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信息化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強調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本文主要通過與傳統課程的對比,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融入美術學科教學的必要性,以及信息技術在美術課堂中發揮的作用。重點闡述了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整合的途徑。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美術課堂;整合
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美術教學呈現一系列的矛盾如:美術課內容多但課時少,課程涉及形式多樣而教學方法卻單調不變等。要想使美術教學真正達到短時高效,這就需要我們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事實上,解決這些矛盾的最佳途徑是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而在教學中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使二者整合起來無疑是一種較有效的途徑。
如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它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使得課堂效率大為提高。它有利于教師教學藝術的創新,也有助于提高美術教學效率。同時,對于學生來說,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美術的渠道,實現自主發現式學習,對拓寬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1 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教學整合的途徑
1.1 建立新的教學模式
由于老師和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思維想法和年齡特征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學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傳統灌輸式教育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1.師生互補開放式教學模式:在課下把學習內容先布置下去,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上網搜集資料、素材,這樣上課時就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師生共同討論、展示,而不僅僅是老師自己一方發言。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將傳統的備課、上課過程變為老師和學生互補的學習過程。學生也能由 “要我學”轉向“我要學”,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2.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CAI)簡單說就是在計算機輔助下進行的各種教學活動,輔助教師解決教學中遇到的一些難點、重點。教學基本模式如下:首先,我們要依據具體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和處理以決定教材的呈現方式。其次,教師提出學習任務提供資源,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探討、思考、創作。最后進行展示、評價、交流。
1.2 使用多媒體課件
1.利用課件活躍課堂氣氛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最常見的形式就是運用多媒體以課件演示為主,教師可以用ppt編寫課件,除文字外可以在課件中插入藝術字、圖片或一段音樂,使學生受到多種感官的刺激,調動眼、耳、嘴、手的積極性。如在課程的導入部分我們就可以播一段有關的動畫或視頻,讓學生置身在網絡技術營造的情景中,激發求知欲為下一階段的教學順利進行打好基礎,定好基調。
2.利用課件使美術課變得輕松
通過對教學內容中的有關情境進行精雕細琢,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才有利于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有些知識只依靠教師的語言描述是不夠的,只有通過視頻再現出來,讓學生沉浸于當時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
例如《海底世界》這一課,如果僅憑老師口頭描述和幾張掛圖,任我們說的再生動,學生也不會有太直觀的感受。這時候若我們播放一段在藍色大海里成群結隊歡快暢游的小魚兒們,就比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還能趁機滲透一下環境保護的知識,由于現在環境的污染,一些小魚兒們都無家可歸了。下面要請同學們把不見的小魚兒們找回來,我們不但可以描繪海洋生物歡快生活的場景,還可以繪畫人類和它們友好共處的場景。學生們興趣很濃,躍躍欲試。當我們再通過幻燈片講解海底動物的基本特征和各種動態的畫法之后,他們就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創作活動中,聚精會神地繪制自己心中的海底世界。這時,可以播放伴有歡快的音樂,給學生一種愉悅的氛圍,使他們的想象插上自由飛翔的翅膀。一堂課下來,其樂融融,皆大歡喜。
3.利用多媒體再現情境鞏固復習
教學結束,教師通常會對本節課所學的重點做出總結和回顧,而對于學生來說,這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已處于低潮。對于傳統教法,這時候老師再回顧知識就像是走過場一樣,學生基本上都沒精力。而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中,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回顧教學情境,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有利于促進學生將新知識鞏固內化與遷移。
1.3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1.利用網絡,豐富教學資源
僅僅靠一本教材想要使美術課堂變得豐富充實肯定是不夠的,這就需要用到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資源。網絡的開放性和共享性給我們美術教學提供了一個巨大的資料庫,只要你有需求就能從中搜索到很多有價值的教學資源,這也逐步成為了教師備課、教學中的有力幫手,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在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進行整合,可以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師生交互性。這種用網絡化的形式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也已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
2.利用網絡,提升人文素養
美術作為人文學科核心之一,有著濃厚的人文精神。其中網絡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美術文化資源,給我們展現了古今中外不同形式、風格的繪畫、工藝、名家名作等等。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教師可結合美術學科知識特點,分類設計成“美術長廊”、“走近大師”、等多個單元模塊,引導學生充分依托電腦網絡這一學習平臺,鏈接相關的網站,進行網上瀏覽和搜索,收集處理相關的美術信息,獲取美術文化知識,增強文化認同感。
3.利用網絡,豐富美術課外活動
美術課外活動本身就是課堂的延伸,而信息技術的使用為學生的美術課外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也為它打開了廣闊的空間。例如剪紙的學習,老師可以事先搜一些資料,在課下讓同學們先欣賞一些剪紙的作品,了解一下剪紙的使用工具,操作流程(可配上圖片)。這樣對于課堂上老師的進一步講解和演示以及同學們接下來的學習而言可能會更輕松。
2 整合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教學的整合已成為現代教育教學的重要途徑。網絡資源在教學中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它們的結合只是為我們取得良好的效果提供一種可能,在具體的實施過程里還有很多的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2.1 不能盲目要針對教學實際需要去結合
我們一直倡導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的整合,而在具體實踐過程里我們可能就會陷入到形式化,為了利用而利用。其實并不是所有的美術課都適合采用網絡教學,例如:國畫的學習,僅僅依靠多媒體就想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國畫繪畫技巧,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真正實施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教學的整合,何時運用媒體、網絡、課件要由教學的實際需要來決定,如果不切實際而盲目使用各種媒體,很容易造成課堂信息泛濫,不僅會分散學生注意力,也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
2.2 不能過分夸大現代媒體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在享用現在教學媒體帶來的便利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傳統媒體。現代媒體并不能完全替代老師的言傳身教,對那種標榜自己是現代化教學,就很少再用粉筆,很少在課堂上進行繪畫示范的現象,應堅決避免。俗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一種教學媒體各有自己的優缺點。在具體的運用中我們就要結合我們的教材有選擇的運用,而不是一味的依賴夸大現代化的信息技術
2.3 要以課本為主要有主次之分
網絡資源鋪天蓋地襲來,不僅豐富多彩,而且圖文兼備、生動有趣,很吸引學生的眼球,但不能因為這樣就忽略課本在教學中的作用。課本是根基,是學生要掌握的最根本的東西,網絡資源只是起到輔助教學作用,課堂上使用過多地網絡資源,會造成學習資源的堆砌,也會讓學生覺得東西太多理不清頭緒,對教學重點的突破也毫無幫助。所以一切還是應該以課本為主。
總之,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的整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美術教學與電腦相結合,和網絡掛鉤,使得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其實歸根結底,教師的思想和觀念的不斷更新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才是我們一直強調的“課程整合”的核心。
參考文獻
①胡學賢. 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學科教學整合[J]. 中小學電教,2009, (09).
②邱海棠.為小學美術課程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06).
作者簡介
李浩(1979-),女,河南平頂山人,河南大學美術學碩士,平頂山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術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