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崇華,李智宏
(云南太陽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云南 普洱 665000)
森林采伐對群落結構的影響
徐崇華,李智宏
(云南太陽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指出了作為森林最重要的人為干擾方式,采伐影響森林群落結構。通過分析森林采伐方式和強度對更新、群落演替、生物多樣性、土壤、生境條件及養分含量等方面的影響,探討了森林采伐對群落結構的影響,從而為制定林業遠景規劃及合理的森林經營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采伐方式;采伐強度;更新;演替;生物多樣性
1引言
森林采伐是人類開發和保護利用森林資源的重要手段之一,除木材生產外,它還涉及改善林分結構、促進林木生長發育、有利于天然更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美學效益等內容。森林采伐特別是皆伐地上植被消失,改變了原有林地的自然環境條件及土壤理化性質,林冠截留的喪失和木材帶走養分等均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過程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導致養分循環錯亂,水土流失加重,生態系統平衡消失,生態系統功能難以發揮。同時,在某些地區,大面積采伐使森林生態系統不能承受人類干預森林的強度,導致森林生態系統的退化崩潰。森林采伐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是調節林木間關系,維持森林生態平衡和培育森林后備資源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采伐對森林結構的影響顯得十分必要,對于制定林業遠景規劃,開展各項森林經營活動都是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2采伐對更新的影響
森林采伐對森林更新既有有利的影響,也有不利的影響,即森林采伐可能促進森林更新,也可能造成森林更新困難。其主要原因則與采伐方式和采伐強度有關。
確定合理的采伐方式,必須研究了解目的樹種的主要林學特性。目的樹種的林學特性決定了其森林采伐的方式及強度。例如,自然更新困難的物種及水源涵養林均不能采用皆伐的作業方式,皆伐后會造成目的樹種更新困難,采伐跡地極易被其它物種所代替,同時導致土壤流失嚴重,水源涵養及水土保持功能下降。這在我國及世界其它國家均造成過慘痛的教訓。然而,對于一些幼苗階段喜光的陽性先鋒物種,皆伐則能夠促進其天然更新。皆伐后產生的林窗,增加的光照、養分條件均有利于先鋒物種的幼苗定植與生長,利于其更新。但對于一些頂級群落的物種來說,由于其幼苗具有喜陰特性,皆伐則抑制其更新,而擇伐特別是弱度擇伐則會促進其天然更新。因此,物種特性是決定采伐方式的重要因子。
森林更新不僅受采伐方式的影響,同樣也受采伐強度的影響。由于采伐強度的不同,導致林內環境條件產生差異。不同的采伐強度會影響到林內光照強度、空氣濕度、溫度、土壤養分條件的不同。這些環境因子直接與森林更新有關。因此,不同的采伐強度導致森林更新狀況不同。
3采伐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森林的動態變化是森林生態系統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作為森林動態變化最具代表性的術語就是森林演替。所謂森林演替是指森林群落間的更替過程,即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更替,隨后再被另外的群落替換,直至達到該地區的頂級群落為止。同時,在自然條件下,群落之間的更替并非雜亂無章、任意更替的,是有一定順序、有一定規律的更替。然而,由于人類及自然災害的存在,即人為及自然干擾的存在,往往會導致群落演替過程發生變化。采伐作為人為干擾的主要方式之一,常常導致森林演替過程的改變。在森林經營過程中,由于采伐方式及強度的不同,導致森林演替向著不同方向發展。皆伐及高強度擇伐均可能導致逆行演替的發生,而輕度擇伐則有利于森林正向演替。森林經營中應防止逆行演替的發生,防止森林消失或質量下降。
4采伐干擾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森林采伐經常會導致多樣的森林生態系統簡化、退化甚至消亡。森林采伐對物種多樣性影響的研究中,人們多從大范圍即干擾角度來進行。由于干擾的方式及強度的差異,干擾后物種多樣性水平也不同。此外,由于物種本身對干擾的敏感性存在較大差異,同樣的干擾方式和強度所產生的結果也不一樣。對于敏感物種來說,較低強度的干擾即會影響物種的存在與否,導致物種多樣性的不同。而對于敏感度較低的物種來說,低強度的干擾不會對物種產生任何影響,物種多樣性不變。
根據中度干擾假說,中等強度的干擾會增加物種多樣性水平,而低強度和高強度的干擾均會降低物種多樣性水平。其原因在于:適度干擾條件下,生境受到不斷的干擾,導致生境異質性增加,即生態位增加,能夠容納更多的物種存在;而低強度干擾沒有改變生態位數量,高強度干擾則降低了生態位數量,因此,均會導致物種多樣性降低。
5采伐對其他方面的影響
森林采伐除了對植被更新、演替、生物多樣性產生影響外,對林地土壤、環境、林地養分等方面也有影響。森林采伐后,由于地上植被的消失,加之地上大量采伐殘余物(枝、葉)的存在,改變了森林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森林采伐后,由于光照增加,土壤溫度上升,導致土壤水分含量降低。而大量采伐殘余物分解之后,則增加了土壤養分含量。此外,半分解物的存在也必然改變土壤的物理性質。因此,森林采伐改變了采伐跡地的土壤理化性質。如前所述,森林采伐后,采伐跡地光照、濕度、溫度均發生了變化,特別是皆伐后,因此,森林采伐會改變采伐跡地的環境條件,而改變的環境條件必然會影響到采伐跡地的森林更新、生長,最終改變森林演替進程。
參考文獻:
[1]李學友, 張新玲 , 王立海 . 森林采伐作業對森林微環境的主要影響[J].森林工程,2010(4).[2]張榮瑛.森林采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亞熱帶水土保持,2006(4).
[3]楊立國,王文明,劉紅潤.撫育間伐措施對天然林的影響概述[J].林業科技情報,2009(2).
[4]田生,陳鳳春,魏勝利.森林經營與森林植物多樣性[J].林業勘查設計,2008(1) .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4-0035-02
通訊作者:李智宏(1974—),男,云南普洱人,彝族,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培育、森林資源保護研究。
作者簡介:徐崇華(1979—),男,云南羅平人,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森林培育、森林資源保護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