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對大部分人而言,牛奶、優酪乳(或稱酸奶)和起司是日常飲食中鈣、蛋白質、鉀和部分維生素D 的主要來源。 但有些人食用過這些奶制品后,卻會有腹部疼痛不適的癥狀,并可促使骨折、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上升。那么,奶制品對人體健康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蛋白質攝取量高的人,其骨骼中礦物質密度高于蛋白質攝取量少的人。有些反奶制品的人士辯駁,奶制品雖然含有豐富的動物性蛋白質,但攝取之后體內腎臟處于酸性狀態,使得骨骼中的鈣容易被釋放出來。當然也有研究證明,蛋白質攝取量增加,尿鈣的排出量并沒有增加的現象,也就是說游離鈣的濃度并沒有增加。所以,目前的結論是奶制品的蛋白質并不會傷害骨骼健康。
每天一杯牛奶,降低直腸癌
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癥研究中心的專家對此前完成的研究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結論是牛奶(不包含優酪乳和起司)可能有保護直腸免于罹癌的作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10個相關的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結論是每天飲用至少一杯牛奶的人,其罹患直腸癌的幾率,較每星期喝少于兩次的人低15%。也有研究單獨測試鈣和直腸癌的關系,其結果也是具有降低15%罹患直腸癌的幾率。但科學家至今仍無法解釋其真正的防癌機制。
在2007年之前,乳品業曾打廣告宣稱,牛奶、起司和優酪乳可以燃燒體內脂肪。事實證明,每天攝取這些乳制品的人,飲食中攝取的總熱量較少。因此是總熱量減少使體重下降,并不是乳制品協助體脂肪燃燒的結果。
豆漿堅果類,也是重要鈣源
攝取足夠的鈣與骨骼密度息息相關,乳制品可提供70%鈣的每日需要量(詳見每日飲食建議量),18%蛋白質和維生素B12,以及16%的維生素A 及鉀的每日需要量。
綜合種種科學研究證據,每日一杯牛奶或營養相當的奶制品,可以確保人體蛋白質、鈣及維生素B12的攝取。雖然現代人攝取過多的熱量,但這些重要營養素卻嚴重不足,尤其是飲食不規律者,適量攝取奶制品有其必要性。
亞洲人少有飲用牛奶的習慣,該如何攝取足夠的鈣?事實上許多豆漿、米漿和杏仁奶添加了鈣和維生素D,其含鈣量與牛奶相當。有些品牌還比照牛奶所含的維生素A、B12和鉀的量進行添加。蛋白質含量方面,一杯8盎司豆漿含6~9克蛋白質,牛奶含8~11克蛋白質,米漿和杏仁奶只含1克,所以不喝牛奶的人,建議喝豆漿,但要留意額外的糖及添加物。尤其是巧克力口味的豆漿,通常添加了20公克相當于5茶匙的糖。此外帶骨一起食用的沙丁魚、小魚干、芝麻、堅果類、棗類及各種深綠色蔬菜,也含有相當豐富的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