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晨
摘 要:PKM即個人知識管理,是知識管理發展的新興領域。而碎片化生存則描述了當今知識管理者多元碎裂的生存狀態,這一狀態帶來了知識管理各個環節的碎片化。而在個人知識管理的過程中,卻必須伴隨著知識的整體化和系統化。兩者的二元對立給今天的個人知識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本研究基于知識管理的SECI模型,創新性的研究了碎片化生存背景下的PKM對策。
關鍵詞:碎片化;知識管理;顯性知識;隱性知識
一、碎片化生存與個人知識管理的興起
碎片化(Fragmentation),本來是指事物由整體破碎為小塊的過程,具體來說這一過程可以呈現出去中心化,非整體性,個體形態的多樣性,過程的持續性四大特點。當今社會受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影響,人們生存在越來越網絡化的同時,無論是社會角色扮演還是信息處理,其過程中的多元碎裂問題都開始愈發嚴重,而這一現象可以稱之為碎片化生存。在碎片化生存背景下,碎片化貫穿了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成為了一種生存狀態。而知識管理作為一種重要的人類活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碎片化生存的大背景的影響。
從知識管理的覆蓋范圍來看,可以將知識管理學科體系劃分為宏觀的國家知識管理,中觀的行業與組織知識管理,以及微觀的個人知識管理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從這一視角來分析,可以認為行業與組織知識管理其實是國家和地區知識管理的碎片化,個人知識管理是組織知識管理的碎片化。文獻綜述不難發現,近十年來,國外知識管理的研究重心經歷了由組織知識管理向個人知識管理的轉變,這一碎片化趨勢與整個社會的碎片化生存的大背景也是吻合的。
目前,整個世界范圍內的創新活動一直在呈指數式增長,以知識經濟為主要驅動的新經濟模式正在迅速取代舊的經濟模式。在這一模式下,產生了相對于傳統勞動者有著較大差別的以推動創新為主要工作內容的新型勞動者,此類勞動者趨向于自我管理與創業,對企業忠誠度不高,但是卻能強有力的推動創新并為企業創造巨大價值,這一群體的重要性直接導致了個人知識管理的興起。
二、碎片化生存對于個人知識管理的新挑戰
知識可以被概括為,經過個體消化和重構的所有認識與經驗的總和。具體來說知識可以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其中顯性知識是指符號化表達的知識,對于顯性知識來說其獲取、儲存和管理是比較容易的,而隱性知識是沒有進行符號化表達的知識,對于隱性知識無法直接表達,獲取、儲存和管理較為困難。無論組織還是個人,當其對知識進行管理活動時,都必然要經歷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而在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互相轉化過程之中,必然要經歷知識本身的結構化過程,而這一過程與碎片化生存的反結構化背景是存在矛盾的。在碎片化生存的背景下,對于未來的PKM提出了以下挑戰:
(一)信息過載。碎片化的去中心化傾向一方面導致信息源的數量呈幾何級數上升,使得信息總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也導致當今的知識管理者面對著大量的非結構化信息,信息的層次性越來愈不清晰,使得信息處理的并發數量大為增加。
(二)噪音污染。信息奠基人香農(Shannon)認為“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確定性的東西”,從這個角度來說,只有存在價值的數據才能被稱為信息。碎片化在增加信息的總量之余,也極大增加了非信息的數據量,這些數據在知識管理的過程之中可以被稱之為“噪音”,噪音的污染給知識的獲取造成了障礙,而碎片化在制造噪音的同時還會模糊噪音與信息的界限,加劇噪音的“污染能力”,使得信息的獲取更加困難。
