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曼,宗曉虹,王帥,劉婧武漢科技大學
基于公益托管模式的弱勢青少年成長促進體系構建及研究分析
羅曼曼,宗曉虹,王帥,劉婧武漢科技大學
基于武漢市青山區、新洲區公益托管模式,對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和面談等形式,采集客觀信息,具體研究公益托管模式對于弱勢青少年群體成長促進作用。
公益托管;弱勢青少年群體;志愿服務;需求
公益托管是一種政府主導的面向青少年開設的社區托管所、城市青少年空間、鄉村“希望家園”等形式的集中教育模式。主要保障青少年校外自由時間期間安全,提供活動場地,基本安全,課業輔導,素質拓展等集中教育服務,往往集中在留守兒童,雙職工家庭,單親家庭,公益托管對于弱勢青少年群體的成長具有促進作用。
(一)覆蓋范圍大供需存在地理性差異
在武漢市倡導下的,公益托管基本覆蓋了武漢市的12個主要行政區域,對弱勢青少年群體影響范圍較大,活動效果明顯,但存在覆蓋弱勢青少年群體志愿服務的隊伍數目不多,供需不平衡現象,同時在行政區域上,也呈現出不均衡等現象,數量不能夠滿足實際行政區域的公益托管需要,經濟落后行政區公益托管模式明顯滯后于經濟較好區域。
(二)公益托管服務廣專業化程度不高
公益托管模式種類更加新穎、設計更加科學、管理更加健全。以志愿者主體的志愿服務多以一對一幫扶、課業輔導、素質拓展志愿服務為主,服務開展相對廣泛,活動多樣。可以對弱勢青少年群體起到積極健康的引導作用,但是由于志愿者自身的專業素質問題,其存在專業化程度不高的問題,對于有特殊心理和生理障礙的弱勢青少年群體還存在引導能力不足的短板,公益托管專業化程度有待提升。
(三)社會資源對接廣泛可持續性較差
公益托管以樹立正面形象、感恩社會為初衷的志愿服務,并且引入了企業等社會資源,社會慈善機構,企業等投入資金與人脈,進入公益托管模式,通過社會資源,從多方面為公益托管事業籌集資金,進一步公益托管走上新的水平,加強了社會對弱勢青少年群體的關注度,但是由于社會資源并非完全慈善機構,在公益資源對接持續性上較差,往往出現公益托管活動,來了一茬走一茬,不能夠對弱勢青少年群體產生持續性影響。
(一)學業知識教育
學業教育作為青少年教育的重點內容,是弱勢青少年群體成長的必然需求,弱勢青少年群體與正常青少年相比,由于受到成長環境的制約,例如父母工作遷移,知識水平欠缺等因素的影響,在正常學業上比正常青少年更容易出現吃力情況,造成弱勢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課業學習障礙,嚴重的甚至引起了逃課,厭學等負面消極情緒。
(二)第二課堂教育
學校教育資源如黑板、課桌凳等硬件資源因學校而異,但都能提供最基本的必備課程學習條件。城市普通兒童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在當下社會各類收費專業化補習班,使得青少年能夠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拓展自身素質,開發青少年潛力。但是相比之下,弱勢青少年群體由于其自身家庭的經濟條件等制約,第二課堂生活顯得頗為較為單調,一定程度上不能滿足當下青少年全方位成長教育的需要。
(三)心理輔導作用
弱勢青少年群體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的萌芽階段,自身成長經歷的坎坷容易對其心理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面也承受著來自周圍環境的壓力,容易感到自卑,同時父母多數不具備去關注青少年的內心世界的意識,從而在課堂、課余生活中,更需要來自社會的關懷,弱勢青少年群體往往存在需要心理輔導的需求。
構建公益托管模式下的弱勢青少年群體成長促進體系,進一步系統化的探討弱勢青少年成長促進體系,幫助弱勢青少年更好成長,本文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一)建立弱勢青少年成長社會幫扶平臺
進一步激發社會上愛心資源,例如高級知識分子,大學生,教育性公益組織,通過其一對一幫助和幫扶,搭建一個專屬于弱勢青少年群體公益幫扶平臺,一方面平臺為弱勢青少年群體和愛心人士提供透明、公開、高效的弱勢青少年幫扶信息渠道,另一反面減少社會由于信息不公開的信任缺失、渠道缺失、對象缺失等問題。同時,平臺可以為相關志愿者提供公益服務資源導航,根據志愿者自身實際情況,提供志愿服務可開展方向的指導和建議,著重注意通過政府公信力以及社會媒體監督。
(二)營造弱勢青少年成長促進公益氛圍
目前對于弱勢青少年成長的關注主要通過政府進行,當下而言,需要引入多方聯動機制,依靠政府方針戰略,進一步提升高校和社會的參與度,形成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多樣化的NGO組織,同時注重充分利用網絡化,新媒體手段進一步提升和濃厚關注弱勢青少年群體的公益氛圍,通過牽頭搭建弱勢青少年志愿服務愛心聯盟,通過合理的政府政策導向,形成全社會關注的扶住弱勢青少年群體氛圍。
(三)構建弱勢青少年成長促進專業服務
通過走社區,訪弱勢青少年群體,對弱勢青少年群體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研究,建立專業化志愿服務隊伍,在公益托管模式中,重點解決特殊弱勢青少年群體,例如建立心理溝通引導,學業幫扶引導以及第二課堂等較高水準的弱勢青少年成長促進專項服務隊伍,進一步跟蹤了解弱勢青少年群體幫扶最新情況,建立更加專業化的成長促進模式。
(四)探索公益托管創業扶持弱勢青少年
通過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可再生、可循環利用,幫助公益托管志愿組織實現自造血、自運行、產生有穩定支出收入模式合理的公益托管模式,同時過程中引導弱勢青少年注重發揮自身力所能及的作用,通過建立安全、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讓弱勢青少年群體在公益創業過程中成為參與這,一方面進一步為公益托管模式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幫助弱勢青少年群體其在現實過程中實現和收獲自我價值,得到自我肯定。
通過構建系統完備的弱勢青少年成長促進體系,整合社會公益資源,營造關注氛圍,提升公益托管服務專業化程度,并構建公益托管公益創業模式,使得關注弱勢青少年成長具有自身造血功能,進一步解決弱勢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學業教育,將對其成長起到促進作用。
[1]鄒泓,屈智勇,張秋凌.中國九城市流動兒童發展與需求調查[J].青年研究,2005(2),1-7
[2]段成榮,梁宏,我國流動兒童狀況[J].人口研究,2004,28(1),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