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馨
中共本溪市委黨校
遼寧振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李馨
中共本溪市委黨校
遼寧經濟的發展已經取得了矚目的成就。然而,遼寧地方政府在市場經濟發展中仍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時代引領下,振興遼寧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轉變發展觀念,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積極引導省內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加強對低能耗產業的支持力度。
遼寧振興;普遍問題;可持續發展
2013年11月份以來,隨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屆四中全會的省里召開,打響了振興東北的號角,鼓舞了遼寧人民實現全面振興的斗志。
(一)不在位
“不在位”主要表現為“失位”、“錯位”與“越位”三種情況。例如房地產價格的調控等本該由政府調控管理的事項,實際中名義上仍歸政府調控管理,但操作過程中根本沒有調控管理住,此為“失位”;例如社區自治等本不該政府行政干預,只需要政府服務、扶持的事項,實際中地方政府卻出現了過多管理干預,較少或根本沒有為自治提供環境的身份錯亂情況,此為“錯位”;例如國有企業發展等本不需要政府過多行政插手的事項,實際中政府采取行政手段插手企業發展,造成企業發展被政府捆綁束縛,此為“越位”??梢?,無論政府存在哪種“不在位”的情況,都會對市場經濟發展的造成長期傷害。
(二)思想舊
遼寧地區是新中國的老工業基地,一個“老”字既說出了遼寧工業發展曾經領先于全國,也道出了包括遼寧在內的東北企業受計劃經濟影響時間之久,烙印之深,目前,東北地區大多數國有國企發展進入了瓶頸,但卻多存在被動等待國家扶持救濟想法,認為國家必然不會放棄東北,必然會要東北振興,必然會給錢給項目給政策,極其缺乏自主向前的理念。
2013年8月,習近平考察遼寧,一年后,《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正式發布。新形勢下面對新挑戰,國家有針對性地出臺新一輪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政策恰逢其時?,F在亟需跟上的是遼寧地區地方政府抓住機遇,深化改革,促成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全面、真正振興。
遼寧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振興東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戰略布局的關鍵。遼寧能否振興,與在短時間內能否改制出一套適合民營經濟發展的市場業態和環境體制密不可分。
(一)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建國以來,遼寧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國有企業和傳統工業在全省所占比重較大,所擔負的企業工業責任包袱較重,與其他地區相比,傳統觀念較強,甚至是用計劃經濟時期的做法來研究和解決現代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實施規劃要統籌當前,著眼長遠,兼顧各環節相關利益,樹立大局思想意識。更加注重省內、省際間的資源共享,加快企業間的聯合、重組,避免出現產業趨同和重復建設問題。在抓傳統工業的同時,也要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在扶持國有大型支柱企業的同時,更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在抓經濟振興的同時,要兼顧資源、環境和社會的協調統一,做到可持續發展。
(二)積極引導省內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遼寧很多城市都以資源開采為主。目前,很多包括森林、有色金屬、煤炭等在內的產業正處于逐漸衰退的狀態,產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十分嚴重。只有在經濟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的同時,積極引導省內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各城市應根據不同的城市和地區,從實際出發采取相應的辦法:如煤炭資源型城市應把煤化工的發展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森林資源型城市應把木材深加工、林木資源深加工作為未來主要發展方向;也可以大力招商引資發展符合當地實際的第三產業。限制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乏發展資金。當前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省委、省政府應抓住機遇利用好國家的扶持政策,借勢發展、振興遼寧。
(三)加強對低能耗產業的支持力度。由于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原有計劃體制實施時間最長、貫徹最為徹底的地區,存在投資環境不理想,法制環境差、信用基礎薄弱、市場化程度不足等短板。因此,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關鍵在于轉型。東北的機械工業具有雄厚的技術基礎和產業基礎,雖然幾年來機械工業在全國所占份額有所下降,但在全國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F在遼寧已建立了中國藥都-沈本新城,醫藥產業在遼寧已經有了根基,且遼寧地區醫藥資源豐富,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政府對醫藥產業的發展應高度重視,為此應適當集中力量,加快醫藥產業發展,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和中藥提取技術,以高起點、規模化地發展模式,使現代中藥產業代替傳統的重工業成為遼寧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振興東北的號角已吹響,這是難逢的又一次機遇,這是振興的又一個春天。讓我們抖擻起“遼寧精神”,沿著改革目標,凝聚起發展力量,邁向全新振興的新征程。
[1]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年)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13-04/02/content_2368391.htm
[2]趙東霞.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與社區管理創新[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57-59.
[3]高麗峰.“十二五”遼寧省工業經濟發展規劃思路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9-2010年度][C].中國會議,2013:4.
[4]盛廣耀.東北地區振興戰略實施效果評析[J].社會科學輯刊.2013,(03):94-101.
[5]衣保中.論東北地區城市化的特點與可持續發展[J]珠江論叢2013,(02):25-35.
[6]張萬強.老工業基地優化產業結構路徑研究——以遼寧為例[J].特區經濟,2010,(05):52-54.
[7]寧波.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新探[J].經濟視角.2014,(01):75-81.
李馨(1986-),女,漢族,河北省南樂縣人,職務:中共本溪市委黨校教師,職稱:助教,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