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冬蘭
著名的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一生要天天看書,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碑斀瘢诩眲∨蛎浀闹R和信息面前,傳統的閱讀方法顯然已經很難適應這種變化。那么,如何引領學生熱愛閱讀呢?下面是筆者關于有效引導學生閱讀經典文學的思考。
一、書香濃濃,樂于閱讀
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要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比如在學生當中推廣優秀讀物,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本學期初,我在班級中推行“小小新芽讀書工程”:首先在教室里新設了一個圖書角,開學初,讓學生把自己的書放進圖書角,每天中午12:30開始向全班開放,學生從圖書角里借走自己喜歡的圖書。定期檢查學生的閱讀筆記,每周評選五個“閱讀小童星”,以此來引導學生去閱讀。一個月過去了,學生由原先的不喜歡閱讀轉變為書聲瑯瑯,可謂是處處書香飄逸……打鐵要趁熱,于是我又開辟了另一個讀書的“芳草地”,每天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輪流領讀自己課外背誦的《唐詩三百首》,一個禮拜后評出“小小詩王”。接著我又確定了“我閱讀,我快樂,我成長”的口號,在班級里貼滿了學生收集的讀書名言,經典名言、古詩詞、精彩習作,手抄報等;讓學生自己設計座右銘,自己設計圖案,自己寫字,并選擇優秀的、制作精巧的座右銘貼在班級的墻壁上,這樣的活動,無疑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個個徜徉在書的海洋中,沐浴在濃濃的書香里。
二、閱讀指導,書韻潤養
有效的閱讀指導能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它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某一類別文體的閱讀方法進行研究,從而使學生逐步掌握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學習了語文天地后的對對子后,讓學生搜集交流對聯,師生共同研究對聯的特點:(如詞性相同,名詞對名詞,方位詞對方位詞,動詞對動詞等;字數要一樣)。在學生掌握了對對子的訣竅后,讓他們嘗試對對子、編寫對聯。學生的興致空前高漲,也寫出了很多精彩的對聯。現采擷幾則:金對玉,寶對珠,白雪對紅霞;佛腳清泉,飄飄飄飄,飄下兩條玉帶對源頭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等。在短短的兩節指導課里,學生了解了對聯,激發起對傳統文學形式的興趣,課后,我讓學生自己設計封面,自己畫上小插圖,把自己收集的對聯和同學精彩的對聯整理歸類后,裝訂成一本小冊子,作為班級開展閱讀活動的成果集,大大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
三、多彩實踐,打開窗扉
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扎實的文化根基,語文素養的形成講究的是“浸潤”,只有讓學生“浸潤”在語文的“大染缸”里,天長日久,耳濡目染,才能在學生身上留下永久的痕跡。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是要以語文教材為依托,打通教材學習與課外閱讀的籬笆,讓學生學習的內容與大文化、大社會相融合。如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編繪彩色的連環畫;改編、表演課本?。桓鶕旁妱摼幑适?;為古詩配插圖比賽;為家鄉編寫導游詞;創建古代人物畫廊;為名人設計雕像等,豐富多彩的學習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更好地提高了語文學習的效率。另外開展“小記者在行動”,讓學生自由組合,確定研究主題,如“家鄉的地名調查報告”“天橋下的危機”,調查的形式不拘,讓學生用童眼看世界,用童心感受世界。
四、經典同行,自信飛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語言學習中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苯庾x課程標準,我們認識到,一個孩子的精神生命的根只有生長在傳統文化的沃土里,才能培育出真正的民族氣節,才具有不斷發展的長遠后勁。讓學生從小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這將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有感于此,我在每個學期的期初家長會上,通過“致家長朋友的一封信”,先讓家長明白閱讀是一種好的習慣,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這種習慣,這將讓自己的孩子受益一生。在與家長達成共識后,我又向家長推薦了本學期的閱讀書目如必讀書目:《愛的教育》《唐詩宋詞精選》《365夜故事》等。由于家校配合,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漸漸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取得了比較大的進步。
“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照亮學生生活的指路明燈?!弊屛覀冊诮虒W中為學生鋪就一條通往快樂閱讀的陽光大道!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