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衛紅
摘 要:作為新課改形勢下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怎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引領學生敞開心扉,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自由翱翔是一項很重要的課題。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了怎樣讓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自由翱翔: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選擇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展現自己。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學習
很長時間以來,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我們的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記什么。學生稍有點“異想天開”教師就一棍子打死,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毫無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其實,這限制了學生的“自由”,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改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等,《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從這一點來看,語文教學的價值是為“人”服務的。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怎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引領學生敞開心扉,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自由翱翔是一項很重要的課題,下面是我在小學語文實踐中的幾點淺顯做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問
新課改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但是,反觀我們的課堂,也不乏這樣的現象:很多教師還固守著“師道尊嚴”,錯誤地認為自己是知識的權威,課堂上仍以自己的講授為主,教學過程沉悶、機械、程式化,毫無生氣和活力,整節課沒有師生問答或生生交流互動,學生缺乏實踐活動,更沒有提出自己想法的機會。這樣的課堂是膚淺的,是沒有價值的。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我總是積極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給學生提供自由發問的機會。教育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問題不僅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從認識論角度來講,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斷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開啟學生心智的大門,讓學生從“有疑”到“無疑”再產生“新疑”,這既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新世紀對人才的需求。所以,在教學《小貓種魚》《三只白鶴》《狐貍和烏鴉》等課時,我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好問特點,積極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敢于發問的精神,讓“沒有問題”的學生成了“有問題”的學生。正是這樣的自由發問使學生有了學習動力,使課堂有了活力。
二、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選擇學習方式
新課改積極倡導“以人為本,促進個體和諧發展”的理念,自主學習是新課改關注的學習方式,這里的自主學習不是一種完全放任自流的學習,它是在教師的組織與引導下進行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進度、學習方式、學習伙伴等,我國著名學者龐維國說:“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學習是‘能學;在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學習是‘想學;在掌握了一定學習策略基礎上的學習是‘會學;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學習是‘堅持學”。怎樣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讓學生想學、能學,還能讓學生會學、堅持學是很關鍵的問題,郭思樂教授說:“我們教師應該做一個成功的‘牧者,把‘羊群領到遼闊的水草豐盛的地方,讓他們快樂自由地吃草。”因此,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我積極下放權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制訂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學習方式等,例如,在學習《難忘的一天》時,學生選擇了自由閱讀的方式;在學習《駱駝和小羊》時,學生選擇了課本劇表演的方式;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時,學生選擇了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在學習《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時,學生選擇了小組談論的方式等等,正是這自由選擇的學習方式的辦法,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特長,給學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三、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展現自己
新世紀需要創造型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的自我表現意識,可是綜觀我們的語文課堂卻發現: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眉飛色舞、天花亂墜,可是學生卻在臺下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教師既當導演又當演員,學生卻沒有表現的機會,只是看客而已。因此,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我總是采用多種方式激勵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徹底摒棄“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而是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當主角。例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時,我運用故事法導入新課,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自己上臺匯報學習成果,這樣就把時間留給了學生,他們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整節課可謂生機勃勃、輕松愉快。
總之,新課改下,教師只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才能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才能讓課堂變成學生自由學習的場所。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把學習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呼吸,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1]胡文謙.數學教學中的學生主體性探索[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論文集[C],2004.
[2]羅順珍.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