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梅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
試析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優化和創新探討
張麗梅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創新,在21世紀我們已經步入到科技與信息的時代中,在這個科技信息互聯網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使得我國在信息人才方面的具有一定的人才缺口。所以培養具有高應用操作能力的信息技術人才成為高職院校主要工作。計算機專業不同于其它專業,其具有較高的實踐性與綜合性并且在發展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型。但是就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效果來講,距離企業所需要的計算機人才還有一定的距離。作者根據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進行了簡要的介紹。
計算機;高職;互聯網;教學;實踐
為滿足我國發展的需要,高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產業中的重要部分,高職教育與高等教育有著本質的區別,高職教育主要以培養實用型高級技術人才為主,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計算機行業對應用型人才具有著相當大的需求量,但是由于我國培養方式的特殊性,使得諸多高職院校均開設計算機應用專業,并且各高職院校還都在進行不斷的擴招,這就使得計算機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已經逐步超過了市場的需要,所以高職院校也面臨著改革的趨勢,需要對我國現有的高職院校進行教學模式的變革,通過對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從而培養出符合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計算機應用人才。
1.1 我國目前高職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安排
在高職院校進行課程設置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課程的設置需要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要針對崗位的具體需要進行課程設置,同時還需要注意考慮企業所從事行業相關知識,也要講社會的需求以及學生的需求充分考慮。在高職院校課程設置時主要有4大類:
1.1.1 首先要注意設置基礎知識課程。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基礎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數字模擬電路等,學習這些基礎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今后計算機技術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還需要學習計算機專業類的基礎課程,也就是C語言與C++語言的學習,這對以后學習計算機其它匯編語言有著重要的意義。
1.1.2 計算機系統的基本原理
在高職院校培養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們對網絡知識、電工電子技術等專業知識的學習,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可以有效的增強學生對計算機的了解認識,以及注重培養學生解決計算機問題的能力。
1.1.3 需要設置應用類課程
在課程設計時要注意硬件的維修與保養以及網絡等方面的課程設置。這樣的課程設置可以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對硬件的了解。
1.1.4 在學生畢業前要求學生進行畢業設計
在高職院校學生畢業時需要對其上學期間所學的知識進行檢驗,然而高職院校學生的畢業設計就是檢驗的一項重要手段,通過畢業設計可以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檢驗,確保畢業生在擁有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樣可以保證培養的學生可以有效的與社會企業對接。
1.2 我國高職計算機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
1.2.1 目前我國高職計算機應用的專業定位不準確
就目前我國高職計算機應用的專業發展情況來講,我國計算機應用專業開展了多次改革。依據教育部門的對高職計算機應用的培養定位,我國高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需要對計算機相關的基礎知識以及數據庫、多媒體等具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可以培養出對多媒體以及對計算機的日常維護管理熟悉的綜合性計算機人才。高職院校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以后主要進行計算機的日常管理以及相關軟件的開發設計。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一直處于一種高速發展的狀態,這就導致了計算機應用對學科分工也越來越精確,但是目前我國高職計算機類人才的培養過于寬廣,并且對專業的定位不準確,同時在生源逐年減少的大趨勢下,為了保證學校招生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一些高職院校還在不斷的進行擴招,這就造成了高校學生生源質量下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下降,但同時畢業生的數量又逐漸增加,這就造成了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難的局面。
1.2.2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沒有將專業突出
現階段我國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教育創新來講,其改變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越來越多,但是沒門課程的總學時卻沒有增加。這就造成了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找不到重心。同時由于高職教育的時間為3年,時間本就短,但是現在高職教育主要的改革方向正在本科教育方向靠近,造成了“拔苗助長”的局面,同時在失去了高職教育本身的特點。當畢業時才發現,經過3年的高職學習生涯,學生接觸到了門類很多的課程,可以說每一門課學生都會一點,但是每一門課程學生學得都不深入,僅僅是了解了一個皮毛。這樣的畢業生根本不能滿足社會企業的用工需求。
1.2.3 高職教育對學生的定位與企業對應屆生的需求不一致
