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霞
《三角形內角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它是學生學習三角形內角關系和其他多邊形內角和的基礎。雖然學生以前沒學過這部分內容,但大部分學生都聽說過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所以學生很容易記住這一結論,但對于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的方法和驗證結論的準確性卻很有難度。為了開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設計了“剪一剪”“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動,通過課堂教學實際,我有以下幾方面的得失感觸。
一、教學設計的優缺點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首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由風箏形狀、交通信號標識的認識,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并由此導入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其次,我在探究活動中精心設計安排了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由撕、剪、折、拼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樣做既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又能讓學生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探究的教學目的;最后,在知識的拓展應用上,我利用幻燈片的動畫優勢,演示了由三角形內角和推到多邊形內角和的過程,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感受二者的聯系。然而本節課設計的缺點是活動準備不充分,課堂環節不夠緊湊,學生分工不夠明確,有些小組的活動達不到目標,沒有實效。雖然課堂氣氛熱熱鬧鬧,但真正能體會老師活動目的的學生并不多,好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簡單,多邊形內角和只是對本節課知識的延伸,不需要學生透徹理解,升入初中后,再繼續學習。
二、教學活動的得失
由于本節課的結論很容易被學生識記,因此,我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了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過程中。這樣一來,教學活動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節課活動設計的成功之處是活動多樣化,活動方式簡便,便于學生操作,在活動中能開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缺點是學生動手技能不盡相同,活動速度差異大,因此,學生活動步調不一致,造成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手忙腳亂,好在活動簡單,雖然速度慢了點,但還是能達到最終的目的,使這些平時不愛學習數學的學生得到了些許鍛煉。
三、學生學習效果總結
通過以上探究活動的實現,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接受了數學知識的學習。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我設計了一組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求角問題,學生通過熟練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的知識點可以輕松解決問題,但在知識拓展方面,也就是多邊形內角和推導過程中還是出現了點狀況,雖然學生能理解把多邊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思想,但怎么分、畫哪條線合理,學生還是顯得手足無措,我想學生這一方面的能力培養應該是我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
四、今后教學方向的規劃
教學并不是簡單的教與學的過程,更需要反思。通過教學活動的設計,到教學活動達成的效果,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要敢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方向上,應該做到推陳出新,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當然更要結合所教學生的思維特點、能力特點,設計適合自己學生數學能力培養、思維發展規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發展的成長規律。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