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摘 要:高校班主任崗位區別于輔導員的職能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學業、科研、素質培養、處世能力等方面的導向。這些導向既是為了加強學生今后走上社會的競爭力,也為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融入人群提供幫助。只有會“做人”和“做事”的學生,才既無負自身多年的學習,也能有助于社會。
關鍵詞:學業;科研;素質培養;處世
一、引言
在當前我國的教育體系中,中小學班主任一直扮演著重要的教育樞紐作用。班主任既主管著學生的各科學習,也影響著學生對于人生對于社會的理解。由此可見,班主任對學生的導向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在目前各大高校中,也有不少設立了班主任崗位。不過由于高校一般都會設立輔導員崗位且一個院系的輔導員通常管理一個年級或數個班級的學生,負責學生工作的諸多日常事務,實現學校對學生的規范管理,所以輔導員崗位是學校對學生的管理的主要途徑,這導致班主任崗位的存在頗顯尷尬。這就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作為高校的班主任崗位,因為輔導員崗位的存在,其職能顯然不能與中小學班主任相提并論,那么班主任崗位的職能究竟如何定位才能既不會與之重疊,又能補充其不足呢?下面我們分別就學生的學業,科研,素質培養等方面來談談這一問題。
二、高校班主任崗位的職能淺析
(一)高校班主任崗位的職能之一——學業導向。因為不同于中小學的管理模式,大學對于學生而言,生活更為自由,課余的時間更多。長年的管教式教育突然轉向為自理式教育,有的學生能夠順勢而為,很好地分配自己的學習、娛樂等時間。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也導致部分學生突然失去了奮斗的方向,要么荒疏學業,要么迷茫自己的學習目標。出現這些現象都可以歸結為學生對自己的學業缺乏遠景的規劃或者缺乏明確的目標。輔導員對于學生的日常管理主要是規范學生的行為,引導學生按照學校的制度參與各項學習或活動。對于學生在學業上的方向的把握,限于輔導員自身專業方向與學生所在專業方向的不一致性,很難將工作做細。相反,高校各班班主任多是所在院系各專業課程的授課教師,具有很強的專業背景。所以,在學業方向上的把握,班主任無異于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憑借著對于專業方向獨有的嗅覺和與時俱進的認識,班主任必能對學生在學業上給出最為專業性的建議。
(二)高校班主任崗位的職能之二——科研導向。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年輕人通過網絡媒介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遠超我們的想象,這就為當代大學生進入科學研究領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然而,當前很多大學生缺乏必要的指導,造成很多學子空有一番抱負,難以找到挖掘潛力的平臺。班主任作為多年在專業領域一線進行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毫無疑問地可以成為大學生最需要的指引者。作為班主任,借助與班級學生有著更多的接觸機會,可以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科學研究。
(三)高校班主任崗位的職能之三——素質培養導向。當學生最終走入社會,影響其發展的不僅僅是學習中得到的分數或等級。哪怕是其在專業方面的修養,也不能涵蓋其成功的所有因素。另外,社會由人組成。我們從事的所有工作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會通過與他人的接觸、合作完成。這就說明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多種素質的綜合。具體來說,一個學生要想成功地立足于社會,需要下列兩個方面的能力,即個體能力和社會能力。
在個體能力方面,需要對待事情的專注力,持續力,忍耐力。所謂的專注力,是指對待學業或者在學習過程中,對問題專注的程度。不少同學感嘆自己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講或者做事情,這實際上是專注力的缺失。所謂持續力,是指在需要長時間完成某件事情時,學生保持效率的能力。有的同學做事情開始的時候總是風風火火,煞有介事,超過一段實際后就變得拖拖踏踏,效率低下,這就是持續力的不夠。所謂忍耐力可以理解為韌勁,即當遇到大的挫折或者難題時,有沒有對困境的忍耐能力,忍耐能力越強,走出困境的可能性相應的越高。班主任可以通過日常一些有針對性的活動鍛煉學生在這些方面素質的提高。
在社會能力方面,需要對事物的辨別能力、與他人的協作能力。所謂辨別能力是指,學生是否有能力去辨別哪些事情是必須做的,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我們通常強調一個人的成功需要機遇,那機遇為什么往往可遇不可求呢?因為當機遇來臨時,我們卻在做別的事情或受困于別的事物。所以引導學生對于事物的辨別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所謂的協作能力是指,能否與他人以最高的默契度去合力完成一件事情。個人英雄主義早已不適應這個社會,再牛的個人也需要與他人合作才能完成重要的目標。班主任老師可以通過演講、拓展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一點,從而能更好地融入社會體系。
三、歸納小結
盡管在前面談了很多,但作為高校班主任能讓學生受益的絕不僅僅是上述這些方面。如果說輔導員崗位更強調對學生塑“形”的話,那班主任的職能更像是對學生塑“心”。造形易,造心難。高校班主任應該更深入地去思考自己在崗位上能給學生帶來什么,能多給些學生什么。一個學生若有著明確且健康的人生目標,在班主任的引導下有著堅定地向目標努力的言行,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成功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