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建設法治社會[1],網絡社會的法治建設也尤為重要。為了深入了解網絡謠言法治之道的必要性,需要在認識網絡言論自由與網絡謠言的區別的基礎上,明確網絡言論自由的邊界,深入了解網絡謠言的危害性。在法治的視野下強化對網絡謠言的治理不僅是我國解決當前現實網絡治理狀況所面臨問題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建設法治社會、現代和諧社會的必然路徑選擇。
關鍵詞:網絡謠言;法治;依法治謠,必要性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2]這次報告在強調法律重要性的同時提出了如何具體地堅持貫徹法律法規。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要求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結合中國具體情況,全面地、具體地、有目的地、系統地從規范、實施、監督、保障等方方面面建立起完整體系。
現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網絡平臺的快速更新, QQ、人人網、微信、微博還有各大社區論壇都成為網民互換信息的網絡平臺,這為人們表達自我觀點提供了方便。快速的信息交流、信息傳播對表達社情民意、促進社會公益、揭露社會弊端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但是,國家基于轉型期以及社會矛盾復雜的現實,使利益主體的表達方式多元化,網絡上的信息良莠并存。國家一方面倡導人們言論自由,一方面又需要規范自由言論,網絡平臺的出現使得言論自由的空間方式又有了新的變化。網絡言論自由越過一定的邊界就會變成網絡謠言。
1 網絡言論自由與網絡謠言
言論自由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公民擁有根據自己意識,通過文字、語音等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的自由。言論自由無論對于個人的發展還是社會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今,互聯網的發展給言論自由的表達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條件,網絡言論也逐漸成為網民表達意見的主要方式和實現言論自由權的主要手段。與現實社會中的言論自由相比,二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實現的載體不同,后者是借助互聯網平臺得以實現的。在互聯網這樣一個開放而虛擬的平臺,辨別言論真實性的難度增加,所以關于“如何界定網絡言論自由的邊界?”,以及“是否應該以法律或者其他更行之有效的方式來保障公民這一權利?”等問題便成為現今人們關注的重點。
謠言是由個人或者部分群體有目的地或者無意識地編造的缺乏事實依據的言論,并經過一定的渠道得到廣泛傳播的虛假信息。網絡謠言也屬于其中一種,并且這種謠言的傳播具有“瞬時性”、“瞬地性”,幾乎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閑的限制。謠言的奇異性、現實模糊性(迷惑性)和網絡平臺的互動性都決定了其高關注度和大轉發量,能夠迅速實現高速度和大范圍擴散,甚至演變為區域性、國際性的謠言。因此其影響力和危害程度可見一斑。輕則影響個人生產生活,給他人帶來傷害,重則影響社會秩序,造成公眾恐慌,引發重大群體事件等。在此基礎上,如果不對網絡言論加以其他的限制,其影響力或者說破壞力將不可估量。對網絡謠言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之后,我們會發現它的產生與社會現實環境狀況和其隱性利益這兩方面有關。一方面,人們的心理弱點為網絡造謠者提供謠言了優良的潤土,好奇心、從眾心理、仇富心理、憤恨心理等都可能成為網絡謠言的助推器。一旦滿足網民心理需求的網絡謠言出現,便會迅速引起網民關注,達到共鳴之后,其傳播速度將以倍數增長。另一方面,信息化的發展為網絡謠言提供了更為簡便、更為廉價的創造和傳播途徑。低成本的創作通過欺騙等不法手段便會得到高利潤的收益,一些人就因為利益驅使,開始利用網絡謠言間接地或者直接地牟取非法暴利。
何如平衡網絡言論自由與防止網絡謠言的產生,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網絡言論自由的邊界。第一,對國家安全、利益、領土完整、政權等方面不能造成任何負面影響;第二,要在社會道德習俗所允許的范圍之類,不能觸碰社會道德紅線;第三,遵循法律要求,不能給他人造成利益、權利、精神等方面的危害。
2 “依法治謠”有其實施的必要性
從幾起網絡謠言案中可以看到,最開始是秦志暉利用網絡編造“政府動車事故天價賠償”、“雷鋒生活奢靡”、“張海迪日本國籍”等網絡謠言,與楊秀宇合伙進行網絡炒作,之后“周祿寶敲詐寺廟”、傅學勝炮制“非洲牛郎門”、仲偉的“社會焦點網站假記者”、董良杰的“水質含毒微博環保專家”等等相繼出現,都是采用不法手段攫取利益,嚴重擾亂了網絡秩序,社會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公安機關在事件爆發之后及時采取措施抓捕這些情節惡劣者伏法入獄。但謠言以及謠言造成的傷害并沒有因此結束,有些在辟謠之后仍然有著其巨大的負面影響力。再觀現實網絡中,各種細微的網絡造謠者還逍遙于法網之外,各種反動勢力仍舊借著網絡的隱秘性蠢蠢欲動,慢慢侵蝕著社會和諧,虛假的信息,編造的謠言仍在法網的邊緣誤導廣大民眾。這時候我們不得不再次思考網絡平臺的管理、網絡謠言的治理以及網絡虛假信息的預防等問題。
現實社會需要法治,網絡社會更需要法治。網絡社會的開放性和互動性允許網民在網絡世界中發布不同的信息,允許不同思想的激烈碰撞。隨著網民和網絡互動的增加,網絡空間開始演變成虛擬社會。這是一個網民作為網絡社會主體參與網絡生活的平臺,網民作為主體可以自由地發布和接受各類信息。網絡謠言的惡意捏造和傳播雖然是在網絡世界中進行,但是它直接影響和反映的就是人民大眾的現實生活,是關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問題,不能因為網絡世界的部分特性就放棄現實生活人民的切實利益,不能因為部分不法分子的肆意妄為就將人民大眾的正常生活秩序置之不顧。與現實社會一樣,虛擬社會并非法外之地。維護網絡的法治也是維護基本的社會秩序和維護人民的根本權益的重要內容,所有國家政府、社會、互聯網站和所有網民都必須遵守一系列關于互聯網行為規范的法律法規。不論是技術層面的治理,還是道德層面的治理,依法治謠是根本的解決之道,我們必須在法治的視野下強化對網絡謠言的治理,這不僅是我國解決當前現實網絡治理狀況所面臨問題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建設法治社會、現代和諧社會的必然路徑選擇。
“依法治謠”作為我國網絡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做好“依法治謠”對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建設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依法治謠”成為當前推進網絡社會治理的必然選擇,這既是網絡社會現實的需要,也是當前我國在“依法治謠”過程中解決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的動力訴求,而如何在未來推進“依法治謠”,是我們當前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
參考文獻
[1]胡錦濤.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 人民日報,2012-11-18(001).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 人民日報,2014-10-29(001).
作者簡介
高鳳(1990-),女,四川眉山人,成都理工大學政治學院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