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個性化閱讀教學是閱讀教學改革發展方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教師的“下水”極大地促進個性化閱讀教學。針對學生困惑作示范,充分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突出師生的平等關系,創設自由民主的閱讀氛圍,弘揚學生個性。加強師生感情交流,深化學生對教師、課堂、文本的感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教師業務素質,為個性化閱讀教學提供保障。
關鍵詞:“下水”;引導;情感;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改革發展方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閱讀能力生成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影響著學生語文素養的生成,影響著學生生命的發展。為此,在閱讀教學中十分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閱讀教學價值觀相應從對文本的“一元解讀”轉變為“多元解讀”,每個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思考,讓學生在對文本的多元解讀中獲得情感體驗,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多元解讀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就是我們說的個性化教學。如何進行有效的個性化閱讀呢?這是每個語文老師在思考的問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在學生閱讀中經常”下水”,就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進行閱讀。之所以稱“下水”,意思大概是說,,學生學如學游,教師也隨之到水中游弋一番,去品味一下“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苦趣與樂趣。它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實際情感,極大地促進個性化閱讀教學。
1 針對學生困惑作示范,充分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的統一的活動,缺一不可。”教學認識論也認為“教學認識的方向、認識的課題、認識的途徑、認識的結果和質量等等,都主要取決于教師并由教師負責。”而且教師在學識、能力、經驗等方面都會高于學生。可見,教師在這個閱讀教學過程充當著多么重要的角色。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他們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閱歷和人生體驗,面對同一文本,會產生異樣聯想啟迪和個性化感應。而他們的學識、能力、經驗等方面都還有所欠缺,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所以,教師的“下水”很有必要。在教學中,“下水”著眼于教學的需要,目標明確地對學生感到難的方面,或容易出現問題的方面下功夫突破。特別是有些時候,有些學生無話可說,教師的“下水”,會給學生啟示,打開他們思路。同時,可以通過察言觀色,發現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珍視學生個體的獨特體驗。又聯系生活,適時引導,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端正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對教師的“下水”,而且,學生會對自己的閱讀過程的進行自我把握、反思,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對文本材料有了正確的價值取向,最后形成閱讀能力。。從而實現語文教學既教書且育人的終極目標。
2 突出師生的平等關系,創設自由民主的閱讀氛圍,弘揚學生個性
教師“下水”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進行閱讀。是用學生的口吻,是按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能力,從而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可學可用。避免給學生造成高不可攀、望不可及的事態。這樣,教師把自己放在與學生一樣的地位,放下了師道尊嚴”架子,為學生創設了自由、民主的閱讀氛圍。這種閱讀氛圍是個性化閱讀教學最高教學境界。在這種氣氛下達到師與生,生與生之問的互動、交流,學生才敢想、敢說,才能充分展現他們的個性化感悟。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們多提問,欣賞他們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多給予肯定,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教師要民主對待學生,善于傾聽,學生才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從而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暢游知識的海洋,探究知識的奧秘,發現所學的知識與其基礎知識之問的聯系,擷取知識的精華。讓學生在課堂上的求知欲不斷得到激發,開拓進取及向上的精神得以發揚。
3 加強師生感情交流,深化學生對教師、課堂、文本的感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積極的情感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因素,學生懷著愉悅的情感參與認知活動,能使他們精神振奮,思維活躍。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作為教師就要自覺承擔起協調師生關系的責任,培植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積極溝通與交往的情感。由于教師”下水”是從學生的角度來寫,符合學生的口氣和心理,用他們的語言和構思方法,來反映他們的生活,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從而喚起學生濃厚興趣,使整個教學過程情趣盎然。學生感到教師親切有趣,與教師情感相融,心里產生要閱讀,要表達的強烈愿望,進而加深了對作文的感情,并將這種感情延伸到生活中。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味地說“你讀讀,你再讀讀”之類的話,要不就是讓學生“自讀自悟”,沒有組織好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這樣學生之間沒有很好地相互啟發,取長補短,也沒有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學生嘗不到個性化閱讀的好處,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也就不高。
4 增強教師業務素質,為個性化閱讀教學提供保障
葉瀾教授說過:“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質量的教育;沒有教師的精神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的精神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這樣,教師必須要在教育觀念上創新要根據時代要求,用新的思索、新的方法來從事教育活動。教師要有課程意識,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實施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才能在教學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在教學中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培植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意識;鼓勵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能 力 。這就是個性化閱讀教學要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師“下水”的目的。要想這樣,教師必須不斷勤奮學習,豐富學養。
總之,語文教師應該經常”下水”,語文教師做一個有“個性”的老師。他始終要有一種獨特的“語文味道”,“以情語文”,精心構建每一堂課,給學生以學習語文是享樂的感受,激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張起他們個性化閱讀的風帆。再賦以自己的個性化閱讀體驗,找到閱讀的突破口,讓自己感動,讓學生感動,共同開創出個性化閱讀的廣闊、深遠前景。
參考文獻
[1]楊再隋等《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學習與輔導 2001年 語文教育出版社 編著
[2]萬福 于建福 《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版
[3]郭根福 《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史愛榮 ,孫宏碧《教育個性化和教學策略》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簡介
李秀英(1970-),女,遼寧人,本科,職稱: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