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密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老師傷腦筋的事是:作為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作業大量出錯,這是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否定,也表明課堂教學任務沒有很好地完成。學生完成作業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課堂的質量。學生能出色地完成作業可以表明學生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因此,我在教學中發現,培養學生良好的驗算習慣,不僅能使學生及時發現學習過程中的錯誤,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題正確率。于是,我根據教材的內容,結合教學實際,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驗算方法。
一、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無論是應用題教學,還是四則運算教學,教師不但要始終強調審清題意,還要善于發現和分析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由于不善審題而發生的錯誤。要時刻提醒學生,督促學生做題時要步步審題,做到一步一個腳印,使“審題”在學生頭腦中真正扎根。小學生常見的審題錯誤有如下幾種:看錯題目、寫錯數字、脫漏符號以及忘記寫計量單位等。有時把加法做成減法、減法做成加法、忘記點小數點等。這種無意錯誤主要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要求他們計算及解題時要認真審題。比如說,計算題要做到“四查”:一查數字是否抄對,二查符號是否準確,三查順序是否正確,四查結果是否寫上。審題的方法是兩看兩思。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則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如單位有無統一等),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學生按照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計算有了初步的保證。
二、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班級中的學生的態度存在明顯差異:有的學生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連自己都看不清,經常將“0”寫成“6”,“3”寫成“5”,“1”寫成“7”等;計算時粗心、馬虎,把題目抄錯,數據漏抄,分數、小數加減時忽略了整數部分,列豎式時粗心馬虎,橫式上忘寫答案等。我便通過讓他們去練字等手段來盡可能地使他們的書寫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錯題、不抄錯題。
三、養成建立錯題集的習慣
老師改完作業或試卷最常說這句話:又錯了!反復強調過的問題!原因出在哪呢?細細琢磨:當學生做錯以后,我們給其糾錯,學生當時是明白的!可是記憶的規律是先入為主,孩子對于錯誤做法的記憶比我們幫其訂正的正確做法要深一點,如果不對錯誤反復研究和溫習正確做法的話,學生下次還會犯類似的錯誤!怎樣避免類似的錯誤再次出現呢?錯題集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
養成建立“錯題集”的好習慣,把錯誤記下來,在分析錯誤原因后,總結經驗,訂正做法。這只是改錯的一個前期步驟,要想從根本上改掉這種錯誤,今后還應該反復地溫習錯題集里面的記錄和應對措施。這既能消除先入為主的錯誤思想,又符合遺忘曲線的規律,反復記憶正確的做法,達到長久記憶的目的。
四、重視口算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應重視口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口算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對學生的注意、記憶、邏輯思維(特別是思維的敏捷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有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概念,熟練地掌握各種計算法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全面科學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合理計算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重視口算,采用多種形式變換練。比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形式。
五、加強估算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估算”這是新課程標準中一個較為響亮的要求。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加上閱歷和生活經驗的不足,他們在學習上表現為只完成任務,忽略所完成任務的質量,因此在某些事物的數量上鬧出了不少笑話。比如有的學生在計算人數、動物頭數等竟出現不是整數的答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十分強調“數學來源于生活”。采用估算方法,可以迅速查出計算結果是否符合實際情況,然后判定對錯,對解題方法作出調整。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有一道這樣的題目:“一間教室長6米,寬60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有的學生馬上計算成:8×60=480平方米。我抓緊時機,引導學生估算:480平方米究竟有多大?我們這間教室有那么大嗎?結果不符合實際情況,問題在哪呢?原來是單位惹的禍。通過估算,尋找問題的癥結。也給學生一個警示:要養成驗算的好習慣,這樣才不會鬧笑話。
六、使用逆運算
使用逆運算來進行檢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逆運算也就是與計算方法相反的運算,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維,所以能夠有效地凸現計算及解題過程中的疏漏,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檢測出計算中的錯誤。如計算教學:計算加法用減法驗算,計算減法用加法驗算,計算乘法用除法驗算,計算除法用乘法驗算;應用題教學:把計算結果當作已知條件,把題中的已知條件換成所求問題,與原題成為互逆關系,進行換位,用這種方法來驗算結果是否正確,是一種很可靠的方法。因此,我班學生大部分都養成了自覺檢查作業、獨立驗算的好習慣,這樣有效地使計算及解題的正確率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因此,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從“題”“理”“數”“式”四個方面入手,教學生學會正確的驗算,及時檢查出解題結果是否正確,從而提高解題的“速度”,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培養學生解題驗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讓學生體會到驗算的重要性,自覺養成驗算的習慣,提高解題的正確性,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