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崗(山東港通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264000)
外海施工橋墩加固及T梁糾偏措施
王新崗
(山東港通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山東煙臺264000)
在現場施工管理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設計單位對海況數據掌握不全或橋梁使用條件發生變化,需對已經完成施工的橋墩進行加固,還有因惡劣的海況出現T梁位移和傾斜現象,現對該施工措施進行探討。
外海;加固;糾偏
1.1 因橋面輸油管道荷載加大,需對已經完成施工的橋墩QD1至橋墩32進行加固,以滿足上部荷載要求。
1.2 由于風浪超出設計資料范圍,導致T梁出現傾斜、位移現象。
2.1 橋墩加固施工
其難點為模板鋪設及加固,在海上底模施工時,橋墩下部無支撐結構,底模基本懸空。所以底模施工考慮采用吊模。
底模設計:首先根據結構底部形狀及受力分析,確定底模主要受力支撐骨架,然后在支撐骨架上布置底模縱、橫楞。骨架采用雙[28加工制作;縱、橫楞采用[8制作,其間距都為300mm。為保證底模與原橋墩間結合緊密,底模骨架與原橋墩間預留5cm間隙,底模面板根據每個墩結構及安裝后的底模骨架進行加工,然后在植筋完成后進行安裝,面板采用δ=18竹膠板制作。
吊架與底模間有四根工18吊桿支撐。底模與吊架拼裝好后,通過起重船安裝。吊架結構與底部底模支撐架結構大致相同,主要荷載靠六根拼成盒子的雙[28承擔,為使吊架在起吊過程中結構穩定,在吊架后部焊接兩根雙[20,吊架主型鋼與底模支撐架一樣用[28。
底模與吊架主要通過四根工18吊桿連接。工18上部與吊架通過銷子連接,下部與底模支撐架焊接,為保證吊裝安全,在側模板安裝完成后再加上十根M28精扎螺紋鋼絲桿,螺母全部用雙螺母。
底模與吊架拼裝好之后,用起重船安裝底模。底模吊裝示意圖如圖1所示。
模板骨架在安裝到位后,檢查安裝位置是否準確,如有較大偏差,需將底模重新提起調整。還要檢查吊架是否平穩安放在橋墩上,如有懸空部分,要及時用楔子墊好。檢查吊桿與底模連接是否可靠,各吊桿受力是否均勻,并檢查各個螺母是否擰緊。
2.2 植筋
施工順序:定位 → 鉆孔 → 清孔 →灌膠 → 植筋
(1)定位
植筋施工時,在橋墩上按設計施工圖紙要求標示鉆孔位置、型號,若孔位碰到墩臺上已有鋼筋,鉆孔位置可適當調整。
(2)鉆孔
①鉆孔用電錘或風鉆成孔。
②鉆孔孔徑d+4~8mm(小直徑鋼筋取低值,大直徑鋼筋取高值,d為鋼筋、螺栓直徑)。橋墩加固施工中所用鋼筋為Ф22、Ф25和Ф32,根據《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在植筋施工時鉆孔直徑分別為28mm、31mm和40mm孔徑。
③鉆孔有效深度自構件表面堅實的混凝土算起。

圖1 底模吊裝

圖2 T梁糾偏示意
(3)清孔
①鉆孔完畢,檢查孔深、孔徑合格后將孔內粉塵用壓縮空氣吹出,然后用毛刷、棉布將孔壁刷凈,再次壓縮空氣吹孔,應反復進行3~5次,直至孔內無灰塵碎屑。若有廢孔,清凈后用植筋膠填實。
②鉆孔內應保持干燥。
(4)錨固膠配制
植筋膠為在現場根據植筋膠使用說明進行配制、拌合。
(5)植筋
①水平孔植筋采用專門注射器,將植筋膠注射到孔洞中,或用鏟子擠壓進空洞中。
②快速將鋼筋插入空洞,插入深度滿足孔深要求,需要植筋膠有少量溢出。
(6)注意事項
①錨固構造措施尚宜滿足《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的有關規定。
②在大面積開始植筋前,需植入的鋼筋進行拉拔試驗,檢查植筋深度和植筋膠是否滿足設計要求,試驗合格后,方可大面積展開植筋施工,否則,調整植筋深度和更換植筋膠。
2.3 T梁糾偏措施
在T梁發生傾斜時,因偏心受壓,起到緩沖及柔性連接的橡膠支座往往已經被破壞,需要進行更換。
(1)采用2臺100t油壓頂施工,先將T梁一端頂升至可以抽出橡膠支座的位置。更換因T梁移位而損壞的橡膠支座后,調整T梁至原設計圖紙位置后,將T梁落下。
(2)由于T梁吊裝安裝到位后,端頭部位被限位擋塊限位,且T梁端頭底部空間狹小,無法用油壓頂頂升。考慮到T梁受力,為保證T梁的安全,頂升點設在T梁翼緣板與腹板交接處。頂升示意圖如圖2所示,需加工箱體Ⅰ及箱體Ⅱ協助頂升。
(3)T梁的水平位移糾偏,在T梁頂起后,在T梁底部安放事先制作可相對滑動支座,使用100t千斤頂緩慢水平頂滑動支座,直到T梁回到原位。
外海施工混凝土加固和T梁糾偏的情況時有發生,通過上述方案的介紹,有利于現場施工技術管理人員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從而可以指導施工。
[1]王秉剛,張起森.公路施工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江正榮,等.簡明施工計算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 JTJ041-2000,公路橋涵施工規范[S].
U4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