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山
摘 要: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具有重要意義。主要分析了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方法
在新形勢背景下,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在逐漸下降,這種現象令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尤為擔憂。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分析了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幾點方法。
一、打好計算基礎知識
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打好學生的計算基礎知識,要讓學生知道怎么算和為什么這樣算,也就是計算法則和計算道理的問題,只有懂得了這些計算基礎知識,小學生才能夠運用正確的計算方法有效地進行計算,提高計算能力。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培養學生對數的感知能力,增強對運算意義的了解。例如,在計算2/7+3/7這一算式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算法是“同分母分數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變”,而算理是“七份中的二份加上七份中的三份等于七份中的五份”。
二、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在計算中樂于學,愿意學。教師可以通過筆算、口算、計算工具、簡便方法計算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效率和速度。例如,在學習完四則運算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帶來撲克牌,引導學生玩算24點的游戲,當擺出四張牌指導學生運用加減乘除進行計算得出24的時候,學生的計算興趣激發了,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口算能力,運算速度也得到了有效提高。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筆算找朋友、搶答計算題、改錯題、判斷題、選擇題等多種方式的計算活動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三、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
計算是一種思維性活動,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計算是一種結合觀察、比較、想象、推理等于一體的思維活動,因此要對學生的計算思維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去想、去計算,只有通過自主學習活動才能夠解決問題并發現新的問題。當然,當學生的計算活動受到阻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活動,促進學生解決計算問題。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克服思維的定式。在計算活動中,很多學生會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這些思維定式很容易使學生發生計算錯誤,阻礙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典型錯誤展開分析、交流,在眾目睽睽之下將錯誤產生的原因、定式思維的影響等進行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