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柴穎
吉林敦化市第九小學校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
陳麗,柴穎
吉林敦化市第九小學校
在新課改向縱深發展的今天,反思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是專業型教師成長的寫照,也是教師成長的必要途徑。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效果。
新課改;教學;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當今教學工作中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在新課改向縱深發展的今天,反思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是專業型教師成長的寫照,也是教師成長的必要途徑。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效果。在教學的每一時刻我都在不斷地思考。每一次備課前,我們都會想:這課怎么上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的拓展,他們可能會提出哪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學時應著重引導學生理解哪些詞語和句子?借助什么樣的教學手段可以幫助突破本課的難點?教學中,我又會想:怎樣才能與學生的關系更加融洽?怎樣的引導才能水到渠成?教學后,我也會及時寫課后記,總結本節課的得與失,記下自己教學中有意義的教學場景,進行深刻的課后反思:這節課成功在什么地方?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嗎?不足之處在哪兒?每次出課、上課我都潛心鉆研教材。
記得第一次出公開課,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從具體的情境導入:你喜歡畫畫嗎?你喜歡小動物嗎?引出課文中的四種小動物,并配以形象鮮明的簡筆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制作了精美的課件,巧妙的將美術、音樂融入語文課堂之中,這節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年級時我又在州級研討交流活動時上了一節語文課《玲玲的畫》,在課堂的伊始,我引導學生理出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著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孩子們的表現特點,我設計了表演讀、推前想后體會讀,抓重點詞理解讀,背誦爸爸意味深長的話等等,多形式的讀使學生讀得自然,讀得開心,讀得意味無窮,讀得“愛不釋口”。課堂上瑯瑯的讀書聲不絕于耳,學生邊讀邊感悟語言,同時對人物心情變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作文教學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致力于突破的一個方面,我有幸到兄弟學校進行展示交流。在這次活動中我兄弟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上了《奇妙的動物世界》一課,這是一節口語交際課。我從動物世界的片頭入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以一系列的猜謎活動,調動學生說話的興趣。最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喜歡的動物。本以為設計得很不錯,可是在教學中暴露出很多問題:情境創設沒有自始至終。開始影片導入,情境創設很好,后來到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描述自己喜歡的動物時,學生的語言表達不夠生動,使一部分學生開小差。語言訓練不夠扎實。通過反思我認為在這節課中,描述生活中喜歡的動物可以小組競賽,提高學生的說話積極性,在說話時,先引導學生抓住動物的外形和生活習性之后再進行說話,這樣就可以避免白話的現象。于是我再次上了《奇妙的動物世界》一課,經過反思后的改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增強研究意識,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使日常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教師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形成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一種職業生活方式。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大把每一節課當作研究課,把自己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當課題來認真研究,尋找最佳解決方法。由于養成了反思的習慣,使得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穩步提高。
由于養成了反思的好習慣,近年來我們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這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學習。
在教研活動中,我們通過聽課,評課,反思,找到每堂課的成與敗、得與失。
同時代的社會對教育的不同要求就會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如有一次在集體備課中,我把平時一直困擾的問題提出來:如何讓學生過好拼音關?于是大家對于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中還舉了課文中的許多實例,最后集中了教師的意見是:(1)創設情景學拼音;為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在學習新課之前,利用小朋友喜愛的木偶,帶著大家來到童話世界—拼音王國,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童話中的拼音娃娃,一下子就融入了新課的學習中。(2)游戲中學拼音;教學時設計“思考小博士”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還根據小學生愛表現和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奪紅旗和傳話的游戲,提高了學生學習拼音的信心和興趣。(3)形近字母比較記字形;聲母中有很多字母音或形相似,學生很容易混淆。為幫助學生分辨清楚,采用了比較記憶法,還可以引導學生編一些順口溜輔助記憶,使學生模糊的形象變得清晰。這幾種結論一出來,我臉上洋溢著喜悅。我在教研中得到了同伴的幫助,有效地促進了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
不久,我承擔了一節競賽課。在講授《美麗的小路》一課時,我把各種好的方法借鑒到講讀課中,創設情景,讓學生體會美麗的小路變臟又變美的過程,學生仿佛置身于其中,自己就是文中的小動物,通過朗讀表現得淋漓盡致。看著學生們整堂課的表現,我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此后,我又先后承擔了市研培體示范課及延邊州四校研培展示課。在一次次鍛煉中,我在不斷成長。在師傅的指導、同伴互助、外出聽課學習中,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研提倡“同伴互助”,強調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主動地與教學伙伴進行合作性的切磋,可共同分享經驗,也可共同探究問題。個人的能力再大,都是有限的,而一個團結的集體,它的能量是遠遠大于各個成員能力的簡單相加,在大家的討論中,每個人的智慧都受到了啟迪,研培伴我一路走來。可以說每一次公開課對于我而言,不是展示,更多的是學習和提高,吸收組內每位教師的經驗、個人教學感悟的精華,使自己對教學、對教材的把握上有新的認識和提高。同樣的,組內其他老師上公開課,也成為了我學習的好機會,因為在參與討論中,等于自己設計了一節課,在意識中也上了一節“公開”課。同時我還利用課余時間到其他老師的課堂中去學習,課下再與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