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竹
(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林業局,云南 蘭坪 671400)
蘭坪縣林木種苗生產建設情況及建議
李翠竹
(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林業局,云南 蘭坪 671400)
摘要:指出了林木種苗是林業建設的基礎和前提,種苗質量是林業發展的關健。為進一步做好蘭坪縣的林業種苗建設工作,推動全縣林業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全縣種苗生產情況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和分析,旨在確保各項林業產業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蘭坪;林木種苗生產建設;建議
1林木種苗生產建設工作的重要性
林木種苗是林業建設重要的物質基礎,是營林生產的第一道工序。當前,隨著蘭坪縣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程、陡坡地生態治理工程、林果基地建設和特色林產業、瀾滄江流域(蘭坪)生態修復等各項工程的全面實施,對林木種苗提出了巨大需求。2012年全縣共完成核桃種植面積10.74萬畝,種植面積中80℅實現了規范化種植,有成片樣板林2.6萬畝。全年使用苗木292.7萬株,其中,林果基地建設用核桃嫁接苗103.88萬株,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用核桃苗53.70萬株,其他用苗135.12萬株;2013年共種植苗木166.14萬株,其中核桃嫁接苗83.89萬株,各類鄉土樹種容器苗82.25萬株(華山松34.5萬株、云南松3.6萬株、清香木10.8萬株、尖葉木樨欖3.6萬株、麻栗3萬株、青刺果裸根苗26.75萬株);2014年實際造林使用苗木292.3424萬株(袋),其中核桃嫁接苗124.17萬株(新疆早實嫁接苗21.8081萬株、云新早實嫁接苗47.3879萬株、大泡系列嫁接苗54.974萬株),花椒裸根苗3.9699萬株,華山松容器苗12.9萬袋,青刺果苗149.5885萬株(容器苗29.3185萬袋,裸根苗120.27萬株),雪松容器苗0.077萬袋,梅子樹容器苗0.2萬袋,小葉女貞裸根苗1.08萬株,竹柳0.057萬株,木瓜裸根苗0.3萬株。
2種苗生產建設情況
全縣共有苗圃22處,育苗總面積188畝,總培育苗木894萬株(袋),2015年可出圃苗木475萬株(袋),其中核桃苗圃2處,育苗面積65畝,2015年春可出圃核桃嫁接苗70萬株;漆樹苗圃3處,育苗面積27畝,2015年春可出圃漆樹裸根苗94萬株;青刺果苗圃15處,育苗面積94畝,2015年春可出圃青刺果裸根苗 186萬株,容器苗120萬袋;鄉土樹種綠化苗2處,育苗面積2畝,2015年雨季可出苗5萬余袋苗木,基本能滿足全縣造林用苗。
全縣定點育苗基地10個(國有苗圃2個,個體苗圃8個),育苗面積140畝。預計可出圃苗木429萬株(核桃嫁接苗70萬株、漆樹苗94萬株、青刺果苗260萬株、其他造林綠化苗5萬株)。對定點育苗基地采用企業化運作模式管理。以培育云南大泡系列核桃嫁接苗、大葉漆樹苗、青刺果苗為主,新疆早實、云新早實核桃嫁接苗為輔,技術人員定時指導,全程跟蹤管理的方法進行生產管理。
全縣核桃采穗圃基地總面積263畝,其中新建核桃采穗圃面積93畝(新生橋林場采穗圃面積7畝;石登采穗圃面積12畝;通甸采穗圃面積4畝;兔峨采穗圃面積70畝),預計年可采穗條8萬條;原建啦井采穗圃面積170畝,已基本進入盛果期,由于受旱災等原因可采穗數量較少。采穗圃的建設采用職能部門給予技術指導和苗木扶持,各采穗圃業主自行撫育管理、銷售的方式管理。苗木、穗條的生產和銷售嚴格按“四證一簽”制度執行,采用“四證”缺一不結賬的方法來嚴格把關。
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林業產業建設的調整,加之建設“森林云南”、“綠色鋅都”和“瀾滄江流域生態修復”號角的吹響,全縣干部群眾都積極投入到種苗生產建設中,成為苗木自產化的主力軍。
除核桃外,漆樹、青刺果、尖葉木樨欖、櫟類苗木均為優良的鄉土樹種,能更好地適應本地氣候,為林產業更快更好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蘭坪縣針對產業建設中的品種雜亂差、品質低劣等問題,分別在通甸、新生橋、石登、兔峨新建了93畝核桃采穗圃,并于2014年采收優質穗條1.2萬條用于核桃苗圃建設,提高了產業建設中苗木良種化的程度。
各苗圃水電基礎配套齊全,很多育苗戶采用噴灌的先進節水技術,隨著先進的通訊設備的普及,手機的普遍使用,各育苗戶能快速獲取市場信息,現代化溫室大棚育苗等實現了苗木自產化和規模化。
3存在的主要問題
苗圃集約化程度不高,私營苗圃經營管理人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大部分沒有育苗經驗,加上沒有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技術應用不到位、管理粗放、出苗率和出圃率低。
由于育苗難度較大,單位面積出苗率低,因此培育的相對少。特別是綠化大苗管理時間長,成本高,育苗數量很少,造成綠化苗大量外調的現象,形成育苗單一化突出,給苗木銷售帶來很大局限性。
最突出的是部分育苗戶急功近利思想嚴重,良種種子價格高而使用率低,很多育苗戶為多出苗而不間苗,出現苗木地徑不足、木質化程度不夠等問題,導致苗木質量差。
在造林工作上良種意識不強,科技種植含量不高,重造林建設,輕種苗質量是一種普遍現象,種苗生產在總體上還處于低水平、低質量的階段,規模生產、集約經營、科學育種、優質生產已成當務之急。
4建議與措施
林業部門要站在市場前沿,學習掌握先進育苗技術,廣泛收集各類育苗信息,通過舉辦各種技術培訓班,將信息、新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制定中長期育苗規劃實施方案。
林業部門應該緊緊圍繞林業“十三五”年規劃,提前1~2年下達造林任務和規劃設計,實現訂單生產和做好林木種苗生產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使用工作,提高林木種苗良種率。
為提高重點苗圃企業生產技術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以不斷提高種苗企業質量自律能力,組織全縣主要苗圃場主管人員參與各級舉辦的苗圃經營管理與育苗技術培訓班及林木種苗質量檢驗員技術培訓班,提高管理水平,為林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積極爭取資金和技術支持,建立鄉土樹種優質品種的試驗區,進行遺傳測定、區域性試驗、生產性試驗,申報優良品種,大力發展和推廣優良樹種,確保項目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局場圃.林木種苗工程管理辦法[R].北京:國家林業局場圃,2003.
[2]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地方志辦公室.蘭坪年鑒[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4-0081-02
作者簡介:李翠竹(1977—),女,云南大理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推廣研究。
收稿日期: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