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近年來,我國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工作,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收獲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保障食品安全,任重道遠,基于此,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現狀,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5--02
1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1.1 監管組織體系的建立
近年來,特別是在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頒布實施后,全國人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更加關注[1]。因此,全國各地都加強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加快了各部分生產領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建設,農產品監管工作的組織體系初見雛形。各級農業部門為了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深入人心,也創立了質量安全監管小組,用來配合當地農產品安全生產工作[2]。
1.2 農質量安全檢測
將農產品進行安全檢測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為了配合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保障食品安全,近年來,我國各地逐漸完善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監管機構的設置、人員的配備,加強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力度,提高了檢測能力,不合格的農產品一律禁止流入市場。
1.3 農業行政執法不斷加強
為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食品衛生安全,將采取農業行政執法來實施。近年來,我國各地農業行政執法體系日趨完善,逐漸形成了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負責日常執法、各相關事業單位有效管理的農業行政執法體系,根據農業生產的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展開了一系列農業專項執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從根本上保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3]。
1.4 農產品質量安全受到重視
近年來,全國都十分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各地區也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和有機、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走現代化農業道路,利用先進技術指導農業生產,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經營水平得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普遍提高。同時,由于消費者安全意識不斷提高,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農產品生產者與經營者致力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2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存在的現狀與不足
2.1 監管組織體系建設仍需強化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范圍廣,任務重,雖然監管組織機構基本建立,但是其人員編制少、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能達到國家和人民的要求。因此,今后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組織體系建設仍需加強。
2.2 農產品檢測體系尚未完全形成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繁多,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需要速度快、結果準確、技術先進的檢測儀器與設備。但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尚不具備先進的檢測設備和專業的檢測人員,嚴重影響了農產品質量檢測的發展。
2.3 加強生產主體行業自律任重道遠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力量是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行業自律。但目前,我國許多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行業自我控制能力比較薄弱。一方面,農業生產者與經營者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且受利益最大化的誘惑、行業潛規則等的影響,造成了農業產品質量安全的不規范。因此,必須加強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另一方面,農業相關部門將重心放在了技術服務、利益共享等產業發展問題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不夠重視,造成了農業產品質量檢測不達標。
3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改進建議與措施
3.1 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從始至今,農業生產占據主導地位,在保證人民溫飽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其它產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核心概念在于農業生產,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發展綠色農業、無公害農業,已經成為時代主題潮流。只有發展現代化、綠色、無公害農業發展才能從根源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首先,對農產品生產主體實行責任追溯管理,指導并督促生產主體嚴格按照標準規范組織生產,加強對農業標準化生產過程的監管,切實做到農業標準化生產,不能有退而求其次的心理。其次,培育并壯大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各地政府對當地農業企業的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引導他們生產綠色、健康產品。
3.2 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組織體系
為了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工作,首先需要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的建設,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第一,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政管理職能,農業部門給農產品質量安全配備專業人員,并對人員進行合理調配,進行專業的、有效的農產品安全檢測工作。同時,設立專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加強對農貿市場的管理,確保農貿市場上的農產品健康、安全。第二,在各地建立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從根本上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3.3 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
對農產品進行檢測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各地應建立完整的質量監管體系、從各個方面來體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完整的體系網,如若出問題,應可以追究到個人或者集體組織、提高農產品生產者的法律意識,從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
3.4 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機制
各地應意識到可能存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要提高應急能力,組織應急隊伍,盡力爭取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安全隱患。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應急事件:食用農產品引發急性中毒的;由農產品質量安全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消費者普遍關注的問題。
3.5 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溝通
在信息化、網絡化的現代社會里,各方面信息傳播迅速,人們關注自身利益的意識也大大提高。農業生產與經營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健康與安全,其信息應該面向大眾,做到公開化、透明化。首先,開通網絡評論平臺,每人應有發言自由,應當有專業的解疑答惑評論團隊,為人民解決專業上的問題,再次,通過輿論力量來監督農產品生產與經營活動,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
3.6 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監管
農業投入品是農業生產最重要基礎,也是對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影響因素。農業投入品主要是指用于輔助農業生產的各種農藥、肥料、獸藥和各種飼料添加劑等可能會影響農產品質量的物品。要想保證農產品質量,加強對這些農業投入品的監管也是非常必要的。
4 結語
農業產品質量與群眾生活緊密有關,是人民生活發展保障的基礎。農業產品質量不僅是一項安全性重任,還是社會生活的重任,各個部門密切配合,深入落實各項政策與措施,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順利進行,大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著實落實每個人的法律觀念,為人民提供安全的食品,保證人民健康,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季輝,孫翔.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幾點認識[J].農業質量標準,2011(6).
[2]錢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探析[J].河北農業科技,2012(3).
[3]吳榮平,尚光貞.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嘗試與探討[C].2010年第三屆國際食品安全高峰論壇文集[A].2010.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