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商作為我國這兩年來的新生產物,不管是在管理方面還是稅務監管方面還處于探索發展階段,還不夠成熟。文章從稅務方面,對微商稅收征管存在的誤區,稅收必要性,稅收中的困難,以及對微商稅收征收管理的建議四方面對微商稅務監管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微商;納稅;征收管理
在這個不斷被各種面膜,名牌包,化妝品刷屏朋友圈的時代里,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微商儼然而生。不同于傳統的實體店營銷和火爆的淘寶、天貓等傳統電商營銷,微商被普遍認為是企業和個人基于web3.0的環境下,以移動平臺為媒介,集移動與社交為一體的新型的電商營銷模式。微商以其較低的門檻,較快的傳播速度以及不受地域限制等諸多特點,快速的融入到現代生活當中。
一、微商的發展
自從騰訊在2011年初發布微信這款移動社交軟件以來,深受大眾歡迎,根據騰訊發布的2014年全年財報顯示,截止到2014年第四季度,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達到了5億。同比增長了41%。并且,2014年是移動電子商務爆發性增長的一年,據商務部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4)的相關情況》,2014年我國移動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8956.85億元,年增長率達到234.3%。大量并且高速增長的用戶群和良好的移動電子商務宏觀環境為微商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2013年前后,“微商”開始在朋友圈嶄露頭角。2014年開始,由于近乎零成本,高利潤的病毒式營銷,逐漸有更多的人加入了發展迅速的微商隊伍。目前,很難統計到底有多少人加入了這只經營范圍涉及食品、鞋包、服裝、體育用品以及化妝品等類別的浩浩蕩蕩的大軍。不同的人對微商懷有著不同的態度,對于那些渴望成功并且受到資源以及資金限制的個體創業者,微商就是他們的救命稻草;對于那些購買微商商品的人來說,微商比如代購,就是她們購買知名且相對低價的奢侈品的渠道;而對于那些被刷屏者來說,,微商就是朋友圈里的災難。不管人們對待微商的態度如何,微商成為當下新興的營銷方式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
二、微商稅收存在的誤解
商家賣貨征稅,看起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問題。可是微商的納稅征管卻成為了越來越多人茶余飯后熱議的話題,因為人們認為身邊的“微商者們”從未意識到他們的納稅義務。本質上來說,人們關心的微商征稅,是面向移動電子商務零售行業征稅的一個縮影。通過觀察我們日常的微商交易行為,可以發現微商幾乎全部是通過網絡電子無形的渠道實現的:宣傳通過朋友圈刷屏,推銷通過微信聊天,支付貨款通過微信支付。網絡似乎把一切交易都簡單化了,略去一切形式與包裝,但是微商已經達到賣家與買家的交易目的和效果。從實質上看,與傳統的實體交易并無區別。從這個角度來說,微商交易行為屬于應稅行為,一個合法的微商經營商依法納稅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事實上,目前中國很多品牌規模大,影響力廣的電商與傳統實體店賣家開始進駐微店領域,如京東,拍拍,蘇寧,韓束,這些都是大型且又正規經營并且依法納稅的微商經營者。
那么,對于那些零散的、中小型的微商經營者是否需要納稅,人們又產生了疑問。零散、中小型的微商經營者主要是由C2C或者小型B2C經營者構成。以朋友圈中的代購為例,他們交易的一般是化妝品、品牌鞋包,通過在朋友圈大肆宣傳刷屏產品照片和詳情介紹,利用代理人在朋友圈和粉絲中的影響力,進行所謂的“殺熟”交易。事實上,這種模式下的月交易量并不是很大,畢竟代購所代理的產品是非生活必需且容易消耗的產品,在消費者購買過的一定時間內,不會再有大的需求。根據2013年7月30日發布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的通知》(財稅[2013]52號),規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企業或者非企業性單位,暫免征收增值稅;對營業稅納稅人中月營業額不超過2萬元的企業或者非企業性單位,暫免征收營業稅。目前,微信平臺上,90%的微商經營者每月銷售額不足2萬元,所以財稅[2013]52號的這條稅收減免政策,將小微企業從沉重的稅負負擔中解放出來,因為月銷售額未達到征稅點,是否繳納增值稅與他們并沒有多大關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中小型的微商經營者,相當于一個個個體經營商,需要對他們的收入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即使是中小型的微商經營者也應該納稅,這也體現了我國稅收平等的原則。
然而,也有少量的B2C經營者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銷售額不斷增加,直到超過了納稅起征點,卻仍然有意無意的忽視自己的納稅義務,發生偷稅漏稅的行為,一方面這可能是由于中小經營者的納稅意識淡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國家稅務部門的稅收監管制度不利。
