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自力
摘 要:稅收籌劃是企業將納稅事務與經營活動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各種節稅途徑、運用各種節稅技術,按照稅后收益最大的要求,統籌安排企業的納稅事務與經營活動。探討并確立稅收籌劃戰略目標,對于企業減少稅收負擔,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利潤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稅收籌劃;節稅;避稅
一、稅收籌劃特征分析
對于稅收籌劃概念的理解,國內外還存在著不同的表述。
美國南加州大學W.B.梅格斯博士在其著作《會計學》中提出,稅收籌劃是“人們合理而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使之繳納可能最低的稅收。他們所使用的方法可稱之為稅收籌劃。”
荷蘭國際財政文獻局(IBFD)發表的《國際稅收詞匯》,將稅收籌劃表述為“稅收籌劃是指通過納稅人經營活動或個人稅務活動的安排,實現繳納最低的稅收。”
印度稅務專家N.J.雅薩斯威在其《個人投資和稅收籌劃》中認為:“稅收籌劃是納稅人通過財務活動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稅收法規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優惠,從而享受最大的稅收利益。”
還有一些研究者認為,稅收籌劃也就是“節稅”。
雖然對稅收籌劃的理解各有不同,但其共同點卻是一致的,即稅收籌劃是納稅人在財務管理過程中,依據并利用稅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經營活動進行各種不同納稅方案的測算、比較、選擇與組織實施,以繳納適當稅收,實現總體稅負最小化目的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其具體特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合法性是企業稅收籌劃的前提
首先,稅收籌劃的研究和實踐活動的開展應該受到國家法律上的認可或默許,起碼是不為法律所禁止。其次,稅收籌劃是依據稅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是在法律所許可的范圍之內進行的,因而它與偷稅、漏稅、逃稅、避稅、抗稅等違法行為有著本質區別。稅收籌劃是納稅人自覺守法的一種表現,自然不可能存在違法行為。當然,在稅收籌劃過程中,也包括有納稅人從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對政府的稅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自覺利用。
2.稅收籌劃的目的是實現企業總體稅負最小化
稅收籌劃的目的,是要結合生產經營活動來全面考慮問題,繳納適當的稅收,實現總體稅負最小化。通過制定各種不同納稅方案,并進行不同方案的測算、比較,選擇和實施是企業稅收籌劃的途徑與方法。
3.將納稅與經營結合起來考慮問題,是稅收籌劃的一個重要特點
將納稅與經營活動視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稅收籌劃,它是在生產經營活動開始之前進行的,既包括為了實現長期減稅目標進行的稅收籌劃,如在企業組建、投資和籌資活動中所進行的稅收籌劃;也包括為了實現短期減稅目的的稅收籌劃,如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采取某些減稅措施。
二、國內外稅收籌劃的現狀分析
稅收籌劃的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1959年H.肖肯霍夫在撰寫的《企業稅收籌劃》一書中首先提出了稅收籌劃的概念。“稅收籌劃”這一條目后來被德國伐克主編的《德國與國際稅收百科全書》所收錄。此后,在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稅務籌劃理論和相關的專業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許多企業、公司都聘用稅務顧問、稅務律師、審計師、會計師、國際金融顧問等高級專門人才從事稅務籌劃活動,以節約稅金支出。西方國家稅收籌劃有以下特點:(1)稅收籌劃已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跨國稅務籌劃已形成當今跨國投資和經營中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3)很多國家在會計、管理等專業中都開設了稅收籌劃的課程,稅務籌劃活動領域的專業化現象越來越明顯;(4)許多國家的企業將稅務會計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充分發揮了稅收籌劃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
