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強
(遼寧省錦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遼寧 錦州121001)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迅速加快,環境質量、生態效應倍受人們的關注,環境保護得到了高度重視。隨著環境監測的范圍內容不斷在擴大。環境監測質量的管理,環境監測技術、評價體系等存在的問題也日漸顯露,這對環境監測質量的保證和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環境監測既是環境管理的手段,也是制定環境保護的決策依據。環境監測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類生活環境和生命安全。質量保證是監測中重要的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是整個監測過程中全面的質量管理。其主要問題有以下方面。
環境監測部門屬于行政事業單位,對環境監測質量缺乏有效的監督,一些監測部門忽視了對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監督,監測制度沒有起到強制性和約束力。監測人員違反制度規定,不加以批評和處罰,人性化,顧及個人感情,以不觸犯自己利益為前提,使環境監測質量下降。
由于環境監測部門的監測資金投入主要依賴財政部門,有限的財政投入引起監測技術投入資金不足,無法對監測技術進行研究以及對監測設備進行更新,更有效地服務于環境監測。環境監測人員學歷和專業結構不合理,缺乏復合型人才,影響新技術、新設備的開發利用,無法確保監測數據的質量。
某些非專業的監測人員缺乏對本行業的認識,對工作要求不嚴格,監測意識不到位,盲目完成某項任務,不求細節,不認真研究,缺乏競爭力。
加強環境監測質量,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出臺環境監測法規條例,增加環保系統環境監測能力與溝通協調能力,規范監測行為,對違反制度的人和行為進行批評與處罰,提高監測數據的質量和權威性,從大局出發,做到鐵面無私。
原有的環境質量評估體系的評價指標,隨著污染物種類的增加,已經無法評估環境質量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因此,要更好地完善環境監測體系中的評價功能,使對監測數據的分析更加有效,真實,從而提高環境監測質量。
環境保護部門應抓住機遇,積極爭取配套資金,對監測設備進行更新,不斷完善環境應急監測技術體系,在人員配備上,要拓寬進人渠道,選拔一些熱愛環境監測工作,熟知有關環境管理的標準和規定,正確掌握監測中操作技術和質量控制程序。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的業務知識。營造一種能者上,庸者下的學習氛圍,增添單位的新鮮“血液”,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業務深造,跨地區進行技術交流和合作,來提高監測能力和監測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
切實做好監測工作,提供真實有效的監測數據,承擔監測工作和報告數據者都應具有上崗的合格證,按《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規定》和《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的要求,加大對質量控制考核、實驗室間比對,加強環境監測技術人員的考核和培訓力度,營造一支有實力、有能力的監測隊伍。
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手段,也是制定環境保護決策的依據。以提高環境質量為目標,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只有取得真實可靠、符合實際的環境質量資料,才能制定出科學的污染防治措施。
監測數據的真實可靠,是環境監測質量關鍵,只有推進合理的環境監測體制,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以資金、技術、人才作為建設保障,提高監測技術,更新監測設備,提高監測人員的專業素質,才能實現環境監測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真正做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1]鮑煜東 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探討[J].化學工程與裝備,2009(4).
[2]李 俊.如何提高環境監測質量[J].北方環境,2012(4).
[3]李國剛.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
[4]王全梅.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研究[J].改革與開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