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紀全,朱 亮,尤志清
(1.南京雙高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29;2.江蘇省建工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29; 3.揚州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江蘇揚州 225009)
獨立基礎中基礎系梁的設計方法及技術措施
吉紀全1,朱 亮2,尤志清3
(1.南京雙高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29;2.江蘇省建工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29; 3.揚州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江蘇揚州 225009)
獨立基礎中基礎系梁根據其設置位置不同可分為基礎拉梁和地框梁,這兩種基礎系梁在結構中的作用有所不同,進而使其計算方法和處理方法也有所不同。文章分別介紹了基礎拉梁和地框梁的特征,并分別列出了他們的計算方法、計算注意點以及構造要求和相關的建議。最后,針對工程設計中一些常遇問題提出了探討性的處理方法。文章意在為結構設計人員設計獨立基礎基礎系梁提供參考,進而使設計趨向更加合理和經濟,同時既保證工程質量也能方便施工。
獨立基礎; 基礎系梁; 設計依據; 設計方法
1.1 基礎拉梁特征
(1)基礎拉梁設置位置有三種:一是拉梁梁頂與基礎頂平齊;二是拉梁梁底與基礎頂平齊;三是拉梁梁底與基礎底平齊。基礎拉梁設置在此處可以有效的拉結基礎,提高基礎的整體性,減輕或者消除框架結構對不均勻沉降的敏感性。但當基礎埋深較深時,基礎拉梁上的墻體重量增加,同時基礎拉梁為承受更大的荷載增大截面和配筋,不夠經濟;框架結構嵌固端一般為基礎頂面,當基礎埋深較大時,結構計算時首層層高取值較高,相應結構的側向剛度減小,結構計算時容易出現位移角超限、薄弱層、框架配筋偏大等一系列問題。
(2)當在獨立基礎頂設置了基礎拉梁,基礎可以不考慮地震彎矩,此時基礎拉梁按受彎構件計算。通常情況下,尤其是基礎下地基土較軟時,基礎拉梁應設置在拉梁梁頂與基礎頂齊平的位置,并使基礎拉梁比底柱受彎承載力大。
(3)計算與實際施工底層柱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有差別。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與構件所處的環境類別有關,通常地面上下的環境類別不同,所以施工中底柱地面上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同。但實際計算中,底層柱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統一按地面以上的環境列別取值,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有差別,當底柱配筋不足時,會影響結構的安全。
1.2 地框梁特征
(1)對于無地下室的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地框梁一般設置在室內外地坪附近。基礎埋深較深時,僅設置基礎拉梁會出現因底層柱計算高度過高產生不利影響,且在回填土和剛性地坪的影響下,室外地坪以下柱的彎曲變形集中在室外地坪以下一定深度范圍,故底層層高從基礎頂算起不完全合理。此時可利用地框梁減小底層框架柱計算長度,同時也承受其上部構件的荷載,使結構計算相對合理。
(2)由于計算模型以基礎頂為嵌固端,因此地框梁應與上部結構一起進行整體計算。此外,其抗震措施同上部框架梁。
(3)當基礎埋深不足時,地框梁的設置將使底層出現短柱。在地震作用下,因短柱的剛度較其他柱大,會吸收更大的地震作用力,甚至超過短柱的承載力,以致開裂破壞,影響整個結構的安全。
(4)底層上部結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同。結構計算時通常按上部結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統一計算,實際施工中底層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于計算中的保護層厚度,按計算結果配筋,結構可能不滿足要求。
2.1 基礎拉梁設計
獨立基礎之間的基礎拉梁主要有下面四種功能:
(1)傳遞水平荷載;
(2)調整不均勻沉降;
(3)分擔柱底彎矩;
(4)承擔其上部荷載(如隔墻)。其中傳遞水平荷載作用功能是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調整不均勻沉降和分擔柱底彎矩的能力都較弱,而承擔上部荷載功能是最直接的。前三種功能基礎拉梁目前沒有定量的計算方法,設計者設計時多數依據經驗和概念。