(三)結構化障礙。知識是經過個體消化和重構的所有認識與經驗的總和,因而只有經過個體學習過程的認識和經驗,才是知識管理的對象。以碎片化生存視角來看,個體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由對外部知識碎片的收集和對外部知識碎片的結構化、整體化和個性化兩大過程所組成的,由此不難看出,外部知識的碎片化程度越高,學習過程中的整理難度越大,這就是碎片化生存帶來的知識管理的結構化障礙。
(四)檢索困難。傳統的信息檢索模型一般是嚴格對應的布爾模型(Boolean Model)和基于關鍵詞索引的向量空間模型(Vector space model),這些模型往往都要基于精確地問題描述展開結構化檢索,而這種檢索方式在面對碎片化對象時常常力不從心。具體來說,碎片化生存帶來的檢索困難存在于兩個環節,第一個是知識的獲取環節,面對海量知識的信息過載和噪音污染,傳統的信息檢索模型顯得效率低下且非常容易被誤導。第二個是知識的提取環節,碎片化生存使得知識的存儲結構也呈現出碎片化,使得清晰的檢索條件和結構變成一種奢望,而對于模糊的檢索結構,傳統的信息檢索模型的提取效率也很難令人滿意。
三、SECI模型下針對碎片化生存的PKM對策
SECI模型是日本著名的知識管理學家Ikujiro Nonaka提出的知識轉化模型,Nonaka將企業中的知識轉化模式劃分為四大類活動,默化(Socialization)、外化 (Externalization)、整合
(Combination)和內化 (Internalization),由此創造性的清晰描述了知識生產的全過程。該模型本身是用于企業知識管理分析的模型工具,但筆者研究發現,由于該模型揭示了知識生產的本質活動,因此對于個人知識管理也具有很強的解釋力,其基本架構對于個人知識管理分析意義重大,所以本研究使用針對
PKM加以調整的SECI模型展開分析。
(一)默化活動的PKM碎片化對策。默化(Socialization)活動是指隱性知識向隱性知識的轉化過程,對于PKM活動來說,默化主要指對于通過各類觀察、模仿和實踐活動對于隱性知識的獲取以及在獲取隱性知識之后的消化整合。受到碎片化影響,未來我們面對的隱性知識將越來越多元和相互矛盾,這給默化活動的獲取和消化帶來了一些障礙。這一問題的主要對策在于建立吸收性心智模式,吸收性心智是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提出的一種幼兒特有的心智模式,幼兒的吸收性心智接納一切,不評斷,不拒絕,不回應。它吸收一切,并在即將成形的人心中內化為自身的一部分。而在默化活動中,有意識的建立成人的吸收性心智模式,有利于隱性知識的獲取。
(二)外化活動的PKM碎片化對策。外化 (Externalization)是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的過程。對于PKM活動來說,外化是對隱性知識加以符號化表述的過程。碎片化對于PKM的外化的影響主要在于PKM主體在碎片化生存狀態中,對于自身的隱性知識難于察覺以及沒有外化動力。對此問題,PKM主體可以通過加強自我總結和使用SNS(Social Networking Ser
vices)對自己的零星外化知識加以記錄的方式加以克服。
(三)整合活動的PKM碎片化對策。整合(Combination)是指從顯性知識碎片轉化為系統化顯性知識的過程。這一過程中,顯性知識碎片的碎片化程度越高,整合的難度越大。目前來看,對此問題的應對方式主要應要有對抗碎片化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順應碎片化的關聯主義學習理論,目前來說,關聯主義學習理論正在挑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統治地位,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也在順應碎片化趨勢自我完善。
(四)內化活動的PKM碎片化對策。建立實踐導向的隱性知識消化模式。從外部獲取并經過整合的顯性知識,必須經歷個人的重新消化,才可以成為真正的個人隱性知識,在這個過程中,顯性知識的碎片化問題會影響消化過程。如果建立以實踐導向的知識消化模式,在實踐中消化顯性知識,既為甄別知識建立了強有力的標準,也是一種有效的消化途徑。
參考文獻:
[1] 熊德勇,和金生. SECI過程與知識發酵模型[J]. 研究與發展管理,2004,02:14-19.
[2]任密迎. PKM——提升個人競爭力的新路徑[J]. 情報雜志,2004,10: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