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張華 李細滿
國際商貿International Trade
國際AD活動的類別特征分析①
中國計量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張華 李細滿
摘 要: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國際反傾銷活動依然活躍。梳理和分析國際反傾銷活動的類別構成及其特征有助于判斷反傾銷活動的重點和走勢并進而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和應對策略,也有利于有效防控貿易摩擦、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成本、增進貿易福利。本文就反傾銷調查活動的發起國和目標國的國別結構、走勢特點、最終反傾銷措施的采取國及目標國國別結構、商品結構以及中國對外和遭受反傾銷的結構特征等進行了逐一的梳理和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國際反傾銷 國別 商品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全球貿易在開放、平等、互惠的原則指引下,在減少關稅和其它貿易壁壘、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進展。與此同時,各國貿易也遭受并繼續面臨其它各種形式的阻礙和沖擊,傾銷和反傾銷活動就是其中的一類。對于反傾銷活動,世貿組織成立以來,其在國別結構、商品類別等領域的發展軌跡可以說既有繼承、又有演變,整體并且全面地分析這些類別特征對于減少貿易摩擦、降低貿易損失、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推進產業升級都有積極的意義。
1.1 反傾銷調查的發起活動特征
總體而言,國際上的反傾銷調查活動雖然主要由各個經濟體獨立發起,但通過時間序列還是能夠發現其中的若干規律。圖1顯示了占世界反傾銷調查發起量絕大比例的各經濟體1995年~2014年反傾銷調查發起數量情況。從中可以看出以下兩個特點。
1.1.1 各主要反傾銷調查發起國反傾銷調查的活躍程度呈現出總體上的同步性和同向性
這表現為各主要經濟體反傾銷調查發起數量變化在時間上的基本一致性和在同一時段上數量變化的同向性,即大體同一時段各個國家或地區基本同時發生調查數量的相對變化,而且這種變化呈現出同增或同減的特征。
1.1.2 各主要反傾銷調查發起國反傾銷調查的活躍程度與世界經濟走勢密切相關
1995年~2014年期間,國際反傾銷調查發起活動有三次比較明顯的上升期。第一次大概出現在1998~1999年期間,各經濟體的反傾銷調查活動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一次力度和規模較大的爆發過程,美國一個國家的調查活動甚至突破300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也都突破了150起,其它國家也都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而這段時間則是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的集中展現期;第二次出現在2007~2008年,這一時段各主要反傾銷經濟體在相對沉寂了一段時期以后又一次幾乎是同時爆發了,盡管總體調查發起數量不如上個時段,但上升趨勢卻非常明顯,而這段時期則是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蔓延和影響階段;第三次則為2011~2013年,這又是主要發起國在經歷了一段整體的數量消沉之后的集體上升,而這次調查發起數量的上升顯然與希臘債務危機所引爆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給各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有關系。
1.2 遭受反傾銷調查的國家類別特征
在遭受反傾銷調查的主要國家和地區中,就地區而言,以亞洲國家居多(圖2),在所有遭受調查數量占比超過2%的13個國家和地區中,亞洲國家數量達到了8個,占到近乎三分之二,而如果以發展程度來看,則發展中國家則占到了9個,若就單個經濟體而言,中國在1995~2014年期間所遭受的反傾銷調查數量達到了1052起,占到同期世界所有反傾銷調查總數量4757起的22%,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的重災區;另外,原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所遭受的反傾銷調查數量達到1502起,占到全球總數的31%,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發展速度與國際貿易摩擦之間的某種微妙關系。
2.1 對外采取最終反傾銷措施的國別情況
在對外最終采取以征收反傾銷稅為代表的實際反傾銷措施的國家和地區中,印度、美國、歐盟和阿根廷分別以534、345、298和228件的數量位列前四位(圖3),該四者的總量占到了全球反傾銷措施總數的46%,這使得全球反傾銷措施傳統的四大使用者由昔日的美、歐、加、澳變成了如今的印、美、歐、阿,事實上,僅占比超過2%的發展中國家反傾銷措施的使用量就占到了全球使用量的近乎53%,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反傾銷措施使用者格局的角色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由原來的主要目標國變成了現今攻勢凌厲的措施使用國,當然,限于探討主題,這里不對正常使用和濫用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圖1 1995~2014年各主要反傾銷調查發起者反傾銷調查數量情況(單位:起)

圖2 1995~2014年遭受反傾銷調查的主要國家或經濟體被調查數量情況(單位:起)
2.2 遭受最終反傾銷措施的國別情況
從最終遭受國外反傾銷措施的角度來看,1995年~2014年期間,在遭受反傾銷措施占比超過2%的國家和地區中,發展中國家所遭受的反傾銷措施數量就占到了60%,加上占比低于2%的發展中國家,這一比例會更高,顯示包括各轉型經濟體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儼然成為反傾銷措施的主要目標國,這其中,中國共計遭受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實際反傾銷措施數達到759件(圖4),占到全球反傾銷措施數量的四分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反傾銷措施頭號目標國,從已有的一些研究來看,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措施中,不乏許多反傾銷措施的不當使用甚至濫用情況,這使得我國成為反傾銷措施濫用的主要受害國。

圖3 1995~2014年對外采取最終反傾銷措施的國別情況(單位:起)

