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妮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我們發現,課堂教學中的創新精神雖然聽不見、看不見,但是能真切感受到,課堂中的創新無法用精確的語言描述,它是一種純粹的感性東西,但它彌漫于課堂中的角角落落,飄灑于課堂中的每時每刻。因此,作為一名新課改形勢下的小學數學教師,怎樣培養學生不斷追問的習慣,怎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怎樣啟發學生奇思妙想的膽略,讓學生的創新之花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悄然綻放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下面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幾點淺顯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并積極探求和勇于求新的心理取向,蘇聯著名科學家卡皮查說:“數學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上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知道,求知欲、好奇心是與創新思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們都是創新的起點,好奇心能夠喚起我們的創新意識,激發我們的創新動機。愛因斯坦也說:“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對好奇心的不斷擺脫。”數學是一個神奇的世界,面對這神奇的數學世界,學生會有我們無法想象的好奇心,他們覺得周圍的事物是那么的新奇,他們什么啥都想知道,因此,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讓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探究數學問題。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發展,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發現問題并積極進行探究。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這種說法深有道理,鼓勵學生對所學內容大膽質疑,能夠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能夠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疑”是創新思維之火花,“問”是追求之動力,“疑問”是創新的前提,世界上很多發明創造都是從質疑開始的。因此,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將質疑、解疑當成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我總是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即使學生問得離譜,我也小心呵護學生的積極性,給予他們極大的信任,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只要學生說的是實話、是真話,不隨波逐流,不是人云亦云就行。
三、營造創新氛圍
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學生應該具有初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能夠在情感態度與一般能力方面都有所發展。”創新精神是一種敏銳把握機會,勇于付諸探索實踐的精神,創新過程不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它需要以創新情感作為動力,以不怕挫折作為毅力。課堂教學是我們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創設和諧、愉快、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并用平等、寬容、友好的心態對待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自信心,讓學生覺得教師不是威嚴的,即使回答錯了問題教師也不會斥責,同學也不會嘲笑。因此,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努力給學生創設和諧輕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里才能思維敏捷、思路開闊,才會迸射出創新火花。
總之,傳統教學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與新課改精神南轅北轍。可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改革傳統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創新思維火花”,讓學生的創新之花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悄然開放。
參考文獻:
[1]張先進.在探索過程中形成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淺談課堂教學要切實抓好的幾個轉變時代教育[J].教育教學,2008(9).
[2]肖光濤.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0(10).
[3]劉克輝.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J].考試周刊,2008(3).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