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梅,田維東
(石河子大學,新疆石河子 832003)
石河子小城鎮化建設中社會風險識別技術研究
——以石河子市為例
陸紅梅,田維東
(石河子大學,新疆石河子 832003)
以石河子市小城鎮建設中可能存在的社會風險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分析,建立社會風險識別指標體系,運用群體層次分析法對指標層的風險因素進行定量分析,確定應重點加強關注的因素,為兵團小城鎮化建設服務。
小城鎮建設; 風險識別; 層次分析法
第八師石河子市城鎮化建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預計到2015年城鎮化率將達75%。這將給人們帶來生活方式、人居環境、社會就業等一系列情況的轉變,也可能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如何防范一系列社會問題帶來的社會風險,是城鎮化建設進程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石河子市作為兵團城鎮化建設中的模范城市,在城鎮化之路不斷向前推進的同時,可能面臨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問題可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社會風險。如何盡量準確地識別這些社會風險因素,并對其著重加強管理,是小城鎮化建設中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
1.1 社會風險因素識別方法
本項目小組制定的識別社會風險因素的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小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社會風險因素識別流程
1.2 社會風險因素分析
本項目小組首先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文獻,整理出涉及社會風險因素主要包括:貧富差距、就業情況、醫療衛生、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農民失地補償問題、教育資源分配、治安情況等方面。其次通過進行專家訪談,結合石河子市地區的實際情況,設計調查問卷。并實地調研發放問卷。調查結果簡要統計如下。
1.2.1 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存在主要由于于從事不同工作的進城務工人員、事業單位人員、個體經營者三者的收入水平相差較大,較大的收入差距給低收入人群帶來一定的生存壓力,影響就業的穩定性。
1.2.2 收入期望值壓力
100 %的人擁有一份工作或者已經退休,包括被調查人員的家人的就業情況也較樂觀,但是相對擁有長期穩定的工作有一定的難度。57.43 %的人期望工資是在5 000~7 000元之間,但實際收入卻在2 500~4 000元之間,期望值與實際工資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就業難。
1.2.3 失地農民補償方式
失地農民數量隨著石河子市區重心的南遷以及周邊地區的城鎮化建設將逐漸增加,調查結果顯示75.43 %的人接受目前的土地補償方式——住房和征地款補償,對于戶口和工作要求相對較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
1.2.4 空巢老人及養老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調查人群中有75.8 %人認為周圍存在空巢老人家庭,空巢現狀如表1所示。

表1 空巢老人現狀
1.2.5 外來務工及無業人員管理
據調查,石河子周邊團場基本沒有無業人員及不良風氣存在,對于外來務工人員,87.9 %的被調查者認為他們沒有對社會治安造成不良影響,相反為石河子的經濟建設做了大量貢獻。少部分人認為應當加強流動人口的戶籍暫時登記,便于管理。
1.2.6 醫療狀況
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幾乎所有的人都對現階段內的醫療保障、就醫現狀、醫療條件持肯定意見,73.21%的人認為醫療保障作用很大,但是17.86%的人認為保障比例偏低。另外一方面,就醫難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現象。
1.2.7 教育現狀
由于城鎮化的發展,團場的學校進行了合并,85.71%的人認為各學校資源整合,有助于提高教育質量,持肯定意見。
由以上調查分析數據可以看出,從居民微觀層面上看,貧富差距、實際收入和期望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的就業穩定性;另外對于家庭的空巢老人需要加強關注。
1.3 建立石河子市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社會風險識別指標體系
根據上述的調查結果,建立第八師石河子市社會風險識別指標體系(圖2),必須假定這些社會風險因素之間無相互影響。

圖2 石河子市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社會風險識別指標體系
1.4 基于群體層次分析法的的風險識別技術[3-6]
群體層次分析法考慮決策者權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單一決策者的主觀性,形成全面的評價結果,根據以上建立的社會風險識別指標體系,首先運用群體層次分析法對指標層的五個指標(A、B、C、D、E)確定權重。
1.4.1 確定不同決策者賦予的指標權重,并檢驗其合理性

1.4.2 確定決策者客觀權重


表2 學者1
λmax=5.016,CI=0.0041,RI=1.12,CR=0.0037<0.1

表3 學者2
λmax=5.055,CI=0.0139,RI=1.12,CR=0.0124<0.1

表4 學者3
λmax=5.092,CI=0.0229,RI=1.12,CR=0.0204<0.1三位學者的客觀權重ωi:ω1=0.335,ω2=0.334,ω3=0.330。最終權重γi(t=0.5):γ1=0.367,γ2=0.317,γ3=0.315。
1.4.3 確定指標最終權重
根據每位專家的最終權重,結合各自指標的最終權重分析結果,計算出各指標的最終權重Wi=(0.21,0.439,0.049,0.224,0.078)T。
由權重可知,在五個指標中,應引起重視和著重加強管理的風險因素是A—就業、B—醫療,D—養老,即根據專家群體決策,在居民調查結果的基礎上,專家認為除了就業和養老,醫療同樣需要加強關注。
本文結合實地問卷調查定性分析和運用群體層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可以得到的結論是:需要對就業、養老和醫療加強關注,提早制定防范措施,防范于未然。
[1] 田廣明,韓毅,李原.面向航空項目的風險識別技術研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4,(3)
[2] 姚亮.中國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風險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
[3] 許婧,宋吉榮.建設工程施工方案評價模型的構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3,39(1)
[4] 梅君超.多決策者的層次分析方法[J].黑龍江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89,(3)
[5] 周賢林,周斌.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群體決策[J].系統工程,1994,12(6)
[6] 王中興,徐玲.多屬性決策中一種屬性權重的確定方法[J].統計與決策:理論版,2007,(5)
[7] 夏國剛.第八師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問題研究[J].兵團經濟研究,2014,(5)
石河子大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石河子大學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
陸紅梅(1979~),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TU984.11+9
A
[定稿日期]2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