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野
摘 要:居住區是人們在生存發展的歷史中不斷探索和實踐,從而建立起來的滿足我們居住的有形設施,它在建造的過程中,必然會牽涉到許多設計方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就是中國古代的風水學理論,對于它的發明,肇始于中國傳統居住環境中的人文精神,只有符合傳統精神和文化,才能正確的指導居住區的選址和建造,創造出適合于人們居住的良好住宅。
關鍵詞:風水理論;人文精神;居住區選址
一、概述
住宅是人們建造起來用于居住的有形設施,在住宅建設的過程中,必然會牽涉到很多設計它的方法,在中國傳統民居的設計建造過程中,很重要的設計理論之一就是風水學,這是一種在自然地理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方法,體現出中國古代神話中中國古人就重實際而輕玄想、重現實而輕宗教的精神,使人較早地擺脫了宗教的糾纏,這種天人合一的理想,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古代住宅設計中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
二、風水理論
大約5000多年前,伏羲氏作為中國的人文始祖,開始創造八卦,它以“河圖”、“洛書”為藍本,揭示了宇宙的基本規律之一:陽氣順時針左旋和陰氣逆時針右旋。繼而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的一部奇書——《周易》,它以極其精練的語言概括了許多學科領域的基本思想與原則,它們構成了諸多中國傳統哲學理論的根基,《周易》構成了風水理論的最初根源,被譽為“群經之首”。古人在察看自然規律之后,得出的經驗總結形成了《周易》中的“八卦”與“五行”學說,實際上是中國古人適應自然規律、選擇合適的人居環境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判斷形成的抽象理論指導,是一部“仲以觀于天,俯以察于地理”的偉大著作,后人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中國特有的風水學說。
事實上,風水理論中具有科學與迷信并存的現象,其中心理學、地磁場、尺度觀念、地域觀念、“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理論都具備科學事實,可以值得我們學習。而風水理論也存在一些迷信觀念,因為風水理論本身存在缺陷和它強烈的玄學特征。所以一些風水先生根源于它的缺陷,可以制造出很多的江湖騙術,但是建立在科學風水學基礎上的相關理論是可以對中國傳統民居進行環境規劃設計進行指導的。
西方景觀建筑學、生態建筑學和生態規劃學等領域的學者對中國傳統居住文化中的風水思想做出了極大的肯定和熱情贊許,其有關思想內容已得到利用。中國風水關于人與自然相統一、相和諧的態度受到了生態設計學的欣賞,風水的整體有機自然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態學設計思想和方法的形成。
三、中國傳統居住環境中的人文精神
(一)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當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出現了人,而人類進化到一定程度時,就出現了社區。他們都是自然地理環境中的構成因素,其產生與發展都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 “天人合一”即風水學中最重要的規律,就是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生活中順應自然的規律。
破壞自然環境是風水學上十分忌諱的做法,所以講究保護生態環境,注重自身對自然環境相聯系,并通過這些相互作用來進行建筑選址乃至營造,從而創造了有中國特色的統建筑及景觀形式,使房屋建筑與自然環境協調,在生態環境得到保障的同時又使人們擁有舒適的住房。
風水不僅只有順應自然,也包含了對自然部分地改造,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補救的辦法仍是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界理想風水模式的概念的認同,并不是人們憑空想象出來的人為情況。許多實踐也己證明,這些改善當地景觀結構的補救措施,不僅美學效果非常顯著,也收到了良好的經濟利益。
(二)關于居住區選址。風水中選擇“吉地”的方法,是利用一些工具如羅盤或尺子,根據五行與八卦學說的理論指導來確定,而五行與八卦正是《周易》書中關于風水學的主要觀點。五行與八卦學說對選址的規律是根據五行相生與相克來進行:分別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八卦,即乾、坤、震、翼、坎、離、良、兌。九宮;即在八卦之宮外再加上中央宮,合稱九宮,代表九個方位。住宅方位即是利用八卦九宮的陰陽調和來確定的。
城市形成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物質條件之一。人們對土地自古以來具有深厚的感情,例如只有“天地厚蘊”,才有“萬物眾生”;“得地則生,失地則死”等等。因此,古代民居選址和建設最重要的原則即成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古人根據“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的原理,得出的“河右為吉,河左為兇”的結論,后來演變為建城選址的準則之一。對于住宅設計,則得出了下面一種約定俗成的選址模式:即左有河、右有路、前有池、后有山的原則。
我國制定的土地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在居住區營建中盡量節約土地,不破壞耕地,生活居住用地和生產用地應根據土地資源狀況合理安排利用。因此,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我國居住區的建設中,適當提高低層居住區的居住密度,并大量興建多層住宅以及高層住宅居住區,目的就在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節約每一寸土地。而在高密度居住的條件下。環境的發展勢必受到了制約,但正是因此,才需要探討在現階段高層住宅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間,營造更為有效,綠色的生態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 郭笑梅,北方居住區綠化種植與水景景觀設計研究[D],2009.
[2] 周濤,居住小區綠地的人性化景觀設計研究[D],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