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艷
【摘 要】科學的迅猛發展,帶來各行各業的發展,教育也不例其外。課堂教學的有效乃至高效的需求總在敦促人們做出一定的思考,形成課堂教學的理想乃至創新策略總是我們大家都在積極思考和探究的話題。
【關鍵詞】適應;發展;化學課堂;創新策略
化學作為一門科學,已成為一定科學領域的基礎所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都離不開化學科學所發揮的作用乃至比較大的作用。所以,作為化學學科的課程教學,我們必須極力思考的問題是如何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需求,強化化學課堂教學的質量。筆者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做出這樣幾個方面的思考和實踐。
一、適應科技發展的化學課堂學生是相當自主的
新教育積極倡導者朱永新教授曾在新教育之夢的提綱中提出多條理性智育的條款,如先生這樣闡釋:“理想的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以人為本”,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于教學的過程?!毕壬脑捳Z應當對我們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極具啟迪和指導意義, 平時的化學課堂教學,我們似乎都以時間緊、 任務重而制約著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實際上,化學課堂教學如果忽視了學生主體,其教學則完全可以說是適得其反的。譬如,化學教學總離不開其實驗,平時的教學我們總會利用現代教育媒體進行演示,演示的結果如何?應當說是有利有弊,但有時則會出現不可能彌補的損失。究其原因之一是,演示性的實驗學生總是處于觀賞者的地位, 有些實驗學生得不到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理想境界,那所獲取的感受或者說是真實意義上的技能技巧總是要大打折扣的。究其原因之二是,演示性實驗不可能出現那些令人意料不到的東西,一般說都是正常趨向所見。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樣的演示性實驗只能提供給學生的是化學實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那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還有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就是我們高中學生也應當是全然不可知曉的。所以, 無論是化學知識和化學道理還是化學變化的過程,尤其是高中化學實驗都應當給學生提供主人的地位,讓他們自己去獲取,自己去受益。
二、適應科技發展的化學課堂學生是理想互動的
優質教育均衡是目前人們所極力追尋的,社會需要教育均衡,家長渴求教育均衡,作為我們則更加課外教育的優質均衡?,F在的教學課堂已不同以往,現代信息技術得到了普及,學生學習工具得到充分而又廣泛意義上的更新,智育途徑也就明顯意義上得到了拓寬。那么化學教學課堂真正做到優質均衡條件下的實施,那么學生將完全可能實現在風格世界的時空中縱橫馳騁的大好局面。平時的化學課堂,應用了現代技術促使學生互動面更為廣泛,也顯得更為便捷和高效。譬如教學《化學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就是要讓學生認識化學在現代科技發展中的地位,化學業已開始讓人們去認識并克服人類活動對環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但在我們的周圍,人們似乎對化學尤其是化工企業到了“談虎色變”的嚴重地步,尤其是我們東部沿海開放城市。怎樣矯正人們如此之多的化學偏見?筆者就給學生去理性地互動,讓學生自己去搜集化學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經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生不但了解到形成溫室效應的原因,還了解到酸雨形成的原因和危害,值得稱道的是,學生作為社會一員和主人,經過學生之間的互動,找到了一定的矯正措施。尤其是學生建立起這樣的思想理念:作為一名即將走向社會的公民,有義務去研究化學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有責任去探究綠色化學的思想內涵。尤其學生能夠對“綠色化學”的特點有了比較正確的概述。
三、適應科技發展的化學課堂學生是高度創新的
化學在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有關問題、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促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化學所發揮的作用以及未來對化學科學的需求看,當下的高中化學教學課堂其學生必須去實施或實現高度意義上的創新和創造。眾所周知,科學是十分需要創新創造的,了解和發展科學永遠都離不開創造。當高中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發揮了創造力,那學力會更為強大,學習的效果將會十分顯著。從如此意義上講,適應科技發展的化學課堂當是學生超越知識的課堂,學生能夠去超越知識則必須發揮創造力。作為教師就不僅僅是告訴學生是什么,而應當是激發創造,把整個課堂教學變成激發學生創造的唯一而又理想的場所。譬如教學《多樣化的水處理技術》內容,預設時筆者感到這是一個實用性很強的教學內容,從我們所在區域特征看,讓學生去創新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理想途徑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讓學生去接觸各類不同水質的處理方法與處理模式,去感知各種化學知識在處理過程中的實際應用。學生便比較具有創新意義地發現: 生活用水的凈化是水處理中最為基本的內容。而生活用水的凈化方式主要為沉淀物過濾法,那還會有其他方法否?課堂上學生們陷入了沉思,雖然學生還沒有或者就完全不可能去找到答案,但主人翁的意識、創新解決問題的意識已在學生的腦海烙下深深印記。
總之,適應科技發展提高化學課堂創新力所必須研究的話題還比較多,由此所形成的有效策略也比較廣泛。從自身教學的實踐看,只要去用心研究,就肯定會獲取不盡的成果。從發展學生的角度去思考,適應科技發展提高化學課堂創新力才應當成為我們不懈的追求。
【參考文獻】
[1]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教育研究.1998
[2]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岳麓書社.2007
[3]萬暉.中小學創新教育的障礙及其對策.江西教育科研2004.1
(作者單位:浙江省青田中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