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波
【摘 要】化學教學中滲透美育知識,把整個教學過程變成為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審美創造活動,以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結構和諧發展,實現自身人格和形象的美化,無疑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預案;課堂教學;創造美
美育活動作為一種獨特教育形態,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和規律,美育可以升華感性,引導趣味和完整人格。化學教學中滲透美育知識,把整個教學過程變成為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審美創造活動,以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結構和諧發展,實現自身人格和形象的美化,無疑具有深遠的意義。在化學教學中要滲透美育必須緊緊抓住一下幾個重要環節。
一、精心設計預案,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之美
美育就是審美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是通過人們對美的形象觀察培養對美的情感、純潔心靈,以達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諧的發展。課堂的美育,就是要結合每門課程的特點,正確闡述學科的審美價值,啟發學生的審美情感,提高學生的精神素質。化學科學中蘊藏著無窮的美,它的美不僅表現在化學現象中,還存在于化學規律中。
1.色彩美
自然界的礦物、植物和動物具有繽紛的色彩,這始終為人們所迷戀,而化學世界更是絢麗多彩。例如,銀白色的各種金屬及合金,紅色的氧化亞銅、氧化鐵、堿性酚酞試液、酸性石蕊試液,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溴蒸氣,綠色的綠礬、氯化銅,藍色的硫酸銅晶體,紫色的碘蒸氣、三價鐵離子與苯酚形成的絡離子,黃色的有金、過氧化鈉、硫、碘化銀、磷酸銀等。這些迷人的色彩構成了一幅幅絢麗的圖畫,令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
2.含蓄美
化學的美不僅體現在外表上,更多體現在它的內在上。例如,儲存在煤油中的金屬鈉貌似丑陋但切開后卻能看到美麗的銀白色,很不顯眼的各種金屬陽離子利用顏色反應卻能制成五彩繽紛的焰火,磷在氯氣中燃燒的彌漫煙霧,氯化銨分解、碘升華的云蒸霞蔚,眼鏡反應、電解、電鍍時金屬的析出。所有這些,無不體現它的內在美。
3.有序美
不管是自然競爭、社會競爭,還是環境的美化都必須遵守一定的秩序,只有這樣世界才美麗。在化學中無不體現這種美。例:元素周期律體現了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質量守恒、電荷守恒體現了好像變化的規律性。同一溶液中有多種氧化性離子(或還原性離子)被某還原劑還原(或某氧化劑氧化)時無不體現了競爭的有序性;構成晶體各微粒的有序排列;化學式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這充分體現了在組成各物質時各微粒間配比的規律性;元素的名稱中金屬元素(除汞外)都是金字旁,常溫下非金屬單質若為奇臺的都有氣字頭,若為液態的都有三點水,若為固態的都有石字旁,元素名稱不僅體現了用漢字表達的有序美,而且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是其他國語言所無法表達的。
二、優化課堂教學,展現化學科學之美
把教材中美的內容挖掘出來,這只能說完成滲透美育的準備階段。如何把美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確實感受到化學科學之美,這才是實施美育滲透的具體操作過程。如何來操作呢?下面我就來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把握課堂的語言
課堂語言是表述內容美的重要工具,因此要進行美育滲透要求課堂語言:一要清楚明白、詳略得當;二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三要優美動聽、富有節奏感。例如,在講授水的分子結構時,可用一個大人牽著兩個小孩來表述,這樣不僅通俗易懂,而且把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結構特點很好地表達出來。
2.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會把化學中美的內容展現出來,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例,通過化學藥品的展示以及引導觀察化學變化、焰色反應過程中顏色的變化等都能體現色彩美;通過觀察溴化亞鐵溶液中逐滴滴入氯水這個實驗的現象即可把化學競爭的有序美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此外實驗裝置的整齊有序的排列難道不也是有序美最直觀的體現嗎?
三、加強課外活動,讓學生體驗創造美
美育滲透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的同時激發他們創造美的欲望。而要激發他們創造美的欲望的關鍵就是讓他們體驗創造美。要讓學生體驗創造美可通過以下兩方面來實施。
1.舉辦科學講座
通過講座把化學發明史以及最新化學新成就介紹給同學們,使同學們感受到化學家們發明創造的同時,也創造著美。例:凱庫勒關于苯分子結構的美妙構思;電鍍工業在發展過程中制造出了件件精美別致的工藝品;最令人驚嘆的當屬1999年艾哈曼德·澤維爾利用超短激光技術成功地觀察到化學反應發生時分子里原子的運動了。所有這些對啟迪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
2.優化實驗教學
通過優化實驗途徑、開展探究性實驗,使學生參與到創造美的過程中去,親身體驗一下創造美的樂趣。例如,進行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的實驗設計;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的成敗關鍵的探索;制備氫氧化亞鐵時,為防止氫氧化亞鐵被氧化可采取的措施的探討等。所有這些都能體現學生的創造性活動,學生在這些活動過程中所體驗到的創造美是其他方法所無法達到的。
總之,化學中包含著豐富的美育內容,我們在進行滲透應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恰到好處,潤物細無聲,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林敬文.化學思維教學研究──兼論中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J].化學教育,1998年11期
[2]楊登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法初探[J].化學教育,2000年03期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成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