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志
摘 要:本文基于學習集群的教學理論,針對《平面廣告設計》課程的特點改革和整合《平面廣告設計》課程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實現教與學的最優化。
關鍵詞:學習集群;整合;教學策略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新技術產生、發展對平面設計職業領域要求專業化和多樣化,這樣就要求我們改革教學策略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等進行重新定位和整合。
集群是計算機系統一種技術,集群是相互獨立的、通過高速網絡互聯的一組計算機,可以實現很高的運算速度,完成大運算量的計算,具有較高的響應能力,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信息服務的需求。集群配置可以提高計算機系統可用性、可縮放性和可擴展性。學習集群(Learning Enterprises)是教育理論家加涅和莫瑞為了說明一種能將各種類型的學習整合為一般的專長的能力,形成了“學習集群”,學習集群定義:依賴于對一些在一般目標中所涉及的陳述性知識、智慧技能和認知策略的整合性的操作而產生的有意識活動。學習集群里的陳述性知識主要說明事物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是人有意識地回憶出來的關于事物及其關系的知識。陳述性知識學習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陳述性知識學習和掌握的過程為:新知識輸入→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及構建→根據需要提取和運用知識。陳述性知識教學過程:(1)設定情境,告知教學目標;(2)引導學生回憶與鞏固原有知識;(3)呈示知識的新信息;(4)闡明新舊知識的各種關系,促進新知識理解;(5)指導學生復習與記憶知識;(6)測試與評價認知的知識結構。學習集群里的認知策略是學習者對信息加工的一些方法和技術,包括兩個方面基本功能:一是對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與整理;二是對信息進行分門別類的系統儲存。
目前很多高校開設了平面設計專業,導致平面設計市場競爭激烈。我們結合專業基礎教學實踐理論,充分考慮所在市場背景和專業環境,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方法、內容與模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對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模式、方法、課程的組織實施、考核方法以及創作指導等方面進行整合。
依據市場需求選取和實施教學內容:通過對企業的調研和實踐,針對平面廣告設計與制作崗位和職業工作過程中具體工作任務的分析,在具體教學內容中,本課程設計了8個學習情境圍繞著平面廣告策劃、報紙廣告、雜志廣告、DM廣告、海報招貼設計、網絡廣告、戶外廣告、廣告輸出等平面廣告設計實際項目組織教學,進行符合市場需求的知識傳授、能力訓練和素質培養。在教學理論知識方面,引導學生關注品牌廣告的設計創意及表現,以此探索平面廣告設計中設計理念、知識、方法及表現技巧。項目實施采用具體的工作任務并按照行業要求完成所選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對工作任務中所涉及的課外知識由教師指導或是學生通過網絡平臺探究學習。在教學實踐方面,設計了6個綜合實訓項目,即報紙廣告、雜志廣告、DM廣告、海報招貼設計、網絡廣告、戶外廣告。綜合實訓的內容來源于企業真實案例、網絡中威客平臺任務(如豬八戒網)、綜合虛擬任務、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平面設計大賽。學生結合實際,從市場調查到前期策劃,再到創意構思、設計、表現,使學生強化專業理念,并能綜合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知識,結合專業創意設計能力和較強溝通能力,創作出廣告作品。
依據職業崗位的能力和素質要求設計實訓體系:《平面廣告設計》培養集思維設計、藝術創意、設計表現、軟件應用職業綜合能力的課程。該課程的職業基礎能力為廣告策劃、圖形和圖像處理、圖形和圖像創意、版式設計;職業核心能力為字體設計、印刷類廣告設計、戶外廣告設計、招貼海報設計、網絡廣告設計;職業綜合能力為廣告設計與制作能力、企業VI設計能力。根據市場上廣告行業崗位需求該課程職業崗位定位為助理設計員、設計員、設計師、設計主管、創意總監等崗位。在課程內容改革與整合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知識體系的改革創新,優化課程教學環境,建立起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學網絡。我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建立了“設計團隊”的實踐教學模式。教師依據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強弱將學生分為幾個設計小組,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按照廣告公司的運作模式和崗位職能,設定不同職業角色,采用職業角色輪換,分工協作,完成預定的設計任務,使他們理解設計過程的復雜性、綜合性,并接觸廣告設計的實操流程。另外小組學習能激勵學生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進學生間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增進同學間的情感溝通,改善人際關系。這種教與學實踐模式符合學習集群里的智慧技能和認知策略。
依據學習集群教學模式實施課程整合和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和設計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設計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進行設計實踐的實戰能力。
參考文獻:
[1] P.L.史密斯. 《教學設計》(第三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R.M.加涅等著,王小明等譯.《教學設計原理》(第五版).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