基礎拉梁截面尺寸:梁高可取其所拉結基礎上的兩柱中心距離的1/10 ~1/15,且不應小于400 mm;梁寬度可取梁高的1/2 ~1/3,且不應小于250 mm。 當基礎拉梁按照構造設置時,可取上述限值范圍內的下限。
基礎拉梁一般分三種情況進行設計[1]:
(1)平衡柱底彎矩( 當工程為一、二、三、四級框架結構,柱底彎矩設計值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 1.7、1.5、1.3 和 1.2),其分擔的柱底最大彎矩設計值可近似按基礎拉梁線剛度分配(基礎上土質較好時,此情況較有效),此時基礎可按軸心受壓考慮;
(2)承擔地震作用產生的軸向拉力,拉力值取兩柱軸向壓力較大者的1/10;
(3)承擔上部荷載(如樓梯、墻等荷載),按實際荷載產生的內力計算。基礎拉梁配筋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按實際環境類別取,并應將上述各項情況進行合理組合。
平衡柱底彎矩設計時,基礎拉梁配筋應考慮到柱底彎矩方向的反復性;軸向受拉鋼筋應通長,且上下宜相同,并滿足構造要求;基礎拉梁不存在抗震方面的要求,故其鋼筋搭接和錨固等可按照非抗震的構造要求處理;在室外地坪以下,特別當地下水對混凝土有侵蝕性作用時,箍筋直徑不小于8 mm,并按要求設置腰筋。
2.2 地框梁設計
對于設置地框梁的框架結構,由于嵌固端為基礎頂面,地框梁應同上部結構一起參與整體計算分析。可采用pkpm結構設計軟件對其進行整體建模計算,定義模型參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地框梁樓層應定義為地下室,層高為基礎頂至地框梁頂的高度;
(2)此樓層樓板按全樓開洞處理;
(3)不考慮梁剛度增大系數及扭矩折減系數,采用總剛計算分析。
地框梁的構造措施應與上部框架梁相同,另外設計中應考慮以下幾點:
(1)基礎上面的回填土對室外地坪以下結構有一定約束力,但因其約束程度的無法確定,底層柱宜按考慮地下室和不考慮地下室計算結果的包絡線進行設計;
(2)底層梁柱計算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薄于實際施工,應予適當加強;
(3)對于底層柱形成短柱的情況,應根據相關的規范和要求進行處理設計。
(1)規范規定不需要設置基礎拉梁情況,可僅在外墻四周、隔墻以及樓梯等處局部設置基礎拉梁。
(2)在下列情況下,可增大基礎頂到基礎系梁間柱的剛度,使柱端塑性鉸出現在加強部分之上,如圖1所示。①由于地框梁的設置或者局部基礎降標高(如持力層不在統一標高)形成短柱。②嵌固端選在室外地坪處[2],以處理由于底層層高較高時結構計算結果不滿足要求,或設置地框梁不合理的情況。此時,基礎系梁按基礎拉梁設置在室外地坪處,且應縱橫向設;同時回填土采用夯填,且密實度不小于0.94;地面宜采用剛性地面。
基礎系梁下部至基礎之間柱剛度增大可采用兩種方法:①用素混凝土將此間短柱填實加大截面,詳細做法見圖1;②以鋼筋混凝土加大此間短柱截面[3],詳細做法見圖2。

圖1 基礎短柱素混凝土加大截面

圖2 基礎短柱鋼筋混凝土加大截面
(3)獨立基礎的持力層常不在統一標高,當相鄰基礎標高高差較大時,以回填方式調整基礎標高不經濟。此時,若滿足規范對基礎放坡的要求,宜將基礎拉梁做成斜梁拉結兩基礎;當標高高差較大時,可按上部基礎的標高水平設置基礎拉梁。
為了便于理解及設計,本文將獨立基礎中的基礎系梁分為基礎拉梁與地框梁,并分別介紹了兩者的特征;同時也分別列出了基礎拉梁和地框梁計算方法、計算注意點以及構造要求和相關的建議;最后,針對工程設計中一些常遇問題提出了探討性的處理方法。
本文意在為結構設計人員設計獨立基礎基礎系梁提供參考,在設計前應明確設計思路,掌握設計中的關鍵部分,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和相關要求靈活運用知識,進而使設計趨向更加合理和經濟,同時既保證工程質量也方便施工。
[1] 朱炳寅.建筑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 吳應雄.應用SATWE和TAT軟件的問題分析[J]. 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0,(4):94-98
[3] 許建文.鋼筋混凝土基礎梁設計部分技術問題探討[J].福建建筑,2007,(6):40-42
吉紀全(1985~),男,碩士,助理工程師,從事建筑結構設計工作;朱亮(1988~),男,學士,助理工程師,從事建筑結構設計工作;尤志清(1983~),男,碩士,助理工程師,從事建筑結構設計工作。
TU318.2
A
[定稿日期]201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