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當下,攝影書在推進攝影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不同于Mission Héliographique項目、FSA項目和La Datar項目,“在這里”群體攝影項目與攝影書的關系更加緊密,展覽和出版都成為它展示的主要途徑。而且,10本攝影書陸續分別出版(吉列斯·皮里斯尚未計劃出版書籍,杰夫·沃爾創作的是單幅照片),似乎也可以看作在當代攝影發展環境中,群體社會紀實攝影項目有別于以往的最重要一點。
從這10本單獨出版的攝影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攝影家對以色列和約旦河西岸關注點的差異,也可以看到他們在表達手段和媒介運用上的差異;同時這些差異并未因為它們歸屬于同一個群體攝影項目而減淡。或許這提醒我們,在現代攝影藝術發展語境下,存異比求同更重要。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看到7位攝影師的作品和他們的攝影書,那么另外3本又是什么樣的呢?
李俊金(Jungjin Lee):《未命名的路》(Unnamed Road)
這本書于2014年11月由獨立出版機構MACK出版,共106頁。對李俊金而言,在這片土地上拍攝風景與在其他地區拍攝差不多,都是在探索自己的內心,像是藝術家的自我反省。雖然她的攝影視角既保持了與以往創作的一致性,卻也因這片特殊的土地而出現變革意味。《未命名的路》這本書中的照片拍攝于2010年至2011年間,當作者四次在以色列和約旦河西岸旅行,持續不斷地在日常生活的風景里探索著什么時,她的那些黑白照片展現了一個寂靜和奇妙的獨立世界。或許以下評論能幫助我們了解,在這本書中她到底講了什么:“李俊金是善用直覺的大師,即便沒有一個能清楚寫下來的目的地,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藝術方向。她的內心簡直像安了一個GPS系統,雖然說不清這個GPS系統是怎么來的。”
法扎勒·謝赫(Fazal Sheik): 《擦除三部曲》(The Erasure Trilogy)
這本書也是一部巨著,是10本攝影書里最厚的一本,有536頁,將于今年由史泰德(Steidl)出版社出版。2010年至2011年之間,謝赫分5次拍完這些照片。在這本書中,他試圖探討記憶丟失所帶來的痛苦——包括通過主動忘記、健忘或是克制自己不再想起的方式所擦除的記憶,以及由于人們試圖保存記憶而帶來的后果,所有這一切都建構在這片土地的復雜性上。而為了表達這一切,謝赫選用航拍方式。在空中,我們能看到無數的軍事行動已經抹去了在前貝多因(Bedouin)村落中貝都因人的痕跡。從照片中,我們也能看到由于侵蝕、采礦、軍事訓練營、村莊和綠化帶的減少,區域地貌產生極端變化。他通過自己的鏡頭,記錄這一地區的景觀變化,既是對這一地區暴力沖突的紀錄,也是對人們試圖抹去的一段歷史的紀錄。
美國雪城大學宗教學系教授扎迦利·布萊特曼(Zachary Braiterman)這么評價這組照片:“攝影師俯瞰著這片橫紋密布的沙漠,人類活動、歷史和發展給這片自然景觀造成了徹底的改變。另一方面,由于這些改變無所不在,以至于人類的痕跡無法清晰認出來,甚至大多無法被確認為人類所為。只能說這一切都是欲望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