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詠梅
內蒙古錫盟二連浩特市第二小學
小學音樂教學方法淺探
劉詠梅
內蒙古錫盟二連浩特市第二小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人們愈發清醒地認識到: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有效途徑。那么,在新的歷史時期,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呢?本文作者認為,把欣賞性教學、背景性教學、技能性教學、綜合性教學、創造性教學等五種教學方法運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可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小學音樂;教學方法;淺探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人們愈發清醒地認識到: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有效途徑。那么,在新的歷史時期,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呢?這是教育界十分關注的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以下五種教學方法運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可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音樂是通過音響來塑造音樂形象的,它是一種聽覺藝術。筆者緊緊圍繞音樂的這一特點,從小學生心理特征各不相同的差異性入手,把不同的樂曲播放給小學生欣賞,用音樂的感染力矯正小學生的心理偏差。筆者所在學校有個小學生因父母離異,心情不振,悲觀、厭學,筆者不但與班主任密切配合,認真做好他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不厭其煩地把貝多芬在生活上、創作上歷經磨難,最終創作出舉世注目的第六交響曲《田園》的故事講給他聽,激起他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學好音樂的信念,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初中。多年來,筆者運用欣賞性教學法,把一些格調高雅的中外優秀音樂作品展現給學生欣賞,讓他們切身感受到音樂的獨特魅力,既提高了藝術素養、審美能力,又校正了心理航線。
眾所周知,音樂能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筆者積極發揮小學生的自我能動性,讓他們親身投入音樂實踐,多種感官并用,不斷使心理結構趨于成熟、音樂技能逐步增強。例如,筆者通過組織合唱隊、舞蹈隊、拉拉隊等形式讓小學生盡情表演,給足他們自由表現和施展才能的機會,從而使小學生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不但有效地提高了音樂技能,而且切實增強了學好音樂的自信心。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使筆者深刻認識到,技能性教學法不但能使小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養和發揮,而且能增強小學生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進而使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突出背景性,讓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有機結合,互相促進,呈現出一種無與倫比的美好情景氛圍,能使小學生深刻感受到音樂本身的美好內涵,心靈得到美的熏陶。如在組織小學生學唱《故鄉的小路》這首歌時,為了喚起小學生對美好童年的回憶,培養小學生對故鄉的熱愛之情,筆者發揮電教媒體的獨特優勢,給小學生展示出家鄉的一草一木、山水路橋,讓小學生在歌詞、旋律、畫面的有力渲染下,激起熱愛祖國山河的激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音樂課不應孤立施教,而應與各學科教學互相聯系,加強滲透,只有這樣,方可使學生具備完美的心理素質。故此,筆者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適時插入配樂詩朗誦,將音樂與語文融為一體,有效地增強了小學生對美的感染力;經常開展“紅歌比賽”,讓音樂與政治彼此滲透,不斷激發小學生的愛國熱情;定期組織小學生唱英語歌曲,把音樂與英語捆綁起來,持續提高小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通過綜合性教學法的實施,使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了健康發展。
心理學家認為,創造或創造活動,是提供首創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產物的思維和實踐活動,創造心理是人的心理結構中的較高層次,是心理結構趨向成熟的重要標志。由此可見,采取創造性教學法進行小學音樂教學,能有效優化小學生的心理結構。因此,筆者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特別重視在小學生聽樂、聽歌、奏樂、唱歌、視譜過程中對其進行啟發,使其在優美、生動的音樂形象中浮想聯翩,真切地感受到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引導小學生把學到的音樂知識用于歌曲創作中,表達自己的審美愿望,盡最大力量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欲望,提高小學生的創造能力。實施創造性教學法后,小學生創造能力和心理素質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實踐告訴我們:學習音樂可以使小學生的學習技巧得到增強;情緒不斷優化;道德品質起來越高;進取心持續高漲。因此,廣大從事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的園丁們,須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教好小學音樂,為全面提高小學生素質,促進小學生健康發展而奉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1]李雪飛主編.學校音樂論文選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
[2]王偉民主編.音樂課程與教法.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1.
[3]華學敏主編.音樂探究學習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