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樂平
摘 要:本文針對引發散堆裝貨物超偏載問題的原因,對散堆裝貨物超偏載現象的防治策略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散堆裝貨物;超偏載;原因;策略
對太原鐵路局運輸站段近五年貨運發送量進行統計,散堆裝貨物發送量占總裝車的90%以上。散堆裝貨物杜絕超偏載是貨運專業管理的基本要求。超偏載問題發生不僅會造成鐵路發送噸、運輸收入的損失,嚴重超偏載問題還會危及行車及人身安全。超偏載問題發生后,處理殘局仍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各類超偏載問題無可爭議的被列為貨運重大安全風險,超偏載治理勢在必行,不超載、不偏載、不偏重的基本要求是必須要落實的。因此,要始終將超偏載整治作為貨運安全的工作重點,堅持立足源頭卡控,實施動態攻關、綜合治理,保證貨物運輸安全持續穩定。
一、產生超偏載的原因分析
(一)人員認識上存在偏差。對太原鐵路局運輸站段近五年超偏載問題進行統計,因裝載機裝車造成超偏載問題占總數的80%以上。裝載機司機是防控超偏載的關鍵一環,然而,裝載機司機大多屬于委外裝卸公司,日常疏于業務培訓,導致裝載機司機缺乏超偏載卡控責任意識,在不校對稱重裝置的情況下就開展裝載作業,且在操作的過程中不能做到勻速,很容易對貨物的稱重量造成影響,出現由于貨物的稱重不準、裝車時機掌握不當,而造成的貨車前后裝載不均勻、超重等問題,為貨物安全運輸埋下隱患。
(二)監裝作業流于形式。一是監裝貨運員和裝卸值班員對裝載機的違規操作行為視而不見,根本不盯控,導致裝前熱車、試舉等重點環節全部失控;二是監裝貨運員和裝卸值班員裝車過程中不盯控,對司機不規范使用操作的行為未及時發現制止,導致裝車速度過快的問題十分頻繁,稱重數據失準。三是監裝貨運員和裝卸值班員裝后計量單據不審核,裝車完畢后對計量單據只查看合計裝車噸數,不審核數據、分析裝車過程存在的問題,審核純屬走過場,導致裝車速度快、司機、貨運員不在計量單據上檢查簽字的現象十分普遍。
(三)貨裝安全管理松散。一是貨運和裝卸管理人員對裝載機司機管理失控,日常不幫教、不培訓,導致裝載機司機對相關管理制度不清楚。二是運輸站段對企業裝卸人員違章缺乏有效的考核,導致裝載機司機在作業中的違章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作業隨心所欲。三是車站貨運管理人員與企業溝通協調不力,沒有將鐵路裝載質量壓力及時向企業傳遞,致使企業對裝載質量無壓力不重視。
(四)檢測設備落后于實際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對于貨物運輸過程中計量安全檢測設備的使用在保障運輸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使得貨物運輸計量安全檢測設備的建設工作始終難以被提到重要的工作議程當中去更好的實施。這就造成了貨物運輸計量安全檢測設備嚴重滯后于實際需要,難以為實際的貨物運輸提供更加完善的貨物檢測服務,進而對貨物運輸的安全質量造成了影響,使貨物在裝運的過程中出現了超偏載等安全問題。
(五)管理人員重視不夠。超偏載治理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但部門運輸站段管理人員不重視,管理制度、現場作業存在的大量問題,不檢查、不分析、不追蹤、不整改。與裝車企業結合部存在的設備質量、作業制度、責任考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不組織、不協調、不解決,聽之任之。對發生的問題,站段主管領導不親自組織分析,分析不重視、分析質量低的問題,在部分站段一直未很好解決。
二、超偏載治理上存在的誤區
