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制分析及運行效率研究──以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為例
葉 勇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摘 要:教務管理與教學運行是高職院校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更加完善和創新教學管理體制,提升教學運行效率,必須強化先進教學管理理念,優化培養方案和教學管理制度,深入落實二級學院管理改革工作,提升管理人員素質,依托教學管理軟件平臺和數字化資源,構建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從而全面提升教學管理質量和教學運行效率。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務管理;教學運行;效率
目前相關學者雖然針對本科院校在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高校分層治理關系的構建、高校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校院兩級權責劃分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2-3],但涉及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體制創新和運行機制提升方面卻比較少,本文以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為例,重點探討教學管理體制的優化和提升教學運行體制高效性的的重要因素。
由于教務處作為全校唯一職能部門負責整體教學活動安排,因此所下達的教學計劃、管理制度和辦法難免帶有指令性,缺乏針對性,從而使得學生的培養方式較為單一機械,嚴重違背了學分制下尊重學生個體、因材施教的理念,影響了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提高。再者,學分制中的選課制、導師制、重修制以及彈性學年制都因不同專業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一致,傳統的教務部門統一管理,勢必與專業特色和構成相違背,因此對目前的教學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2.1 校院兩極管理體制改革是教學管理機制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
學校自2012年開始正式啟動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并印發了《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和《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二級學院實體化運行管理辦法》,為教學管理機制的優化和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2.2 教學管理體制改革具體舉措
2.2.1改革思路與目標
以激發學院活力為核心,以目標管理為導向,以健全制度為保障,以考核監督為重點,建立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推進管理重心下移,促進學院建立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我激勵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二是人口增長因素。有利面是我國人口增長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節水理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減輕了資源壓力;人口空間流動改善了部分地區的資源過載狀況。不利面是人口持續增長,農田灌溉系數仍較低,城市人口舒適性需求持續提升,水資源缺口依然很大。
2.2.2改革的重點難點
建立學院專家教授委員會、二級教代會,建立健全學院“黨政共同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各項制度,積極探索落實各項制度的有效途徑與辦法,更好地配置與協調黨政權力、學術權力和民主管理權力。
2.3 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工作
全面實施學院各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改革工作;組織制定學院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和教學管理制度;對教學過程進行管理并對教學質量進行全程監控和督導,對教學質量承擔責任;負責日常的教學建設、教學研究活動;安排任課教師教學任務,組織考試和成績登錄;負責制定并組織實施學院學科專業建設發展計劃;負責新專業的論證申報;精品課程建設及申報。
教學運行機制的創新與優化,要強化激勵與約束功能,致力于有效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現代化和科學化的要求[4];重點是建立和健全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
3.1 加強教學運行的規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整個教學運行工作包括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行政管理三個板塊,教學板塊包括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課程標準制定、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教學計劃管理等;學生學習模塊最重要的是學籍管理辦法,主要有入學、休學、復學、選課、成績考核、學籍異動、學分獎勵、畢業標準審核等;而行政管理模塊主要涉及培養方案編制指導意見的制定、學分制學籍管理實施細則、教學計劃的審核、排課制度的制定等宏觀性文件的制定和發布。實行學分制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學校先后制定了《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編制指導意見》、《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分制學籍管理制度實施細則》等一系列制度和辦法,同時根據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需要,與時俱進地修訂了有關管理制度,從而在制度層面上保證了教學運行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3.2 實行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行激勵機制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是將績效分配制度與教師待遇掛鉤;二是在課程建設、教材、教研立項等方面提供資金支持和獎勵,對在課程、教材、教研立項方面取得的教學成果給予相應獎勵;三是每年評選一次校級和市級“教學管理先進個人”、“教學管理先進集體”和“教學名師”等獎項,促進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二級學院的積極性。
3.3 實行校院兩極聯動管理機制
教務部門學籍管理的職責是進行宏觀管理和整體任務的安排和協調,而各二級學院則具體的實施和落實。因此加強和二級學院的聯系是保障學籍管理工作正常高效運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3.4 提升教學管理人員素質
基礎信息的準確性是確保教務管理順暢運行的前提,包括提供的信息、上報的數據、撰寫的材料、政策的解釋都需嚴格到位。教務人員應該做到四個準確性:課表的準確性、成績的準確性、教學計劃的準確性、學籍的準確性。這強化了對學校計劃進程和開課學院任務落實的檢查審核,強化了對各學院教務人員的成績管理的指導和監控,強化了對教學規章制度解釋和執行的嚴肅性。
3.5 繼續完善教務系統管理軟件
目前各高校的教務管理系統軟件基本能涵蓋學分制下學籍工作的絕大部門功能,但隨著很多高職院校實行二級學院管理改革以來,部分學籍管理權限逐步下移,二級學院管理自主意識和權力也隨之增強,對教務管理系統的個性化需求也不盡一樣,造成學籍管理工作信息化手段相對滯后,難以及時解決相關學籍問題。另外一方面,學籍管理工作對計算機操作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加強管理人員計算機網絡知識培訓也迫在眉睫。
3.6 擴充選課資源,完善選課管理
學校率先在重慶甚至整個西南地區借助席卷全球的“慕課”風暴,于2013年推動了基于“慕課”理念的“虛擬學習社區互動交流平臺”項目。該平臺共設置100門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公共必修課供學生網上修讀學分。同時還設置了課程輔修模塊,讓學生可以學習和獲得更多、更好的課程資源。此外還設置了移動學習模塊,學生都可以利用手機終端了解自己的學習任務、當前課表、參與任課老師的答疑、各類教務公告、網絡提交作業等,解決學生不能及時了解相關教學活動的難題。同時,該平臺還包含了名校名師錄制的公共選課修,涉及到人文、歷史、自然和科學等熱點話題,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選修課開設不足和質量不高的瓶頸問題。
3.7 過程監控,多元評價,構建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
教學運行機制的高效運行,離不開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建立教師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實質是建立教學信息收集和處理、加工,促進教學工作不斷改進, 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體系[5-6]。學校按照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教職成(2011)12號、教高(2012)4號等文件有關加強高職教育教學管理、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精神,建立健全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引入麥可思等第三方評價機構,按照“管、辦、評”分離的思路進行了機構改革,構建起校院兩級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
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體制和高效地教學運行機制是實現高校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也是加強高校內涵建設的客觀要求。作為教學管理者,應當不斷改進管理辦法,更新管理理念,加強管理意識,創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抓好工作細節,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的管理方法與手段,積極創新,提高管理效率。新形式下,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將變得更加復雜,要求也會更高,教學管理者應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發現新問題,探索新規律,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不斷提高教學運行效率。
參考文獻:
[1] 劉晴. 創新高職教學管理運行機制的研究[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2):72-73.
[2] 高有智.關于高校教學運行機制的改革與創新[J]. 現代企業教育, 2013(18):25-27.
[3] 周玉泉. 高職院校教學運行機制建設探索[J]. 教育與職業, 2011(35):23-24.
[4] 宋艷麗, 胡亞學. 高等職業院校院系二級管理改革探析[J]. 職業時空, 2014(03): 62-64.
[5] 李昌永.新升格本科院校學生工作“二級管理”管理機制與運行模式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4(04):15-17.
[6] 鄭晉. 試論學分制下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4(01):122-123.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學分制條件下高職院校教務運行管理高效機制的研究與實踐”(編號:132100),主持人:葉勇。
作者簡介:葉勇(1977- ),湖北利川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