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清
摘 要:從分析當前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低效環節入手,探究現象產生的原因,并結合課例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方法建議。
關鍵詞: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有效教學
新課改以來,小學音樂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是課改中得到最為廣泛關注和嘗試的環節,如今小學音樂課堂上幾乎都會準備一些游戲道具,進行一些情境導入、問題討論。這些環節的設置是否科學有效,能否真正帶來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音樂素養的提升?筆者聽過校內外的許多堂音樂課,反省了自己的課堂教學,認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從有效性的角度看,還存在著諸多不足。這些不足背后反映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膚淺化和功利化的理解。筆者從小學歌唱教學課堂各環節中,提取出以下問題,并作針對性的討論。
一、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低效環節
1.教學設計過于死板,缺乏主動性
筆者注意到,當前許多音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仍然是只備教案而無學案,在教學設計中只注重音樂知識上的重點和難點,而不備學生。這導致在課堂上教師照著自己的教案教下來,學生只能被動跟著教師學唱、識譜。而游戲、互動環節的設置,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被當做課堂中一個有固定結論的環節,匆匆帶過,教師急于得出預設的結論而趕往下一個教學環節。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并未得到充分發揮。
2.問題設置過于隨意,缺乏目標性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問答是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引導課堂走向的一種重要方法。當前音樂教學中,無效提問充斥課堂,缺乏引導課堂的目標性是一個突出問題。“這首歌好不好聽”“你聽了這首歌有什么感受”這類無效的問題不但起不到引導課堂走向的作用,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甚至讓學生無所適從。
3.課堂中情感的培育不足,缺乏靈動性
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是通過歌唱的方式增強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教師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的情感帶入對歌曲的感受中,才能充分調動起課堂的氣氛,掌控住課堂節奏。而當前的課堂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技巧和知識性傳授目標的完成,課堂缺乏一種情感的流動,也就導致課堂缺乏靈動性。
4.多余環節過多歌唱時間不足,缺乏音樂性
當前的音樂課堂存在一種傾向,過于強調學生興趣和注意力的喚起,因此在課堂中增加了許多游戲、導入的環節,例如,教師為了學習《對花》而準備了一堆關于花的多媒體素材,又講解了許多關于花的知識,但是留給唱歌的時間卻很少,讓人分不清這是一堂科學課還是音樂課。音樂課堂的互動環節,必定是以音樂為線索,在聽與唱、表演的過程中,讓學生隨著音樂體驗、感受與表達的過程,不能追求表面上的熱鬧。
二、導致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低效的成因
1.當前音樂教學的評價體系
當前音樂教學的評價體系并不能明顯地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而音樂教師的成果往往體現在學校的合唱隊、樂隊的指導水平上。因此,教師不可避免地以演奏技巧、歌唱技巧的傳授作為自己教學中的看家本領,在教學中加以強調,而往往對學生基本音樂素養的培養有所忽略。
2.教師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強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往往對學生的參與信心不足,擔心學生的表現影響課程的流暢性,因此往往不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體驗、感受與創造性地表達。音樂教學是一門體驗的學科,教師必須將傳授知識與技巧的目標適當地穿插到音樂的聽唱過程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帶給人的情感的喚起和表達。
3.教師的教學能力
較高的演唱、指揮、演奏技巧和一定水平的音樂鑒賞水平和審美修養,是一名教師必備的音樂基本功,也是喚起學生對教師的欽佩和尊重情感的基礎。除此之外,較高的課堂組織調控能力和教學機智,也是一名音樂教師的基本素養,否則,空有一身技藝的音樂教師,很難將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傳達給學生。
三、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教學目標的設置強調音樂性
所謂強調音樂性,就是要以音樂為課堂的主線,通過歌曲的歌詞、節奏、旋律引導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通過律動參與到音樂的情緒感受,入手把握樂曲。盡量縮短純粹知識性的講授或者展示,而是通過歌曲的聽唱來串聯起課堂的各個環節。例如,在聽唱《嘀哩嘀哩》這一課時,筆者根據歌曲歡快的特點,利用鋼琴伴奏,設計了先帶著問題聽歌曲;第二遍聽的時候跟著歌曲即興表演融入情境;第三遍聽教師范唱,在范唱的過程中,學生跟著老師哼唱。在演唱“嘀哩哩嘀哩……”這一難點處,著重設計情境教學,營造出一派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色,布谷鳥和其他小動物們迎接春天的景象;在學生完全領會歌曲之后,第四遍再通過即興創作的方式,進行歌詞的創編。
2.教學環節充分體現學生的情感性和體驗性
音樂情感的體驗和表達是音樂課堂的重要主題,也是學生在課堂上迅速進入歌曲意境的切入口。音樂的情感,體現在音樂的旋律、音色、節奏、織體和曲式的特點之中,因此,情感也是掌握這些音樂元素特有意義的入口。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選取歌曲中最具有音樂感染力的部分,與學生確定下歌曲的情感基調,并在此基礎上與學生反復體會歌詞與旋律、節奏的配合,體會音樂元素在情感表達上的效果。
在此基礎上,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還需要音樂活動的情感體驗。在音樂教學中,體驗主要依靠音樂實踐活動,如隨音樂肢體表演,即興伴奏、音樂劇表演等等,這種直接的體驗活動,是小學音樂教學中非常高效的教學方法,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又為學生創設了審美體驗的實踐機會。
3.問題的設置充分體現引導性和啟發性
提問是音樂課堂上教師必須掌握的重要技巧,要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讓自己的每個提問都適時、適度,每個問題的提出都要有它的目的,對掌控課堂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課堂引導性上,教師要掌握好追問的技巧,在課堂中用一串小問題化解一個大問題,讓學生在層層深入中解決問題。問題的啟發性體現在教師善于用問題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讓學生進入歌曲類似的情感體驗中,以促進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4.適宜的評價機制
筆者認為,適宜的評價機制,要樹立的宗旨是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在這基礎上,對學生的樂理知識、樂器技能掌握、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以及用音樂表達自身情感幾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方式以自評、互評與他評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評語與等級評價相結合,既指出不足,又讓學生發現各自在音樂審美上的偏好和優勢。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