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成林
甘肅省臨潭縣第一中學
淺談教學中的學法指導
付成林
甘肅省臨潭縣第一中學
教學活動是一個老師與學生互動的雙向活動,活動的雙方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教是為了學,而學更離不開教。作為一個教書育人的人,不僅要揣摩自己如何給學生教,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你所教的東西,即教給他們正確合理的學習方法。
淺談;教學;學法;指導
有人曾經說過:“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作為一個教書育人的人,不僅要揣摩自己如何給學生教,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你所教的東西,即怎樣才能教給他們自學的技巧和方法,讓自身在知識的洋流中揮灑自如,達到學習的目的和效果,使教學質量不斷地提升。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呢?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作為,希望自己是一個成功者,作為一名學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老師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己思考問題的機會,讓他們的學習處在不斷的追問和思考之中,通過思考來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愉快地接受老師教給他們的知識,形成學生自己的能力。
要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創設什么樣的問題很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授課前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精心設計。一個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心理特點的實際問題,能夠刺激孩子們的學習神經,激發他們迫不及待的去思考,從而在帶著問題的前提下突發奇想:這是什么,為什么,我該怎么辦。有人這樣認為:提出一個合理的問題超過解決十幾個問題。我想也并不為過,這也恰好說明了思考問題的重要性。因此,從現在開始就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顯得尤為迫切。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方法有好多種,下面我提出最常用的幾種供同事參考:1、師生平等,教學氣氛和諧,相信學生能提出問題。(1)要相信學生的智商,不要小瞧他們。(2)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給他們一個鼓勵的眼神兒或一句鼓勵的話語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歧義時,不要輕易的說錯了,而要積極的開導。2、對不同的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比較,啟發學生發散思維。3、根據學生的反應程度,積極引導他們的想法是否和你原來所設計方向基本一致,差距在啥地方。如果預想的目的達到了,就趁熱打鐵,進一步去引導如何有效地解決問題。這對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很有幫助的。由此可見,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教學活動,就好比是老師和學生一起摘桃子,老師不能只給學生摘給多少桃子吃,而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自己如何才能摘到更多的桃子,即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只不過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的“學”,如果注重“教”而忽視了“學”,實質上就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相應地,只讓學生一唯地“學”而不適當的“教”也就失去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完美和諧的教學應該讓“教”與“學”這一矛盾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當然,凡事都有其存在的兩面性。相應地,在不同的時期,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的對象都是有所不同的,教者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讓學者在愉快的接受過程中達到教學的目的和效果。
在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中有一項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屬于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這些因素所發揮的作用不亞于智力因素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態度等,直接會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因此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必須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緊密結合,否則,“教法”與“學法”就都不能有效地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在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之前,教師必須善于從學生的身上找出他們的閃光點,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不歧視學生,使學生樂于上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細心的人都會發現,不管哪個年齡階段的人,都喜歡聽別人贊賞的話,學生也是如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捕捉孩子們的優點,哪怕就是一丁點兒的優點我們也要最大程度的給予肯定和表揚,慢慢地讓他們從勝利的喜悅當中去吸收和消化你教給的東西,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雖然有它自身的規律,但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教學對象年齡的變化、學科的變化,教學方法也要隨之而變,即就是同一個年級、同一科目,不同的任課教師其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我們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靈活的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你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讓每一類學生都有所收獲,這樣,你的教學成果才會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與學習的態度和方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學法”指導必須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其中,重點培養讓學生自己如何輕松愉快的學習、愛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必不可缺少的。學習能力增強了,其他的學習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話又說回來,能力再強的人如沒有適合于自己的好方法,也很難取得成功。同樣,一個人如果只注重方法的掌握,而不注意能力的培養,那么他(她)也難以成功,因為能力與方法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由此可見,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應與能力的培養同步地進行,緊密地結合。
總之,傳統教學以教為中心,學生圍繞教師轉;同時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當代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了。現在的課堂教學活動應該是一種師生之間互相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它強調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師生之間應該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從而求得新的發展。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不管是從課堂上獲取知識,還是從課外不斷汲取知識的養分,都需要有與自身的能力相一致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還同時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以便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身的能力,更好地領悟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從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時俱進,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