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湖北五峰國有北風埡林場,湖北 宜昌443402)
全國有4507個國有林場,經營總面積9.3億畝,森林面積6億畝。新中國成立以來,國有林場累計營造人工林保存面積1.5億畝,封山育林1億多畝,撫育改造天然次殘林2.7億畝,形成森林面積百萬畝以上的林場和林場群200多處,森林蓄積量高達22億m3,約占全國森林資源總蓄積量的17%。但是,這些林場大多是以培育森林資源為主,多年來始終維持著造林、護林的單一經營,其他收入很少,不具備“以林養林”的條件,基礎設施設備等大多為建場初期所建和購置,由于缺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落后,再加上缺乏必要的扶持和引導,大部分林場經濟困難、職工貧困,林場發展生產舉步維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發展。就目前國有林場面臨的困境,采取何種有效的發展途徑作如下探討。
整體思路分為:“整 、分、立、吸”。
即區域整合、規模發展。目前,大多數國有林場面積小,立地條件單一,基礎設施落后,現狀經濟條件參差不齊,發展途徑受到很大的限制,有的國有林場有較好的經濟條件和基礎設施,但立地條件極其惡劣,有的國有林場有很好的立地條件,但基礎設施和經濟條件極其落后。改善這種情況的有效途徑是在縣域區域內整合國有林場,成立縣域國有林場站,統一管理、優勢互補、統一規劃、集約經營、共同發展。
即分區施策、分類經營。根據不同的區域環境、立地條件分為“三區”,即生態保護區、速生豐產林區、林藥(農)間作區。
2.2.1 生態保護區
將立地條件差、交通不便、流域兩岸、生態區位特別重要的地段劃入生態公益林區,進行確實有效的嚴格保護。這一部分林地除必須的生態疏伐外嚴禁進行一切形式的經營,將生態公益林的補償確實用到生態保護中。
2.2.2 速生豐產林區
將立地條件較好、交通較為方便、生態區位不是特別重要的地段劃為速生豐產林區,用于發展速生豐產林和短輪伐期林。在該區內對適生樹種的林分加以撫育和改造,使其最大地發揮地力,提高生長量;對該區不適生的林分利用商品林采伐加以更新,更新為適生樹種。這一部分林地主要用于中期效益的獲取。
2.2.3 林藥(農)間作區
將立地條件好、交通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地段劃為林藥(農)間作區,用于發展經濟價值高的藥材和無公害蔬菜。該區主要是獲取短期經濟效益同時兼顧中期效益。
即科學規劃、立體發展。立體發展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時間上要立體,在規劃時要考慮短、中、長,力爭在發展中求得最大經濟效益時優先生態效益,始終將生態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時確保以中、短養長,真正做到科學規劃、以短養長、集約發展;二是空間上要立體,要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以及物種的生物學特性,優先發展立體林業,上層發展速生高大喬木,中間發展具有較大經濟價值的灌木樹種,下層地表種植高效經濟藥材,這樣在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確保了生態效益,使國有林場真正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即廣開門路、吸納人才。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正所謂人為根本。目前大部分國有林場職工還是20世紀60、70年代招聘的工人,這些人文化及業務素質普遍偏低,已經不適應林場發展的需求,目前,很多林場好的發展思路因缺乏科技實踐人才而不能實施,因此,只有廣開門路,通過“招、聘、請”等多種途徑,吸納大量的科技實踐人才,才能制定好的規劃、思路、途徑,也才能使好的規劃、思路、途徑真正落到實處。
目前山區小型國有林場只要通過“整、分、立、吸”等有效途徑,就能使小型國有林場得到很好發展,就能使之在林業生產發展中起到骨干示范作用,就能使之真正成為維護國土生態安全,做好戰略儲備的堅實后盾。
[1]尹 芯,李淑靜.國有林場發展的思路及政策需求[J].綠色財會,2009(7).
[2]楊青禮,蘭毓鵬,戴龍柱.城步國有林場經營現狀及發展途徑[J].中國林業,2010(22).
[3]詹志偉.我國國有林場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