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晉德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營林分院,云南 昆明 650200)
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造林技術研究進展
吉晉德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營林分院,云南 昆明 650200)
摘要:指出了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是我國生態建設中較難克服的一部分。以云南省為例,主要對云南省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的造林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云南省的山區山地以喀斯特地貌(溶巖地貌)為主,是我國分布最廣的地區。云南省由于其人口壓力和經濟落后等原因,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干旱、半干旱地區的造林成為云南省生態建設的重要的目標。
關鍵詞: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造林技術
1引言
云南省位于我國的西南邊陲,橫跨了我國三個臺階。其地貌的特征為高原的波狀起伏、高山與峽谷相間、盆地以及江河湖泊眾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較為貧瘠,保水性較差,造林困難。由于其特殊的氣候環境,云南省的干濕季較為分明,間隙性的干旱嚴重。本文對云南省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造林技術進行分析。
2集水造林技術
云南省干旱、半干旱的山區山地,土壤的水分主要是依賴雨季的降水,并且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降水的分布也不均衡。將這些自然的雨水收集起來,并充分利用這些雨水資源作為造林的水分。集水的過程就是通過人為的調控,將雨水進行攔截,將土壤水分的供應時間延長,大量地提高林木的成活率。目前我國對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造林技術,采用的集雨措施主要有整地造林以及利用集水面進行造林的技術。
對云南省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的造林采用整地造林技術,能有效地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對土壤的微環境有改善的作用,從而能促進苗木根系的生長,能有效地提高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苗木的成活率。在云南省雨季來臨之前進行整地與雨季來臨時進行栽種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在雨季來臨時進行隨挖隨摘的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要相對低一些。除此之外,集雨整地造林技術的方式對林木的成活以及生長的狀況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一般來說,整地造林的方式有多種,其中包括水平階、水平溝、穴狀、魚鱗坑以及水平帶狀整地的方式。這些集雨整地造林的方式均有其不同的效果,水平溝的整地方式效果最好,水平溝整地造林方式的土壤含水量最高,穴狀的土壤含水量最低。
在對云南省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造林中,利用防滲的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產流率。在此過程中可以采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采用玻璃纖維的瀝青等材料進行覆蓋,主要覆蓋在雨水量較集中的地區,以此來減少水分的下滲?;瘜W材料中主要是采用土壤結構的分散劑等材料,對雨水集中的區域進行處理。隨著科技的發展,采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進行雨水的處理相較于傳統的方法效果要明顯得多。其中化學的方式處理的效果最優。盡管傳統的處理方式的效率不如物理和化學的方法,但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不大,物理和化學的方法對環境有著不同程度的污染,修復的難度也大。因此,在采用先進的技術進行集雨的處理,要開發出環保,且價格低廉的新材料。
3保水造林技術
保水造林技術是在土壤中加入吸水劑,從而減少土壤中水分的蒸發,讓林木能充分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保證林木的正常生長。
早保水造林技術中,采用栽植穴覆蓋抑制水分蒸騰的技術,可以用塑料薄膜、雜草、碎石等來抑制土壤中水分的蒸發,從而提高土壤的溫度,提高云南省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造林的成活率。采用塑料薄膜對土壤進行覆蓋,能有效地提高土壤的溫度。而利用雜草和秸稈等材料,能有效地抑制水分的蒸發。碎石能產生巨涌永久性的薄膜,從而緩解土壤水分的蒸發。
在土壤中采用保水劑,能在土壤中的水分缺乏時,釋放出自身的水分補給給林木。保水劑是能夠吸收大量的水分,但當土壤中的水分過低,可能會出現吸收林木水分的現象發生,從而對影響林木的生長,甚至死亡。因此,選用保水劑時要根據地區和土壤的狀況進行使用。
4供水造林技術
供水造林技術主要為滴灌、滲灌或者微灌,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容量。隨著技術的發展,當今較為廣泛使用的是黃腐酸等生物制劑對土壤的水分進行保水,或者使用塑料薄膜容器苗進行造林。
5抗旱樹種選育
在云南省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進行造林,最困難的是如何鎖住水分。因此,可以選用抗旱性的樹木。一般來說,抗旱性的植物有高水勢耐旱和地水勢耐旱。這些耐旱樹種為云南省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造林提供了理論依據,也可以進行混交林。
6云南省造林技術的進展
云南省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造林采用整地技術,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結構,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在造林之前進行整地的工作,能顯著地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而不同的整地方法,適用的具體方式也不相同。在實際的過程中,要因地適宜。
在栽植上采用了灌草覆蓋造林和營養缽體造林的方法等,這些造林的技術均能有效地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促進林木的生長。在實際的造林技術中,采用后備株預備補植的方法,在林木的成活率較低時,可選擇在雨季的時候替換補植,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云南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在用材的樹種上可選擇云南松、櫸木等;在生態樹種上可選擇旱冬瓜、黃連木、新銀合歡、黑荊等;在藥用植物上可選擇金銀花、杜仲等;在油料植物上可選擇油桐、漆樹等;在飼料植物上可選擇木豆、紅三葉以及白三葉等;在使用植物上可選擇花紅李、美國山核桃等;在香料植物上可選擇花椒、藍桉等;纖維植物可選擇棕櫚和劍麻等。
配置的模式可分為針闊混交、闊闊混交、喬灌混交、林草混交、喬灌草混交、林香混交以及純林模式。
7結語
綜上所述,對云南省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進行造林,最主要的困難在于對樹種的選擇上。除此之外,要結合實際的情況,對云南省水資源以及降雨量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采用各種集水和保水以及供水造林的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改善云南省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于震,畢泉鑫.干旱、半干旱山區山地造林技術研究進展[J].防護林科技,2014(11):63~65.
[2]鐘文,劉世明.干旱半干旱區造林技術的探索與實踐[J].北京農業,2011(27):46~47.
[3]崔濤.干旱半干旱地區實用造林技術研究[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2(6):11~12.
[4]王祥.淺談干旱半干旱地區抗旱造林技術[J].大科技,2014(9):286~287.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4-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