(一)存在以虧保不超的錯誤認識。目前部分站段普遍存在“少裝是解決超載問題的有效辦法”的錯誤認識。虧噸確實省時省力見效快,但無法解決一列車中虧噸和超載同時存在的問題,以往裝車過程中往往出現發運戶單車超載時卻整列虧噸嚴重的情況,虧噸既沒有杜絕超載問題,又極易制造矛盾,甚至導致發運單位違規關閉裝載機電子稱裝車的惡性問題。因此,在超偏載治理中首先糾正了以虧保不超的錯誤認識和做法,將提高計量準確性作為防超偏載的著力點。
(二)超載報警后糾結于數據的準確性。超偏載儀報警后,運輸站段看到超偏載數據,通常都會懷疑超偏載儀器的準確程度,而不是對超偏載檢測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和比對,沒有將超偏載檢測點檢測數據與軌道衡過衡數據的比對,疏于對衡器、線路的維護。
三、有效防治散堆裝貨物超偏載問題的主要策略
(一)加強職工隊伍。真正要杜絕超偏載問題發生,加強職工培訓是基礎。運輸站段要將鐵路外勤貨運員、裝卸人員和企業運輸員、裝卸人員統一納入貨運裝卸培訓計劃和日常管理考核,注重實用性,所學能所用,定期、不定期組織外勤貨運員和企業裝車人員業務培訓班,編制發放《外勤作業手冊》、《裝載加固參考圖例》等小冊子,并通過組織路企雙方作業人員參加裝載加固、裝車作業技術比武等方式,提高作業人員業務素質,通過實施路、企統一,極大地促進了專業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夯實了源頭防范基礎。
(二)做好統章建制。制度辦法是指導作業的基礎,運輸站段要制定實施《裝載機稱重裝置使用管理細則》、《鐵路動態軌道衡作業管理細則》、《軌道衡、裝載機稱重裝置管理運用規定》等,統一和明確裝載計量設備的管、用、修管理制度和作業標準。要制定實施《使用軌道衡、裝載機稱重裝置、自動裝車系統裝車貨運員監控內容及技術標準》等,明確路、企雙方應承擔的管理責任和裝車前后日常檢查、維護作業內容及標準。另外,加強季節性防超攻關,針對雨季容易發生超偏載問題,要組織制定《雨季散堆裝貨物裝載的指導意見》,根據不同的降雨量推算出雨水增載量,做到有據可依。
(三)源頭治理從嚴考核。面對超偏載問題,要始終堅持不留退路、不講客觀、不姑息遷就的風險控制工作原則,一方面是通過對裝卸責任單位的嚴格考核,使裝車不超與裝卸單位的切實利益緊密相連,將防超偏載壓力有效傳遞至每一名作業人員,使裝車不超成為裝車單位的自覺行為。另一方面是全年開展貨運裝車檢測零超偏載競賽活動,對實現零超偏載的站段干部、職工進行獎勵,上不封頂,充分調動貨運干部、職工裝標準車的積極性;發生超載、偏載、偏重問題后,根據報警程度給予責任人罰款、處分、撤職等相關考核,考核從嚴、下不保底。
(四)提高裝車計量準確性。裝載計量的準確性受設備、人員、環境等多重復雜因素影響。為此,要緊緊抓住“動態”這一卡控關鍵,實施了日常多方位綜合控制。一是計量設備的動態檢查。在保證定期維護檢定的基礎上,組織企業規范建立了設備日常維修、檢查保養制度,加強了企業作業人員和鐵路監裝人員在裝車前和裝車后對軌道衡的動態檢查確認。二是計量精度的動態校對。對裝載機裝車嚴格實行裝車前三次試舉和裝車后試舉校驗制度;對筒倉裝車實行裝車前利用前三位空車自重對軌道衡進行校驗,根據誤差值確定具體的裝車方案;作業過程中,嚴格《車型車號核對表》的填記,杜絕錯裝、錯計。三是聯網檢測的動態跟蹤。根據各站裝車量的大小,每日利用“總公司貨運計量安全檢測監控系統”實行定量跟蹤查詢。
綜上所述,散堆裝貨物超偏載問題的產生原因包括人為因素、計量因素、制度因素等,認識到這些因素并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措施,是有效防治散堆裝貨物超偏載問題的重要手段。安全生產不可能一勞永逸,鐵路運輸站段要加強交流,由路局牽頭組織召開防治超偏載專題會議,學習借鑒兄弟單位的先進經驗,進一步深化專項整治,鞏固安全成果,不斷提高超偏載防范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曉敏. 加強散堆裝貨物裝車安全的對策與措施[J]. 鐵道貨運. 2013(12)
[2] 劉雪鵬,楊月芳,馮偉,王爽. 鐵路危險貨物專用線運輸安全分析方法研究[J]. 物流技術. 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