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講,高職教育應該按照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對人才進行培養。但是現在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課程設置卻沒有按照這個要求進行。還是按照固有的教育模式進行以理論教學為主,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沒有重視,這樣就造成了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理論基礎知識與本科生有較大的差距,其動手能力也一般同樣沒有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2.1 在改革的過程中應該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
按照正常的培養方向來講,高職教育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學生需要擁有維護計算機系統、設計網頁以及管理網絡的能力,并且可以熟練的組裝與拆卸硬件及維護。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高職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培養其職業技術能力為主,要打破已有的教學模式的束縛,對現有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改革,從而達到企業的用人需要。在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同時要對學生學習的相關課程進行科學的安排,要注重實踐課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所占的比重。做到讓畢業生具有良好的素質。
在對學生進行培訓的同時要注意對學生所學知識與今后的職業崗位要求緊密聯系在一起,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根據職業的需求設立與之符合的教學模式,重點對軟件、硬件以及網絡三方面進行強化教學。
2.2 要建立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特色體現在于實踐當中,所以在教學中應構建一個開放式的計算機教學體系。這個體系要體現在各個實踐環節中,然后按照軟件、硬件、網絡三個方面的學習應用至實踐中去。建立一套實踐考核體系。按照軟件開發、硬件維護、組網與綜合布線3個方面對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學生進行軟件開發的培訓,要求學生系統掌握數據庫的原理并會熟練應用,精通應用程序開發,熟練掌熟悉計算機硬件的組裝、安裝,優化和使用,同時學生掌握一些計算機的外用設備,如打印機、刻錄機、掃描儀等設備的操作和維護,還有網絡協議和模塊的安裝等。了解認識局域網、廣域網等網絡,有能力解決網絡故障。
2.3 重視畢業設計環節
畢業設計是對對學生三年學習成果的綜合檢驗,畢業設計的環節,是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一大重要途徑。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畢業設計中最好要求有實踐動手能力的環節,鼓勵學生跨專業選擇設計課題積極拓展跨專業修課,拓寬知識面,走特色的辦學之路。避免了單一化,重視多樣化。培養綜合性的復合型的人才同時要加強畢業設計的考核力度,保證畢業設計質量,規范畢業設計的評價標準,規范教師的指導工作。嚴格評定成績。
2.4.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計算機的功能非常強大,通常每個工具都會具有非常強大的功能,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案,讓學生充分了解到每個功能的作用,并加以運用,采用不同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這樣更能激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在高職教育中,計算機應用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因此,該課程的改革即要重視基礎課的學習,又要重視專業學習,把專業學習應用融人到實踐當中,同時積極運用創新思維。這樣,才能做到學科的優化和創新。
3.1 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采用項目教學法,教師針對每個項目需要的知識展開教學,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完理論知識后,馬上動手實踐,一方面學有所用,有成就感;另一方面,鞏固了學過的知識,并能在已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3.2 有助于知識的理解。項目教學法用生動、具體實例再現空泛的理論知識,使疑難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化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3 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試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偏重知識的學習,這與當前知識經濟時代注重人的創新能力格格不入,因而素質教育就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項目教學中,能夠發展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自我監控等方面的能力。運用討論法,可幫助學生進行諸如類推、深層了解和解釋正反面的爭論、預測情境等較具深層思考意義的活動,并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綜合能力。同時,創新精神也是當代社會急需的職業能力之一,創新意識的培養和鍛造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歷層次偏低的職業院校學生的自信心與競爭力。
[1]馬映紅.高職課程實施項目教學法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3).50
[2]楊宏威.計算機應用軟件專業就業前景及介紹[J].群文天地2012(6).60-61
[3]曾瑾.計算機應用專業photoshop課程的教學方法探討[[J].福建電腦2012(5).53-54
[4]汪清明,李久仲,李作為,葉小明.面向高職專業應用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2(7).15
[5]萬征,劉謙.多科性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0(12).30-31
[6]姜云莉,高寶益.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0(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