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凱倫 潘楠楠
在這個創新2.0的時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熱衷于創新、設計、制造;他們活力四射,樂于分享且追求美好生活;他們愿意為自己、同時也為全人類去創建一種更美好的生活……在許多人看來,他們距離“成功人士”還很遠。但對于他們來說,似乎真的“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創客。
201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業態快速成長,眾多“創客”脫穎而出,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這是“創客”第一次“闖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何為創客?即有夢想,更有行動的創新創業者。
如今,不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現實中,創客都成了中國年輕人掛在嘴邊的熱詞。“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是指出于興趣與愛好,不以營利為目標,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簡單來說,創客就是玩創新的一群人。對于這些充滿激情和活力的人來說,什么都能缺,唯獨夢想不能缺。
青春與夢想不可辜負
青春創客:王華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項目:車點點
內容:為車主提供性價比高的綜合服務
當有人還沒完全弄明白“創客”、“互聯網+”等新名詞時,位于杭州余杭區未來科技城的“夢想小鎮”里,一批“創客”已經在嘗試走向實踐了。
“車點點”是首批獲得入駐“夢想小鎮”資格的項目之一。作為項目的聯合創始人,王華借鑒了當下最火熱的外賣平臺“淘點點”,希望用戶能利用這個平臺解決一切和車有關的問題,如洗車美容、維修保養、違章查詢……王華的團隊專門做了研究,發現由于車輛養護和維修的專業性,很多車主都覺得4S店費用太高,到路邊店維修又覺得不可靠。而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一個平臺或產品既能解決車后市場的質量,又能保證價格優惠。因此,他們的定位是把產品打造成線下商家服務發布平臺、汽車后服務市場公信平臺、個人養車的決策服務平臺以及全國性車后市場網絡提供商。
2014年6月底,“車點點”手機App軟件上線。為了吸引客戶,王華團隊想到了以“免費洗車”為入口,讓很多人心甘情愿地用上了“車點點”。上線僅僅半年多,“車點點”的用戶數量就超過了100萬,落地區域包括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同時,線下的網絡覆蓋也得到了很多機構認可,成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工商銀行、人保、百度錢包等的合作伙伴。
2015年2月底,浙江省省長李強前往夢想小鎮考察時,在與創業青年的交流中提到:“夢想小鎮是什么?當時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這里能夠成為天下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起步的搖籃,讓夢想變成財富,讓夢想成真。”
3月28日,省長李強和創客們共同按下手印,夢想小鎮正式開鎮。根據計劃,未來三年內,夢想小鎮還將聚集1萬名大學生創業者,2000個創業項目,成為“創客”們的聚集地。
志趣相投一起玩
如果要說當下時髦的互聯網概念,“眾籌”可以算上一個。眾籌譯自Crowdfunding一詞,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投資1萬元就能做茶館的老板,在茶館里參與各種充滿創意的策劃活動,認識許多手握豐富資源的行業牛人——這就是互聯網圈子內流行的“眾籌模式”。現在,這種以互聯網思維建立起來的茶樓或者咖啡館已經在杭州、北京、深圳等創業氛圍濃厚的城市風靡起來。
一起玩茶樓
【場景回放】4天,123萬
2014年2月15日晚10點23分,微信公眾號“B座12樓”的聯合發起人、杭州盈開投資合伙人蔡華幫朋友轉發了一條餐廳轉讓信息。隨后有人向他提議,找幾個朋友把餐廳“眾籌”下來吧。當晚11點39分,蔡華發出“眾籌邀約”。至2月16日凌晨0點25分,居然已籌集了40萬元。2月17日晚11點,蔡華在朋友圈發表了一篇名為《一萬塊,你想干什么》的文章,不給任何具體信息,只告訴你“不會被承諾任何東西,想玩?先打錢吧”,而且這筆投資5年里不分紅、不退款,只接受轉讓,?隨后附上了支付寶賬號,標明了籌款的截止時間。2月18日,蔡華眾籌到了123萬元。
123茶樓屬于典型的互聯網思維產物。123位投資者來自天南海北,涉及金融、房產、媒體、互聯網等各個行業從業者,其中三分之二是發起人朋友圈里的好友,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好友的好友。“這件事本身就是理想化的,朋友轉發了這條信息,我信任這個朋友就打錢了,這是產生自互聯網的獨特信任體系。”一位參與者說。通過朋友圈的分享,123茶樓僅用一天就籌集到了229個名字。這些都歸功于互聯網對傳播模式的改變,所有信息的出發點都是要讓用戶感知,而不是冷冰冰地傳達。這也正是互聯網的魅力所在。
相比近兩年出現的各類互聯網茶館和咖啡館,123茶樓更注重用戶體驗和傳播。首先,茶樓沒有定價,喝完茶后顧客可以按體驗付費,1分錢打底,不設上限。當然,在支付時可以參考當天的支付平均值。其次,茶樓只接受移動支付,不收現金。最后,茶樓里的茶葉、干果、桌椅,甚至是花花草草,都會被貼上二維碼,顧客可以直接掃碼購買。
互聯網思維的重要一點就是去中心化的協同管理,因此,這123人的初始團隊被分拆成了圈子、媒體、經營、商業等7個小組,由股東自愿承擔起各項職責,共同協助掌柜完成茶樓的運行。這種去中心化的小團隊協同合作的模式已經被小米、奇虎360等互聯網公司證明完全可行。
一起玩生意
作為123位股東之一的Alexmar認為,創業需要人氣和氛圍,123茶樓就提供了這樣一個圈子和平臺。在他看來,坐在辦公室里想創業點子,往往不會去落實,而在這里,不僅能參與茶樓運營,從項目里學到知識,而且還能與周圍的創業者進行互動,從其他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比花錢讀MBA劃算。87號股東老余認為,茶樓孵化了他們的設想,能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48小時,讓剛成熟的西瓜從田里快遞到客戶手里。這個好玩的點子最初來自于Alexmar的一個山東朋友。對于追求新鮮感和注重個人體驗的年輕人來說,通過電子支付,足不出戶就能體驗到西瓜最原始的新鮮口感,無疑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因此,這個項目被順利通過。
Alexmar的團隊特意為項目創建了一個微信群,取名“西瓜營”。他們向客戶承諾:50元包郵2只總重不小于8千克的西瓜,48小時內送到,保證新鮮。考慮到客戶需求,他們在賣瓜的同時還附送了切瓜刀、紙巾和塑料袋。項目推出的第一個星期,他們每天就能賣掉1000~2000千克西瓜。

雖然說是“玩”,但光靠熱情是不行的,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他們發現困難重重。不同地域、不同品種的西瓜存在價格差,如何保障成本;如何挑選成熟的西瓜,充分保證西瓜的品質;物流過程中出現的西瓜破損問題怎么解決、物流速度如何保證……盡管如此,“西瓜營”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互聯網能把信息打通,把創業門檻降低,許多‘輕’項目容易上馬,但也容易出現浮躁等問題。”Alexmar認為,青年在創業時可以大膽玩,但要量力而行。大膽是指膽大心細,不要對創業有太多思想包袱;量力而行是說,目前創業失敗率比較高,要謹慎出手。總的來說,青年有創業經歷是件好事。
在123茶樓的微信宣傳冊上,寫著這樣一段話:123茶樓的活動豐富,有創投大佬的聚會、龍冠龍井茶席、幸福家活動、英語時空、周末去那兒……你的1萬塊,已經做了很多,但對于123茶樓,我們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