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坤+門宏飛+張玉玲
摘 要:隨著我國高校在辦學自主權增強的同時,其籌資方式和資金構成也產生了變化,特別是高校的擴招也帶來了機構的龐大和經費支出的急速上漲,加大了管理的難度,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各種風險也隨之增加。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有效防范與化解高校財務風險。結合高校財務風險的特點,剖析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含義、構建、評價結構,有助于高校采取應對措施,提前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
關鍵詞:高校;財務風險;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指標評價體系
一、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含義
財務風險是指經濟活動的主體在開展經濟活動中因籌資、投資和日常經營所面臨的風險。高校屬于非營利性的事業單位,可以把財務風險定義為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因資金運動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及其實際后果。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高校通過設置財務預警指標和財務預警標準,分析和監測高校的財務風險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來實施風險控制的一項系統工程。通過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運行,可以分析和評價高校的資金使用效率、財務管理水平以及未來發展能力,尤其是能對高校財務運行中的潛在風險做出預警和提示,為各級部門的決策提供客觀依據,并能采取積極措施,控制和化解高校的財務風險。
二、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構建
財務風險管理的一般程序是風險的識別、風險的測度和風險的控制。本文按照這個思路來構建高校財務預警系統,高校財務預警系統是一個循環運行的系統。基本信息系統負責財務信息的收集,財務信息收集的對象主要是高校內部財務信息和外部信息,并形成一個資料系統,將所有資料傳遞給分析監測系統。分析監測系統是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核心,運用專門的財務預警模型,通過分析監測可以迅速排除對財務影響小的風險,從而將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風險上,對其重點研究,分析出風險的原因,評估其可能造成的損失。風險控制系統應及時根據財務風險水平的高低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或化解策略,對財務風險回避、轉移和承接。
(一)基本信息系統
良好的財務預警系統必須建立在對大量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形成基本信息系統。負責財務信息的收集和傳遞,這個系統應該是開放性的,不僅包括信息的輸入,還包括信息的輸出;不僅有財會人員提供的財會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這里的會計信息系統不僅是指一般意義上的會計核算報告系統,還包括對會計資料的認真閱讀、分析和評價,以及尋找高校潛在的財務風險并及時消除財務風險的工作。
(二)分析監測系統
分析監測系統是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核心,它以高校的財務報表及其他相關的資料為依據,通過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高校存在的風險做出判斷,對風險水平達到或超過預警線的財務風險進行預警。定量分析主要是通過設計一套財務風險指標評價體系,來評估高校財務風險的。
1.建立高效財務風險指標評價體系
(1)償債能力評價指標。第一,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反映了在高校總資產中債務資金所占的比重。資產負債率越低代表資產對債務的保障越高。目前大部分高校正在快速發展,所以并不是這個比重越低越好,應該在一定范圍內更有利于學校的資金籌集,比重可以設為30%~60%之間,當比重大于60%應該預警,這表明學校有可能要資不抵債。第二,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反映了高校用流動資金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該比重可以設在2~5之間,當比重小于1.5應該預警,表明學校的短期償債能力變低。第三,潛在支付能力:潛在支付能力=(年末貨幣資金+年末應收票據+年末借出款+年末債券投資)/到期債務本息×100%反映了高校收益能力對債務償還的保障,比重越大說明了潛在支付能力越強,該指標值至少要大于1,指標值小于1時,表明債務有可能會還不上。
(2)運營能力指標。第一,預算收入實現率:預算收入實現率=實際收入/預算收入×100%反映了高校本年預算收入的完成情況,指標值小于100%表明沒有完成,大于100%表明實際收入超過預算,接近100%表明完成情況最好。第二,預算支出實現率:預算支出實現率=實際支出/預算支出×100%反映了高校本年預算支出的完成情況,指標小于100%是控制較好,大于100%是超預算支出,接近100%表明基本和預算相符。第三,經費自給率:經費自給率=(事業收入+經營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其他收入)/學校總經費收入×100%反映了高校自籌經費的收入占學校的總經費收入比重。該指標值越大,表明該校自給能力越強。預警指標值可設在50%左右,低于50%則要預警。第四,事業基金可用率:事業基金可用率=(事業基金-借出款-對外投資)/事業基金總數×100%反映了高校可動用的事業基金占事業基金總數的比例。指標值高,說明高校可調動基金彌補預算缺口的能力強,這個預警指標值可根據高校實際情況確定。
