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嶸
濟南鐵路局調度所
對加強鐵路車流組織的研究
王德嶸
濟南鐵路局調度所
鐵路車流組織是鐵路運輸中的關鍵工作,其直接決定了鐵路運輸的效率、效益與質量情況。當前鐵路車流組織指導工作還存在著一定的計劃經濟思想,在關鍵技術上也未能很好的跟上時代潮流,這使得其在市場經濟下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有必要進行系統的改進。在這種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鐵路車流組織存在的不足,進而結合這些不足,從多個方面著手給出了加強鐵路車流組織工作的建議,以求為鐵路部門更好的開展車流組織指導工作提供必要的借鑒與參考。
鐵路;車流組織;問題;加強;建議
作為鐵路運輸中的關鍵工作,車流組織工作對于列車的使用效率、車流的對接、線路的規劃與通過、鐵路運營目標的實現、質量管理標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鐵路車流組織的工作狀況好壞直接反映出了整個列車調度工作的水平高低。車流組織工作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對于貨物的運輸與市場需求的滿足具有影響,而且也科學的體現各種運輸資源的配置效率問題。從上述影響力來看,應當對于鐵路車流組織的工作方式進行必要的創新與強化,從而更好的滿足市場要求。
一是車流組織的體制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目前對于鐵路車流組織的指揮與安排是由國家鐵道部門直接領導,具體的決策標準是參考不同的鐵路局在之前數月內所產生的車流情況記錄,在進行對相應保有量進行加權處理后,最終確定出鐵路局所擁有的列車保有與工作量。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將不同鐵路局的分界點列車數量與其他的各種數量與質量指標加以確定,這種確定通常是根據每月的運輸方案進行確定。在這種指導方式下,計劃經濟體制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這使得在市場經濟背景下,鐵路運輸工作很難增強自身的協調能力與應變能力,容易出現貨物與列車無法形成對接的局面出現。因此,傳統的車流組織方式很難滿足鐵路貨物運輸的安全性、及時性與高質量。
二是車流調整手段存在的不足?,F行的車流調整計劃主要通過鐵路局次日輪廓計劃的下達和次日日(班)計劃的編制,并借助國家鐵道部門、鐵路局(分局)臨時停限裝和停限交調度命令來實現。輪廓計劃中到局別的使用車數、通過限制口的裝車數以及裝卸車任務等內容的編制,缺乏必要的貨主請求車和現場實時信息情況的支持,車輛資源的配置得不到優化。在市場環境下,鐵路局輪廓計劃過多地強調鐵路自身的計劃性,忽略了貨主的利益和市場因素對運輸的影響。
(一)對于各種運輸資源進行科學的配置
一是對于日班計劃進行科學的規劃與編制。日班計劃作為重要的運輸資源配置規劃,在日常調度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從目前存在的問題來看,有必要系統的改進當前的日班計劃編制工作。從編制技術來看,應當充分采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將信息決策模式引入到編制工作中來,對于當天所發生的裝車情況,如貨物的周轉、車輛的調配等進行系統的演算,進而根據演算的結果選擇最優的裝車方式。通常來說,日班計劃包括著對裝車、卸車等一系列最基本的指標體系,另外也許重視各種收入及費用的情況。從平常的列車運輸管理而言,應當對運輸的效益性與質量性加以同等重視,具體工作中在做到效益為主的前提下,做好高效率與高質量的運輸。借助于日班計劃的改進,能夠將整個生產環節與收益環節加以融合,從而可以保證對運輸生產情況的綜合體現,這有助于做好運輸工作的前饋控制。
二是月度運輸生產方案的規劃與編制。月度運輸生產經營計劃是指導當月運力配置的重要依據,也是壓縮部屬貨車和機車占用成本、提高運輸效益的綜合性方案。為了強化月度運輸生產經營計劃對月度運輸工作投入產出的指導控制作用,建議在下達技術指標和工作量指標的同時,下達運輸收入、營業收入和部屬貨車占用費指標,使運輸生產的投入產出在月度運輸生產經營計劃中體現出來。
(二)加強鐵路車流組織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是構建合理的人才管理模式。從市場經濟發展的視角來看,有必要對于車流組織工作方面的人才進行系統地培訓,確保工作人員不僅具有相應的經營理念,而且還熟悉各種財務知識,確保將各種收入、費用、效益等進行清晰的界定與理清,并處理好財務方面的指標與總體運營指標之間的關系。在這種關系處理的過程中,應當發揮出調度人員的重要作用,將各種運營目標與調度人員的獎罰相結合,將指標細化到更為具體的層面,突出個人與單位共同發展的工作理念。
二是采用統一指揮模式。在整個鐵路運輸過程中,有必要將各鐵路局及其下屬部門進行科學的對接,確保在統籌協調各部門工作的基礎上,對于鐵路車流組織工作進行統一的指揮。就目前市場經濟背景下,如果沒有實現統一指揮原則,則鐵路部門的運輸效率很難得到提升,運輸的效益也難以實現最大化,因而必須采用系統的思維模式來安排各項工作。
三是融入信息化技術。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鐵路車流組織工作的效率,當前在調度管理系統與運輸管理系統的廣泛推行使用下,各地鐵路局也應當結合自身情況,對于相關的信息系統進行有針對性的再開發,科學的落實運單系統、方案調度系統、列車管理系統等,從而將傳統的工作模式不斷想信息技術模式轉變。
總體而言,鐵路運輸要想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面向市場,把握市場脈搏。利用信息技術實時調整重空車流流向,增強車流調整的機動性,在第一時間內將運力優先安排在經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好的地方。讓列車開行方案和車流調整不斷適應市場需求,讓運輸產品結構在動態中不斷優化。
[1]紀麗君,林柏梁,王志美.基于物流成本的裝車地車流組織優化模型研究[J].鐵道學報.2009(02)
[2]梁棟,林柏梁.鐵路運輸動態車流組織的策略優化模型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01)
[3]安曉剛.鐵路大客戶戰略與加強車流組織的探討[J].鐵道貨運.2006(03)
[4]何馮斌,劉松,米文勇,蔣濤.技術直達車流組織的優化[J].鐵道運營技術.2006(04)
[5]何宏偉.完善車流組織與調整適應市場變化需求[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