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李敏?宋軍偉
摘 要:與傳統購物相比,網購因其快捷、豐富、方便、廉價的優勢迅速打開市場,隨之而來的便是網店之間的市場競爭,各種提升網店信用度、知名度的方法層出不窮。其中,刷信譽就是最典型的形式。良好的信譽必然會引導消費趨向,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同時也會給消費者和其他網店帶來影響,本文就網購刷信譽法律規制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刷信譽;消費者;競爭者;法律規制
1 刷信譽的概述
網購和傳統購物相比,最大的差異就是通過互聯網檢索商品信息,網購平臺上的商品都是通過網店網頁的介紹或者所謂“實物拍攝”所展示的,消費者不能實際接觸商品,實際看貨、咨詢、試用、還價、交易缺位,這使得消費者往往以店鋪的信譽和商品的好評情況選擇商品。因此,店鋪的信譽對網店的生存及自身的發展尤為重要。這種情況下,刷信譽這種炒作行為應運而生,專業好評師成為一種新型“職業”。
刷信譽是指在淘寶、拍拍等購物網站中,買、賣雙方以抬高信用為目的,或雙方在無實際成交的情況下做出“滿意”、“好評”評價的行為,專業好評師則是以刷好評、刷信譽作為職業的人員。在網購市場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刷信譽尤為引人關注,這種行為本身存在的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后果卻不容忽視。
2 刷信譽對于消費者的影響
2.1 網購經營商的誠信度難以把握
通過網店信譽以及商品的評價考核商品,往往是引導消費者選擇商品的重要方法。如果網店采用刷信譽的方式提高網店的信用度,擴大商品的影響力,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就無法確定網店的真實信譽以及商品的真實情況,消費者的知情權難以得到保障。甚至如果網店的真實商品和服務質量都是虛假呈現的,消費者被信譽誤導購買后,不法商已經轉移或關閉站點,無法找到責任人,使得消費者被侵權而無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2 網購安全難以保障
保障安全權是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消費者應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傳統的商品交易是當面挑選,當面支付,安全可靠性強。但網絡的虛擬性,使得網上交易的安全性大打折扣,一直困擾著網上消費者,刷信譽無疑使網上交易又蒙上了一層面紗,商品本身的質量更加難以確定,如果刷信譽這種行為不能進行有序良好的法律規制,消費者的安全權將難以得到良好的保護。
3 刷信譽對于競爭者的影響
競爭秩序指在一定的制度下,市場主體在市場中公平競爭的有序狀態。刷信譽行為客觀上破壞了這種公平有序的競爭狀態。網購時,很多買家都有選擇信譽高的賣家進行購買的心理,甚至很多買家會習慣性地點擊“信用從高到低”,這樣信譽低的賣家的商品只能排在靠后的位置,不能被消費者關注或購買。如果兩家網店經營同類商品且信用度相同,在競爭中處于同等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其中一個賣家通過雇傭專業好評師或者利用軟件虛假提高了自身的信譽,客觀上就可能威脅到另一賣家的生存。
同時,這種不正當競爭的現象也會破壞市場秩序,形成變相的壟斷,不利于商事交易
活動的正常發展,長此以往,會對整個網購市場造成惡劣影響,對消費者、競爭者各方利益造成損害。
4 網購刷信譽法律規制的幾點建議
4.1 確定行政監管部門,彌補監管缺位
網購是在網絡環境中的交易活動,從本質上講,并沒有改變交易活動的基本屬性,因此有學者認為電子商務經營行為延伸到哪里,工商行政管理就應管理到哪里,對網絡環境下商事行為的監督管理是工商部門傳統工商行政管理職責的自然延伸,也有人認為,此類行為涉及消費欺詐,因此工商局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可以對其進行查處。而網購作為一種新興的且迅速發展將來可能成為主要消費方式的交易活動,將其附屬在哪個部門都將會加重那個部門的責任,容易因此監管不到位,而且本部門可能缺乏專業人員,很難將監管有序地實施。在這種情況下,設立單獨的行政管理部門,配備專業的行政管理人員,對網店的信譽進行監管。這個部門可以是巡回部門,使資源利用最大化。
4.2 完善網購立法,制定相應懲罰措施
要實現網購平臺的良性發展,就需要具備相應完善的法律規制措施。首先對商家要有嚴格的準入制度,然后不定期的對網店的信譽進行考評和檢測,確定網店的信譽真實,制定懲罰性措施,如果在考評和檢查中發現網店通過刷信譽的形式進行信用炒作,對于情節較輕的可以對其進行責令限期改正、罰款等懲罰性措施,對于情節惡劣,嚴重欺騙消費者,以不正當手段損害同類競爭者的網店可撤銷其經營資格,同時規定幾年內不得從事網店經營。
4.3 確立先行賠付機制,賠償額度與虛假信譽掛鉤
從事商品經營的個人或法人,每季度或每半年根據其銷售額交付一定的保證金,由專門的機構如網上銀行對保證金實行專項管理。當出現消費者投訴侵權時,首先對網店進行信譽檢測,發現網店確實雇傭平臺或個人刷信譽進行信用炒作時,專門機構對消費者先行賠付,賠付后由銀行向造成侵權的網絡經銷商追償,賠償額度與虛假信譽掛鉤。
4.4 確立專業好評師的懲罰制度,杜絕信用炒作渠道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樊表示:“炒作信用的網店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種欺詐行為,所得數額巨大、情節嚴重的會構成刑法上的詐騙罪,專門從事信用炒作的公司或個人要承擔幫助侵權的連帶責任,同樣因為所獲金額巨大、情節嚴重會構成刑事詐騙?!睂τ诶盟⑿抛u平臺從事刷信譽的人員要嚴厲制止,同時配備相應的懲罰制度,從源頭上消除利用刷信譽進行信譽炒作的行為。
參考文獻
[1]劉蕾:《C2C模式中不正當信用評價行為的法律規制》,《理論界》2009年10期。
[2]張艷玲:《前電子商務時代電子商務信用炒作行為之法律規制初探》,《電子商務》
2010年1期。
[3]孫俊學:《電子商務中信用炒作行為的法律規制研究》,《商業時代》 2014年36期。
作者簡介
卞李敏,漢族,山東臨沂人,現就讀于安徽財經大學,法學專業法務金融方向
宋軍偉,漢族,安徽亳州人,現就讀于安徽財經大學,法學專業民商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