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玉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個教師不懈追求的目的。教師一貫提倡課堂教學向40分鐘要質量,但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關鍵在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在數學教學中,若能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用更少的時間,獲取更大的效益,必然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率
一節課許多教師感慨似乎太短,是40分鐘時間太短?還是自己教學低效?其實,教學成敗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四十分鐘,教學效果卻截然不同,這所有的一切,都取決于課堂教學是否優化。下面就如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深入解讀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中。如,在教學《課桌有多長》(北師大數學第三冊第51~52頁)這一課時,在判斷小熊的量法對否這一環節,原本我打算根據教材把第51頁的四幅圖依次出示,讓學生進行判斷并說理由,接著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但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只是看一幅圖說一幅,缺少了真正動手操作的能力,不僅浪費了珍貴的教學時間,而且學生只達到光會說、不會做的效果,經過深入解讀教材,我對此教材進行改進,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鉛筆的長度,再請一名學生上臺演示自己測量的過程和方法,其他學生對這名同學的方法進行判斷,并提出意見,這時我再適時引導學生總結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然后再讓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重新測量一遍,這樣通過動靜結合,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所學知識,而教材中的插圖就作為一道練習題,起到鞏固的作用。整個過程,學生人人動腦、個個動手,從學生燦爛的笑臉上,我看到了一節課的成功,讀懂了有效教學。
二、教學方式的選擇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應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等學習方式中,自覺學習、主動思考,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1.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導入如同黑夜中的燈塔,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每一節課都有它的特點,導課決不能千篇一律,教師應根據所授的知識特點,精心設計導入,由于新穎的導入會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而此時學生正處于亢奮狀態,學習效率就會高。比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一課時,我用謎語導入,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在學生猜出了謎底后,再出示這幾個立體圖形,直接告訴學生本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就藏在這幾個老朋友中,學生在猜謎游戲中,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在這樣一個情境中引入新課,學生的興趣非常高,并伴隨著整堂課,教學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2.運用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老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于是,與其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合作學習,被廣泛引入課堂。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分物游戲》一課中,小狗分骨頭的環節,我讓組長拿出綠色的15根小棒代替骨頭,分別分給小組里的3個學生,分完后把小棒交給下一個學生繼續分,每個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分,這樣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同時感受到平均分的過程,學生在合作中,互相協作,互相學習,知識、情感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有效教學的靈魂
美國教育心理家布魯納指出: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能使數學更易于理解和記憶,領會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是通向遷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因此,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教學的靈魂和精髓。比如,學完《租船》后,學生有了解決“至少要租幾條船”這類問題的解題方法后,知道怎樣解決租車等一系列實際問題;有了“轉化”思想,在學習梯形的面積時,把梯形的面積轉化成已學過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最終得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師只有重視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位數學教師每節課所追求的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通過深入解讀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滲透有效的數學思想方法等方面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才能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賦實效,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