(3)發展潛力指標。第一,自籌收入能力:自籌收入能力=自籌收入/總收入×100%反映了高校通過多種渠道創收方面的能力。指標值越大,說明高校自我發展能力越強,預警指標值可根據高校實際情況確定。第二,總資產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年末資產總額-年初資產總額)/年初資產總額×100%反映了高校資產的增長情況。指標越大表明學校發展速度越快。第三,自有資金增長率:自有資金增長率=(年末自有資金總額-年初自有資金總額)/年初自有資金總額×100%反映了高校自有資金的增長情況。該指標越大表明學校的發展潛力越好。
2.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
定量分析雖然是通過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加工和處理來完成財務風險預警的,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但這種方式也會受到不同高校條件差異、高校在不同時期影響因素的變化、評價時對評價指標的選擇,以及高校對會計政策的選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無法滿足高校對財務風險預警的全面需要。而定性分析則是在財務報表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專業分析人員的經驗判斷,可以對定量分析的不足加以彌補。如當高校過度依賴貸款、總資產和收入急劇下降、過度大規模擴張、財務預測在較長時間不準確等情況,則預示著高校存在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為此,高校不但要通過定量分析來把握高校的發展趨勢,而且要相應地結合定性分析來進行考量和判斷。endprint
(三)高校財務風險控制系統
風險控制系統就是針對分析檢測系統對財務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做出的預警,對不同的財務風險類型提供不同的有效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按其是否依靠外界幫助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將財務風險轉移,另一類是將財務風險自行承接。高校對自身控制能力有限,即使可以控制,但控制的成本和代價太大的財務風險可以實施轉移策略,如會同商業銀行制定切實可行的還貸方案和多家銀行組合實現貸款,向專業保險公司投保等。高校對不能轉移的財務風險或自己有能力將損失控制在可容忍范圍內的財務風險可以實施自行承接策略。自行承接的方式即制定相應的對策改善目前的財務狀況,如加速應收賬款的收回,節約開支,有效處理不良資產等。在制定好控制措施后,還應定期檢查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效果,并根據整個系統的運行情況重新對財務風險評估系統做出的預警進行適當性、有效性、及時性的分析,并對基本信息系統的風險信息進行修正,從而將高校財務預警系統的三部分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評價結構
根據高校的實際運營情況和管理需要,可以將預警系統反映出來的財務風險情況確定為低、中、較高、高四級。具體解釋如下:
1.高校財務風險低。代表了學校收益水平很高,債務的支付能力很強,學校的經營正處于良性循環狀態。
2.高校財務風險中。代表了學校處在平均水平,有足夠的債務償還能力,學校的經營處在良性循環水平,但比較容易受到內部、外部不確定因素的干擾,需要及時檢測情況。
3.高校財務風險較高。代表了高校收益水平較低,債務的償還能力有些不足,學校的經營狀況不是太好,有可能出現虧損,這就需要格外注意,學校高層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4.高校財務風險高。代表學校現在處于嚴重虧損狀態,債務償還能力差,經營狀況不佳,基本是資不抵債、惡性循環,這個時候會對學校造成相應影響,要立刻采取對策解決。同時高校應建立財務預警系統的常態機制。通過財務部門專業人員算出的具體數據和財務處領導的有效分析,及時將情況反饋給學校的領導層,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學校相關部門具體落實,真正地達到消除財務風險隱患,讓學校能健康地可持續發展。
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高校的報警器,高校必須對預警指標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經常性的監控,對高校每一項重要經營決策活動帶來的財務狀況變化,進行預先測定,分析判斷財務風險程度,為決策提供反饋信息。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一方面使高校樹立風險意識,并恰當地運用各種財務預警方法,結合高校的財務預警指標值的變化,隨時捕捉高校財務風險的信息,并根據信息和征兆判定高校財務危機的程度,化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或使高校盡快擺脫財務困境,以恢復財務的正常運作。
參考文獻:
[1] ?張雙紅.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構建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07,(6).
[2] ?雷振華.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財會通訊,2007,(2).
[3] ?張克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研究[J].企業經濟,2007,(6).
[4] ?楊梅菊,李智芳.高校財務風險的預警分析[J].中國農業會計,20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