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晶 王鑫 武雪梅
摘 要:本文從我國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的現狀及近年來電子商務畢業生就業狀況入手,針對電子商務畢業生就業率低于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我國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提高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專業能力與素養,提高就業率。
關鍵詞:就業;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和素質依賴于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方向和目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制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就業需求。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設置及組織方式都要緊密結合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緊緊圍繞“就業”這一導向。
一、我國電子商務人才需求及就業現狀
目前,電子商務在我國大中型企業已經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很多企業已經基本實現訂單及付款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術的應用。而電子商務的健康長足發展離不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目前,我國電子商務人才市場的需求每年可達20余萬,而所有電子商務畢業生每年不超過10萬人,人才短缺。但事實是:用人單位不能找到他們想要的人才,而學生畢業找不到對口的企業。電子商務專業就業對口率不到20%,遠低于其它專業平均水平。一個尷尬的局面是:一方面,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障礙。另一方面,大量畢業生難以就業,嚴重制約了電子商務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二、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一般情況下,我們把電子商務人才分為以下五種類型:(1)技術研發型;(2)營銷管理型;(3)商務操作類型;(4)物流服務型;(5)高端集成型。但是,由于我國各地區受經濟環境和電子商務發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影響,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許多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上存在方向模糊,專業定位不明確,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存在普遍“大雜燴”的現象。
2.課程體系不合理。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既有扎實的經濟管理理論知識,又要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對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培養,要側重不同領域知識的學習。而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大致相同,方向和特色不明顯。
3.理論課教學質量不高。許多課程缺乏必要的銜接,一方面,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繁雜,難以形成教師之間的教學團隊,使得教師很難在一起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專業研究更是不能優勢互補,難以形成合力,很難共同承擔高層次的科研項目,不能很好地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以改善學生理解理論內容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目標上模糊混亂,學習缺乏動力。
4.實踐、實驗教學環節效果不好。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習,實踐、實驗環節尤為重要。對師資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很高。由于電子商務專業是一個新的交叉學科,目前,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部分畢業于相鄰的經濟管理和計算機專業,大多數是“半路出家”從事電子商務教學和研究工作,受其教育背景和知識結構的影響,教學中難免存在不足,這些問題在實踐、實驗教學環節中顯得尤為突出。
三、以就業為導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策略
1.明確培養方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應緊緊圍繞其交叉學科的特點,設計不同方向的培養模式,供具備不同專長的學生選擇學習,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可以從以下五個訓練模式中選擇1至3個來確定自己的專業知識方向:(1)信息技術方向模式。著眼于培養學生的電子商務信息處理能力。(2)物流方向模式。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物流配送業務經營管理能力(3)網絡支付與結算財務管理模式。著重培養學生在電子商務資金流量管理及電子支付與結算知識運用能力。(4)電子商務技術方向模式。專注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能力。(5)集成模型。此模式整合了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三個知識模塊,寬口徑和復雜的培訓目標側重于綜合性高端人才的培養。
2.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電子商務專業實習、實訓環節要求先進的軟硬件環境和真實的電子商務工作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的實習實訓與就業有效的結合,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積極發展和擴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開展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積極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為將來成功就業做好準備。
3.加強教師教學團隊建設。根據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專長,組成教學團隊,并以教學團隊為單位進行專業課程群建設。以系列課程或專業為建設平臺,具有明確的發展目標、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隊結構,深入研究各專業課程間的關系,研究和探討各種教學方法,倡導教師積極參與教科研項目,撰寫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
4.改革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可以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課堂上采取討論式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將理論學習應用到實踐中,經常舉辦專業活動,加強學生學習的交流,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5.優化課程體系。真正從實際需要出發,深入進行企業市場調查和研究,精心設計專業課程開設的時間和內容,緊緊圍繞就業需求這一目標,優化課程體系結構,拓寬教學內容。課程體系設計要清晰、完整。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資源,積極開展電子商務踐活動,嘗試利用阿里巴巴,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創辦電子商務網站,組織學生接觸實際,進一步了解B2C和B2B業務,指導學生參加各種電子商務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與交流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程的設置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技巧。現代社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要求必須具備全面的動手能力和熟練的專業技術。
6.課程體系設置上可以分為公共基礎設施平臺、專業基礎平臺和綜合教育平臺。公共基礎課的設置要滿足商貿和計算機技術兩方面的知識要求,使學生既掌握一定的經濟貿易課程內容,同時又具備計算機網絡及電子通訊知識基礎,課程內容設置要遵循理論夠用即可。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要圍繞電子商務專業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及商流四條主線,課程內容上要側重實驗、實踐環節,可操作性強,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學而不厭,在實驗與實踐中獲得專業能力。綜合教育平臺鼓勵和促進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力求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機會,鞏固實踐教學成果。
設置“模塊”課程體系。課程“模塊”的設置要依據不同的個性化需求。充分調查和掌握不同學生的特點及專長及他們的專業方向與就業趨勢,可以設置為網絡營銷方向模塊,電子商務技術方向模塊,物流方向模塊和創新創業課程模塊。學生課程方向的定位可在大學三年級進行。大學四年級時的課程可以設置為全實踐教學模塊,根據學生的就業崗位需求,選擇進行實踐教學模塊,并充分利用實習實訓基地資源,將專業知識與就業結合,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實現教學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職業能力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畢業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
四、結論
總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要在“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指導下,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改革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科學設置專業課程,緊密圍繞社會需求,做到學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工作過程相結合,真正做到校企合作辦學,只有這樣電子商務專業才能健康發展,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才能滿足社會需求,呈現電子商務人才供不應求的美好就業前景。
參考文獻:
[1]顧科健.中國加入WTO和湖北省對外經濟貿易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建議;中國加入向WTO與湖北怎么辦-加入WTO對湖北經濟的影響對策研究,2000.
[2]胡街鎮.依靠發展本地企業的優勢,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研究[A].2010年教育技術培訓的第三次國際會議上(第8卷),2010.
[3]張文斌,蔡大象.編年史權利;上海蔬菜出口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現狀調查報告[A].東中國農學會周年會議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七次年度農業會場會議論文集.
[5]迪江南.討論開放教育市場營銷專業的施工,營銷創新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8]蔡瑜,李心在.電子商務中的信任和建立方法,信息經濟學電子商務:第十三屆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年度會議論文集.
[9]周江,郭勤.批發市場開展電子商務研究.經濟發展的珠江三角洲和流通現代化研討會.
[10]鄧文元.電子商務客戶忠誠度研究述評.中國營銷創新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作者簡介:梁春晶(1970- ),女,佳木斯人,教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