得分及量表的4個領域中的兩兩比較結果,見表4。



痛經時間月經應對方式總得分一般處理積極行為積極認知消極行為經前2~3天10.34±3.723.94±1.744.56±1.952.45±1.171.83±1.47月經開始當天10.55±3.544.07±1.854.71±1.912.62±1.191.77±1.29月經來潮后10.64±3.674.22±1.714.69±1.952.37±1.251.72±1.32沒有疼痛8.97±3.953.66±1.823.82±2.061.91±1.311.48±1.41其他9.30±3.503.71±1.914.11±1.911.98±1.291.47±1.04F23.397.9623.0537.696.45P0.000.000.010.000.00

表4 不同痛經時間女大學生月經應對方式得分兩兩比較后的P值現狀
3.1 女大學生痛經發生時間現狀的分析
痛經(Dysmenorrheal)已嚴重影響了女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7]。典型的原發性痛經多在月經剛開始或開始后幾小時內發生,可持續1~2天。有研究顯示,92.2%的女大學生在月經來潮前或行經時發生疼痛[8]。本研究結果顯示,痛經多發生在經期,占61.1%,這與賈彤等[9]的研究結果64.1%相似。的研究結果69.73%相似。充分說明痛經在經期的發生率較高,在西醫中這可能與月經期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引起子宮過強收縮甚至痙攣性收縮有關[7],在中醫上可能與情志內傷、勞役失度、外感六淫等原因導致的機體氣血瘀滯有關[10]。
3.2 不同痛經時間女大學生經前期綜合征癥狀得分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痛經發生時間的女大學生經前期綜合征總體癥狀得分及6個領域的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進一步分析顯示,經前2~3天發生痛經的女大學生月經癥狀得分與月經開始當天發生痛經的女大學生月經癥狀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經前2~3天、月經開始當天和月經來潮后發生痛經的女大學生月經癥狀得分明顯高于沒有疼痛者。Kitamura等[11]認為經前期綜合征癥狀與痛經呈正相關,痛經越嚴重,經前期綜合征癥狀亦越嚴重。這充分說明了痛經對女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嚴重的影響。
3.3 不同痛經時間女大學生月經應對方式得分分析
本研究顯示,痛經發生時間不同,女大學生的月經對策方式也有所不同。經前期和經期沒有發生疼痛與發生疼痛的女大學生在月經對策方式的總得分及4個分領域得分上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且發生疼痛的女大學生比沒有發生疼痛的女大學生使用更多的應對方式。Read等[12]的研究指出,面對痛經,成年女性采取了多種策略和行為方式去緩解疼痛及控制經前期綜合征癥狀,這說明成年女性應對痛經的方式已經逐漸區別于之前的寧愿默默忍受的保守狀態[13]。人們對對策方式的使用大多是潛意識的,如果個體學會有意識地使用積極的應對方式,其會將積極的應對方式一直使用下去。
綜上所述,痛經與經前期綜合征癥狀及月經應對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近幾年來的理論和干預研究使女性痛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學校應對女生的特殊生理期予以高度關注,積極采取多種途徑有效減緩女大學生的痛經及經前期綜合征對其的各種負面消極影響,并通過健康知識宣講、運動處方、心理護理及藥物治療達到綜合緩解痛經及月經癥狀,提高了女大學生的生活質量。
[1]Art M J, Doerfler D.Incidences of menstrual cycle abnormalities in adolescence, and matches between the age at menarch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nstrual cycle abnormalities[J].Wien Med Wochenschr,2010,160(15-16):406-413.
[2]Nair M K, Chacko D S,Ranjith Darwin M,etal.Menstrual disorders and menstrual hygiene practices in higher secondary school girls[J].Indian J Pediatr,2012,79(Suppl 1):S74-S78.
[3]蘇程果,周友龍,陳曉燕,等.女大學生痛經的流行病學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12):2341-2342.
[4]汪艷麗,鐘銀娥.對1591名大學女性新生月經狀況的調查[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0,21(5):677-678.
[5]曹艷萍,彭紅元.高校女生原發性痛經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效果評價[J].職業與健康,2014,30(15):2128-2130.
[6]張永愛,安瑞芳,唐爭艷,等.不同個性中國女大學生經前期綜合征的癥狀及應對方式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29(1):62-65.
[7]陳華,陳久林.某高校女學生原發性痛經現狀及參與體育活動情況調查[J].當代醫學,2014,20(13):157-158.
[8]王成雙,柳卜華,王志美,等.宜昌市1 117名女大學生痛經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4,20(10):757-759.
[9]賈彤,于學文.陜西高職女生月經及經期保健知識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4,25(3) : 377-379.
[10]汪素卿,王惠珍.高校女生痛經與中醫體質相關性的初步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3,19(7):831-832.
[11]Kitamura M, Takeda T, Koga S,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premenstrual symptoms and dysmenorrheal in Jap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J]. Arch Womens Ment Health,2012,15(2):131-133.
[12]Read J R,Perz J,Ussher J M.Ways of coping with premenstrual chang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remenstrual coping measure[J].BMC Women’s Health, 2014,14(1):1.
[13]Lustyk M K, Widman L, Paschane A,etal.Stress, quality of life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women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premenstrual symptomatology[J].Women Health,2004,39(3):35-44.
[專業責任編輯:安瑞芳]
Influence of dysmenorrheal time on premenstrual symptoms and coping styles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XU Na, ZHANG Yong-ai, ZHANG Su-mei
(NursingCollegeofXi’anMedicalUniversity,ShaanxiXi’an710021,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in premenstrual symptoms (PMS) and coping styles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ysmenorrheal time,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care work. Methods Through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2 508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from 10 universities in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were recruited. Self-made questionnaires, menstrual symptoms scale and menstrual coping styles scale were used for the survey,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eral PMS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ysmenorrheal time (F=88.63,P<0.01). The difference in coping styles among them with different dysmenorrheal time was significant (F=23.39,P<0.01).Conclus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PMS and coping styles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ysmenorrheal time. Therefore, dysmenorrhoea should attract much attention and health guidance should be provided f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ir health conditio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dysmenorrhea;premenstrual symptoms (PMS);coping styles
2014-11-25
陜西省衛生廳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0D58);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學研究資助項目(12JK00774)
徐 娜(1988-),女,助教,碩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研究。
張永愛,教授。
10.3969/j.issn.1673-5293.2015.03.015
R711.51
A
1673-5293(2015)03-04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