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躍興
【摘 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走訪的形式,對蘇南新農村體育文化的制度建設情況、蘇南新農村體育指導員情況、蘇南新農村體育文化社團建設情況、蘇南新農村村委會體育文化活動宣傳活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找到目前蘇南新農村體育制度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為蘇南新農村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蘇南;新農村;體育;制度文化
1.引言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屆國家領導人都十分重視我國農村的建設和發展,改革開放以后,又進一步把我國農村建設提到了一個特別的高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策。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的一些列文化建設的政策措施,為文化建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條件,蘇南新農村體育文化建設也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廣大新農村村民將傳統的體育文化和富有時代感的體育文化內容結合起來,形成了喜聞樂見的體育文化項目,吸引了廣大村民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蘇南新農村體育制度文化建設情況
2.1蘇南新農村體育文化的制度建設情況
為全面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國家相繼出臺了一些全民健身制度,例如:1995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09年國務院頒布《全民健身條例》,這些文件的制定,為地方性文件的制定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例如,江蘇省在2010年頒布了《江蘇省全民健身條例》,2011年頒布了江蘇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1-2015年),2012年印發了《江蘇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年,蘇州出臺了蘇州市市民體育健身條例,隨即各縣級市也出臺了相對的市民體育健身條例,這些制度的實施,有效促進了蘇南新農村體育文化建設的開展。
2.2蘇南新農村體育指導員情況
社會體育指導員,系指在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部隊體育以外的群眾性體育活動中從事技能傳授、鍛煉指導和組織管理工作的人員。1993年12月4日國家體委第19號令發布了體育指導員等級制度,為實行體育指導員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從江蘇省體育指導員培訓情況看,到2013年全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總數達20.2萬人。地方各級體育主管部門,還根據地區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培訓體育指導員,讓他們去帶動地區體育特色的發展。根據走訪調查情況來看,蘇南新農村村民認為有體育指導員占62.2%,認為沒有的僅占4.4%,基本符合每千人至少擁有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要求,從調查還可以看出,蘇州的昆山市、吳江區、張家港市、無錫的江陰市,大部分新農村體育指導員數量已經超過每千人至少擁有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標準,這已經遠遠超過體育總局2011下發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規劃(2011年—2015年)》的要求。
2.3蘇南新農村體育文化社團建設情況
體育社團是公民合法人以從事和發展體育事業為目的,自愿結成的群眾性組織。體育社團的主要職責是:宣傳和組織群眾參加體育運動,團結和動員社會力量參加體育運動,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從調查情況來看,蘇南新農村村民認為有社團占35.2%,認為沒有的占37.4%,認為不清楚的占27.4%,說明蘇南新農村體育社團的存在情況還不是很理想,這有多方面的原因,要引起蘇南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
2.4蘇南新農村村委會體育文化活動宣傳活動情況
蘇南各級政府,充分利用廣播、電臺、互聯網、宣傳櫥窗、報紙等載體,進行體育文化活動的宣傳活動。例如:太倉市政府根據現代化建設要求,在太倉日報開辟體育版,在相關頻道定期刊播體育新聞等體育欄目,在主要頻率開設體育專題。戶外體育專欄宣傳、戶外體育公益廣告覆蓋全市,在政府網站中有專門的體育頻道。太倉體育局還編發一批有太倉地方特色的體育專刊,全市體育宣傳媒體覆蓋率已達到100%。這些宣傳活動的開展,提升了廣大農民群眾的體育意識,向農民群眾注入科學的體育活動新觀念,使廣大農民群眾追求社會主義新農村體育文化建設積極性得到提高。
3.結論
3.1蘇南新農村體育文化的制度健全,各級政府能夠根據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來指導新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
3.2蘇南新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充足,大部分新農村體育指導員數量已經超過每千人至少擁有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標準。
3.3蘇南新農村體育社團數量還不足,村民在意識形態領域對于社團組織不是很了解,很多自發的體育組織沒有及時登記成社團組織。
3.4蘇南新農村體育文化宣傳活動主要依賴縣級政府部門,村級體育文化宣傳活動還沒有形成氛圍。
【參考文獻】
[1]體育局群眾體育處工作總結[EB/OL].http://www.govyi.com/fanwen/kjwtzz/201411/fanwen_20141123153247_
173459_2.shtml,2014-11-23
[2]體育社團[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4596
43.htm fr=aladdin
[3]周沛.農村社會發展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4]鄭弘毅.農村城市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
[5]羅湘林.村落體育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
[6]張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背景下商丘市農村社會體育現狀調查與發展研究.[D].河南大學,2008
(本文系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蘇南率先現代化進程中新農村體育文化建設策略研究,編號2013SJD840010)
(作者單位: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