圖4 1995~2014年遭受最終反傾銷措施的國別情況(單位:起)
從反傾銷措施所涉及的商品類別構成來看,世界范圍內的反傾銷活動在不同類別的商品中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不平衡特征。具體而言,1995~2014年,在最終采取反傾銷措施的3058起案件中,針對第一至第四大類的產品(包括活動物;動物產品、植物產品、動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產品;精制食物油脂;動植物蠟以及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與煙草代用品的制品)的案件為67起,占到總數的3.3%;數量超過100起的大類則包括第六類(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640起,約占21%,第七類(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389起,約占13%,第十類(木漿及其它纖維狀纖維素;紙及紙板的廢碎品;紙、紙板及其制品)126起,約占4.1%,第十一類(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253起,約占8.3%,第十三類(石料、石膏、水泥、云母、及類似材料的制品;陶瓷產品;玻璃及其制品)123起,約占4%,第十五類(賤金屬及其制品)918起,約占30%,這也是占比最高的一類商品,第十六類(機器、機械器具、電氣設備及其零件;錄音機及放音機、電視圖像、聲音的錄制和重放設備及其零件、附件)252起,約占8%左右。因此,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以及賤金屬及其制品構成了全球遭受反傾銷頻率最高的商品類別,占據了所有案件數量的一半以上,說明反傾銷貿易摩擦在商品類別上具有相對較高的集中度;另外,從采取反傾銷措施數量超過100件的國家和地區維度來看,這一商品類別的結構特征在各經濟體層面也得到了比較明顯的印證,印度、美國、歐盟等經濟體的數據比較有力地表明了這一特點(圖5)。

圖5 1995~2014年最終反傾銷措施涉及的商品類別和國別情況(單位:起)
4.1 中國遭受國外反傾銷措施的國別分布情況

圖6 1995~2014年中國遭受反傾銷措施的國別情況(單位:起)
如上所述,從1995年~2014年,中國共被各其它經濟體采取反傾銷措施759起,占到各國總數的四分之一(圖6)。其中,對中國實施反傾銷措施數量排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印度、美國、歐盟、阿根廷和土耳其,這些國家和地區對華采取反傾銷措施的總數分別達到132、99、85、70和63起,再考慮到其它對華反傾銷比較活躍的國家如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韓國等,不難發現,雖然歐美等國依然在頻繁對中國出口商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并采取最終的反傾銷措施,但發展中經濟體儼然已經成為對華反傾銷的主力成員。
4.2 中國對外反傾銷的國別分布
1995年到2014年的時間段,我國對外反傾銷的目標國呈現出較為集中的特點(圖7),其中美國、日本、韓國、歐盟和臺灣地區是排名靠前的幾個國家和地區,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對華反傾銷最為活躍的印度,并未因此成為我國對外反傾銷的重點目標國,這似乎從某種程度上表明中國的對外反傾銷活動更強調在WTO框架下依據既有規則、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通過對傾銷的嚴謹、科學判定而合理采取反傾銷措施,而不是盲目地跟風或者打擊報復。
4.3 國外對華反傾銷和中國對外反傾銷的商品構成
國外對華采取反傾銷措施共計有759起,其中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類產品159起,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57起,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70起,賤金屬及其制品202起,機器、機械器具、電氣設備及其零件、錄音機及放音機、電視圖像、聲音的錄制和重放設備及其零件、附件類商品85起。這五類商品占到了全部涉案并被采取反傾銷措施商品總數的75%多,特別是化工類商品和賤金屬及其制品構成了國外對華反傾銷的重點商品領域。

圖7 1995~2014年中國對外反傾銷的國別情況(單位:起)
在中國對外采取的176起反傾銷措施中,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木漿及其他纖維狀纖維素;紙及紙板的廢碎品;紙、紙板及其制品、賤金屬及其制品的數量占到了159起,占到全部數量的90%以上,特別是化工類商品案件達到95件,約占總數的54%,是我國對外反傾銷最為集中的商品大類。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20年以來,國際反傾銷活動的商品類別和國別結構狀況表明,反傾銷活動依然廣泛的存在于國際貿易活動之中,并且隨著世界經濟整體運行狀況和景氣程度的變化而相應起伏,同時反傾銷活動的國別和商品類別層面都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集中或不平衡特征,表明反傾銷活動在上述兩個維度上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其各種直接、間接以及實質和表面的原因都值得深度分析和認真對待。
同時,這些類別結構狀況也啟示我們,在微觀層面,要辯證看待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客觀影響,充分利用歷史機遇,進一步強化自主創新,提升產品設計、增加產品差異提高產品質量、加強企業和行業自律、注重錯層競爭并不斷改變和豐富競爭手段,提升競爭層次,從根本上消除國外對華產品的傾銷指控借口,促進貿易通暢;在宏觀層面,要注重分析對華反傾銷的國別結構和發起原因,分清合理運用和人為濫用,在督促相關企業、行業苦練內功的同時,注意根據需要合理運用WTO允許的救濟手段維護自身經濟利益、促進貿易公平。
中圖分類號:F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8(b)-085-04
基金項目:①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LY12G03034)的部分成果,并得到浙江省哲社重點研究基地“產業發展政策研究中心”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