在我國稅收籌劃開展較晚,發展較為緩慢。原因主要為:(1)理論上沒有充分認識稅收籌劃的重要性,沒有正確地理解稅收籌劃與偷稅、漏稅的區別。(2)嚴重缺乏掌握和熟悉我國稅收制度,了解我國立法意圖的高素質的專門人才。(3)稅務代理制度不健全。我國的稅收代理制度從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出現,目前仍處于發展階段,并且代理業務也多局限于納稅申報等經常發生的內容上,很少涉及稅收籌劃。(4)稅收制度不夠完善。我國的稅收制度是以流轉稅為主體的復合稅制,過分倚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營業稅等間接稅種,尚未開展目前國際上通行的社會保障稅、遺產稅、贈與稅等直接稅稅種,所得稅和財產稅體系簡單且不完備,這使得稅收籌劃的開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稅收籌劃戰略目標
1.增強納稅人納稅意識,抑制違法行為
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初衷是為了少繳稅或緩繳稅,但是作為一個合法的企業,合法的繳稅是每個企業應盡的義務。一個企業納稅意識的強弱往往體現如下幾個方面:(1)財務會計賬證設置齊全、規范;(2)按有關規定及時辦理營業登記、稅務登記手續;(3)及時、足額地申報繳納各種稅款;(4)主動配合稅務機關的納稅檢查;(5)接受稅務機關的處罰,例如按時上繳滯納金及罰款等。目前,在我國有稅收規劃的往往只有一些大中型企業,這些企業納稅比較規范,相當一部分還是納稅先進單位。也就是說,稅收籌劃搞得好的企業往往納稅意識也比較強。
2.實現納稅人財務利益的最大化
稅收籌劃可以減少納稅人稅收成本(節稅功能),還可以防止納稅人陷入稅法陷阱。稅法漏洞的存在,給納稅人提供了避稅的機會;而稅法陷阱的存在,又讓納稅人不得不小心,否則會落入稅務當局設置的看似漏洞、實為陷阱的圈套。納稅人一旦落入稅法陷阱,就要繳納更多的稅款,影響納稅人正常的收益。稅收籌劃可防止納稅人陷入稅法陷阱,有利于納稅人財務利益最大化。
3.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資金、成本(費用)、利潤是企業經營管理和會計管理的三大要素,稅收籌劃就是為了實現資金、成本(費用)、利潤的最優效果,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企業進行稅收籌劃離不開會計,會計人員既要熟知會計法、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也要熟知現行稅法。企業設賬、記賬要考慮稅法的要求,當會計處理方法與稅法的要求不一致或允許進行會計政策、會計方法的選擇時,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可以分離,正確進行納稅調整,正確計稅,正確編報財務報告,并進行納稅申報,從而也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會計管理水平,發揮會計的多重功能。
4.優化結構,合理分配資源
納稅人根據稅法中稅基與稅率的差別,根據稅收的各項優惠、鼓勵政策,進行投資、籌資、企業制度改造、產品結構調整等決策,盡管在主觀上是為了減輕自己的稅收負擔,但在客觀上卻是在國家稅收經濟杠桿的作用下,逐步走向了優化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合理布局的道路,體現了國家的產業政策,有利于促進資本的流動和資源的合理配置。
5.采用科學的稅收籌劃方法
與節稅相比,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主動性雖然是大大提高,但其所要求的技術和方法同樣也有極大提高。常用的稅收籌劃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1)比較稅負籌劃法。是指納稅人在設計依法合理納稅方案時,對每一種納稅方案的稅收負擔進行測定,選擇稅負較輕的納稅方案。如增值稅納稅人根據自身增值率的高低,以及在采購環節能夠取得的進項稅額抵扣憑證的情況,選擇確定其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身份。(2)比較效益籌劃法。是納稅人應從稅收政策、財務核算、利潤分配、市場營銷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從多種渠道加以運籌,使企業通過稅收籌劃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如利用企業經營管理的組織形式,利用投資經營地、投資經營項目的稅收優惠政策,利用企業的資金籌集和財務核算方法,利用企業的市場營銷策略和利潤分配形式等,來使企業通過稅收籌劃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