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勢在必行
創新驅動就是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協同發展,提高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是形勢所迫,更是大勢所趨,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認識、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傳統發展模式已經難以支撐13億人口的現代化。上世紀60年代,全世界有101個經濟體進入中等收入行列,截至目前只有13個經濟體順利進入到高收入行列。巴西、馬來西亞等國早早成為中等收入國家,但卻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沒能及時跟上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導致增長動力不足,勞動生產率提升緩慢,經濟發展長期停滯不前。去年我國人均GDP超過了7500美元,位列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同樣面臨跨進“中等收入陷阱”挑戰,要深刻認識、主動適應,積極應對新常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充分激發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巨大潛能。
其次,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打造經濟增長新引領的關鍵所在。
第三,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塑造全球競爭新優勢的前瞻布局。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堅持“雙輪驅動”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同步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是制度創新的“加速器”,制度創新是科技創新的“點火系”。這兩個輪子必須一體部署、協同推進、同步發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核心,科技實力決定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決定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沒有科技創新的大規模、實質性突破,創新驅動發展就是“水中月”、“鏡中花”。另一方面,要加快制度創新步伐。制度創新是關鍵。推進制度創新就是要著力從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兩個方面同步發力,消除阻礙制度創新的障礙。一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和高校協同的創新體系,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力,提高成果轉化效率,讓科技戰線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二是要同步推進經濟社會領域的改革,在市場、產業、金融、人才、對外開放等各個方面,完善適應創新驅動轉型要求的制度環境,推動創新源源不斷地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堅持改革先行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圍繞8個領域提出30項改革舉措和近百條改革措施,其中有四個方面的政策需要我們重點把握。
第一,切實解決制約創新驅動的瓶頸問題。這里重點在“三個板”上下功夫。一是補齊金融創新“短板”;二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三是打造市場競爭的“跳板”。
第二,最大限度的激勵人的創造積極性。重點完善三個方面的制度。一是強化成果轉化激勵制度;二是完善科研人員流動制度;三是優化人才引進制度。
第三,充分釋放創新潛力和活力。重點是做到“三個松綁”。一是給科學家松綁,營造符合創新規律的科研環境;二是給產業松綁;三是給企業松綁。
第四,加強創新政策的統籌協調。一是形成長效管用的創新政策體系;二是讓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更加協調;三是要扎實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