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摘 要:區域游戲是幼兒自主開展學習的平臺。但在實踐中發現,教師對區域游戲材料提供模式的不足導致了幼兒在游戲中“自主”的缺失。實踐表明,“智慧寶盒”在數學區的誕生,充分提高了幼兒區域游戲的有效性,值得在其他區域推廣實施。
關鍵詞:大班;數學區;材料提供模式;改進策略
在新的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幼兒園區域游戲成為幼兒自主學習的主要平臺。確實,不同的區域游戲中,提供不同的材料,幼兒有選擇地自主游戲,可以獲得不同方面的多元發展。但在具體的實踐中,我也發現了目前區域游戲中材料提供模式的一些不足,如數學區“大鍋式”的材料提供模式,內容單一,導致幼兒對操作材料興趣不高;其次,數學區操作要求的不明確,一方面增加了老師輔導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幼兒由于不會玩而最終放棄游戲;另外,數學區中提供的材料“一刀切”,沒有顧及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
自主性是區域活動的靈魂。那怎樣才能讓數學區調動起所有幼兒參與的興趣,滿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的需要,使數學區真正成為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的空間呢?由此,我立足于數學區,就數學區出現的這些狀況,設計了極具創意的“智慧寶盒”,以此為突破口,尋找出了一套較為有效的數學區材料提供新模式,真正讓幼兒體驗到了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的快樂。
一、變“阻隔”為“貫通”,方便取放
幼兒園是以區域游戲為主的,所以,首先,急于解決的問題就是怎樣讓幼兒在游戲時方便取放游戲材料,這是幼兒自主探究數學的前提。
我的策略:在反復思考中,一個“靈感”在我的頭腦中閃現——“智慧寶盒”。對,做一個用多個盒子組合起來的,可以向四面拉開的抽屜式的“寶盒”。這樣,在游戲開始時幼兒可以將“智慧寶盒”擺到數學區桌面上,圍坐在四個方向的幼兒都能自主選擇抽屜里的不同材料進行操作,可以方便幼兒取放游戲材料。
反思:“智慧寶盒”粗具雛形。這個極具創新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的“智慧寶盒”,首先從外觀上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數學操作的熱情,而且多方向、多層次的抽屜式設計,能容納更多的游戲材料,可以方便幼兒取放材料。
二、變“大鍋”為“小碟”,便于操作
以往,在數學區里,我們總是將同一類型的操作材料放在一個大框里,讓許多幼兒一起玩,我把它比作為“大鍋式”材料提供模式。但在幼兒玩游戲中會發現,這種形式不僅有一定的選擇局限性,而且幼兒要從中完成一套完整的操作非常難。
我的策略:我將原有的數學操作材料進行了整理,每種選擇一套放到一個個小托盤里,我把它稱為是“小碟式”材料提供模式。而每個小蝶又可以分別放進“智慧寶盒”的一個個小抽屜里。這樣12個抽屜就可以有12種不同的選擇。
反思:可以看出,“小碟式”材料提供模式改變以往“大鍋式”的種種弊端,使數學操作材料具有清晰性、方便性的特點,幼兒也可以自由選擇、按需選擇,自己完成一套操作,使數學操作更容易獲得成功,從而使幼兒獲得成功感。
三、變“隨意”為“有意”,秩序投放
在整理原有數學材料的時候,我還發現了一個不足,那就是數學區游戲材料提供隨意性較大,缺乏一定的規劃性,加減法的內容較多,而其他的如分成、圖形、測量、空間方面的內容卻很少。
我的策略:我對大班數學學習的內容和知識點進行了整理,發現除了可以按照教學進度給幼兒提供相應的分成和加減練習外,還可以提供諸如測量、圖形、時間空間概念的游戲材料,以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數學概念的全方位提高。所以,我又對“智慧寶盒”作了進一步的改進,四個方向的抽屜里分別放四個方面的材料,如“分合”“時鐘”“加減”“統計”,并根據需要逐步豐富和更換材料。
反思:通過這樣的梳理,老師在投放數學區材料時做到了“心中有數”,克服了給幼兒提供的數學材料只以加減為主的不足,使材料提供更具有全面性、豐富性、科學性和目的性。
四、變“單一”為“多樣”,各選所需
通過上一個策略的改進,數學區的內容全面而豐富起來了。但如果每一內容只提供一種操作材料的話,那這種材料可能對于能力強的幼兒來說太簡單,而對于能力弱的幼兒來說又太難。為了讓每個幼兒都能“跳一跳,摸得著”,讓材料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需要,我又將“智慧寶盒”做了進一步的設計。
我的策略:我在同一方向的三個抽屜里分別投放同一游戲內容的三種不同層次的游戲材料,并在抽屜的外面分別標上代表☆、☆☆、☆☆☆的標識,讓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做出選擇,進行挑戰,并隨時調整難度的選擇。
反思:這樣,在同一內容的三個抽屜里,分別投放三種不同層次的、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充分體現了材料的層次性、多樣性和挑戰性。在游戲中,幼兒能按自己的需要、水平選擇材料,逐步挑戰難度,獲得發展。
五、變“被動”為“自主”,探究學習
以往給幼兒提供新的數學游戲材料時,老師都會出現兩種情況,要么犯急,急著告訴幼兒如何操作,急著告訴幼兒避免錯誤的捷徑,使幼兒喪失了很多思考的機會;要么,沒有任何提示,就把新材料給幼兒操作,幼兒不會玩,一遍遍地求助于老師。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也進行了一番嘗試。
我的策略:“智慧寶盒”里的小抽屜、小托盤方便了幼兒取放不同的游戲材料。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自主探究學習的快樂,我將每一種操作材料以局部游戲的方式拍成照片,展示在托盤上,這樣幼兒一打開抽屜一拿出托盤,就能讓形象的照片提示指導自己的操作。
反思:以照片的形式呈現操作的方法非常直觀、形象。這樣,幼兒可以看照片自主探索材料的玩法,而不再需要老師一遍又一遍的提示,使幼兒獲得了更多的探索機會。
實踐表明,富有趣味性的“智慧寶盒”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它改變了數學區材料提供模式的種種不足,滿足了幼兒探索多種內容、多種材料的需要,滿足了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操作的需要,滿足了幼兒獲得成功感的需要,滿足了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的需要,使數學區變得極具吸引力。“智慧寶盒”在數學區的誕生,使區域游戲真正成為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獲得能力發展的小天地。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