三、微商稅收監管的必要性
1.增加行業壁壘
眾所周知,微商行業開設門檻非常低,不需要店鋪的租賃,固定成本的購置以及管理費用的支出,僅僅需要向C2C運營平臺提出開鋪申請,通過資料認證即可。這種操作簡單,經營風險低的新型營銷模式受到了廣大大學生、自由職業者、兼職人員的青睞,成為他們賺錢創業的渠道。但是,這種低門檻的行業會給人們帶來便利,也會帶來問題。微商交易是一種信息化的商品或者服務的交易方式,交易雙方都是掩藏在各種花花綠綠的頭像之下的未知,所以交易欺詐和非法交易應運而生。通過微商的稅收監管,采取網上稅務登記、申報和繳稅的方式,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稅務部門找到賣家的信息進行維權,這樣減少犯罪事件的發生,從而創造一個安全、公平、有序的交易平臺。
2.維護稅收公平
稅收公平原則是指國家征稅應使各個納稅人的稅負與其負擔能力相適應,并使納稅人之間的負擔水平保持平衡。稅收公平包括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兩個方面。從橫向公平來說,微商交易雖然產生于虛擬環境之下,但是依然體現了交易的本質,進行利益交換,產生了應稅行為,因此應該像傳統實體交易一樣納稅。從縱向公平角度想,我國的微商正處于一種初步發展的探索階段,需要國家在各個方面的鼓勵和扶持。如果微商經營者與傳統實體店經營者按照相同的課稅稅率進行征稅,會打擊微商經營者的積極性,限制微商行業的發展。所以在稅收征管方面,可以發布優惠的稅收政策,引導微商行業正確且又健康的發展。
四、微商稅收征管的存在的困難
1.納稅主體難以確定
根據2010年5月31日發行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自2010年7月1日開始實施,通過網絡從事商品交易及其有關服務行為的自然人,應當向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的經營者,提出申請,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實身份信息,具備登記注冊條件的,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注冊。但是,微商開立經營,相對于傳統電商和實體店來說,隨意性和可變性都較強,稅務部門獲得納稅主體的真實信息比較困難,難以實現微商實名化。
2.交易行為難以掌控
微商交易具有隱蔽性,無地域限制性,虛擬性等傳統交易方式不具備的特點。在傳統的交易行為中,稅務部門可以通過查閱經營者的記賬憑證,銀行賬單或者財務報表來確定交易行為的發生,但是在微商交易中,一切交易行為都是依靠網絡通過微信交流和支付跨地域進行的,稅務部門難以確定納稅地點,納稅時間。由于微信的主要功能是私人通信,微商這種附屬業務的產生,使微信支付的性質很難界定,因此納稅金額很難確定。
五、微商征稅的征收管理
1.鼓勵微商經營者自行申報納稅
微商征稅管理的根本還是在于微商經營者,微商的隱蔽性,無地域限制性以及虛擬性的特點,就決定了微商經營者應當自行申報納稅的性質。傳統的那種被動繳納稅款的制度在這里已經不是那么的適合。稅務部門應當加強稅收宣傳,強化微商經營者的納稅意識,積極鼓勵他們及時,足額繳稅,節省征稅成本。為了鼓勵微商經營者的自行納稅的行為,以及增強他們稅收的歸屬感,稅務部門可以制定新的稅收制度。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征稅制度,對現有制度進行完善。例如英國的遺產稅,在生前將財產的所有權轉讓給信托人,如果轉讓當時主動納稅的稅率是20%,如果死后對同樣的這筆財產轉讓納稅,稅率為40%。通過這種不同時間對同一征稅對象納稅稅率的差異化,可以鼓勵納稅者及時盡早的納稅,避免更大的稅負負擔。
2.加強微商交易的逐筆控制
微商的逐筆控制,正如上文所說,并非易事,因為我們很難界定微信支付的性質,是私人轉帳還是交易貨款。正因為這個漏洞,微商中的買賣雙方達成了以不納稅來降低成本的共識。我們可以建議稅務部門開發一個手機插件,結合銀行,第三方支付軟件,在微信平臺多方一起監控微商經營者的交易行為。根據分析聊天記錄中的關鍵字,自動判斷應稅商品的稅種以及應繳納稅率,按照程序自動計算出應納稅額,同時稅務部門的賬戶從經營商的銀行賬戶中直接扣款。這個插件在經營商進行稅務登記時,就要求經營商強制使用,這樣可以基本杜絕偷稅漏稅情況的發生。
六、結論
微商作為時代的新型產物,隊伍在不斷壯大,規范稅收已經成為必然事實。但是,人們對稅收的認識和稅務部門在征收管理上還存在很多問題,這就更需要稅務部門對微商行業進行適當的規范,制定措施,正確引導微商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黎明,胡芳,王博宇.關于電子商務征稅問題的探討[J].商業會計.2014,4:33-34.
[2]王琳.我國C2C電子商務征稅的問題及對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2.
[3]吳清烈.電商征稅:誤區與問題[J].廣告大觀(綜合版),2013,8:85-86.
[4]于佳傲,許延明.微商經營成本與經營風險探究[J].新經濟,2015,14:18-19.
作者簡介:王思琦(1994- ),女,漢族,河北唐山人,遼寧大學新華國際商學院2012級本科生,會計(國際會計)專業